第107章 社會風氣
字數:2729 加入書籤
其實楊競雖然平時行事荒誕不經,但是在治國上,從來都是慎之又慎,不說別的吧,楊競統治遼藩七年了,幾乎都沒有殺過幾個官員,給了官員們極大的體麵。
這也是吳晉等人願意支持楊競的原因。其實大梁朝廷不是沒有接觸過吳晉,吳晉作為遼藩第一文官,永安帝肯定想策反啊。但是吳晉依然現在楊競這邊,就是因為楊競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在遼藩官員看來,楊競給他們的俸祿普遍是大梁同級別官員的兩倍,加上年節一類的賞賜,甚至能達到三倍。
而且楊競在官職和爵位上絕不吝嗇,該封爵就封爵,該升官就升官,一點都不帶差事的。而且楊競不畫大餅,說給是真給。
楊競唯一讓官員們詬病的就是,陛下的思路太活躍了,總能提出不同的政策讓大家落實,各位官員就沒有休息的時候,不是在處理公務、就是在處理公務的路上。
其實大梁接觸吳晉的事,楊競是隱隱約約有感覺的,但是吳晉本身就是高手,隱藏的極深,楊競一直沒有什麽實質性的證據。
不然楊競為什麽封吳晉為秦國公、崇文殿大學士,內閣首輔,甚至還讓皇後吳青陽認吳晉為哥哥,給了吳晉皇親國戚的身份,不就是為了拉住吳晉嗎?
當然了,楊競在吳晉身邊,肯定安插了人手,一旦吳晉反水,那麽等待吳晉的隻能是突然間的病逝。
好在楊競各項治理手段都十分的純熟,在政治上更是有著穿越者的智慧,不然吳晉能不能變節,還真不好說。
除了遼藩的官員,遼藩的百姓是真心支持楊競的,因為在楊競的統治之下,他們的生活好過太多了。不僅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吏治也是相對清明。
楊競這次推進掃黑除惡行動,就是打擊違法亂紀的官僚,讓百姓生活更好。勇於公鬥而怯於私鬥,是楊競一直想營造的社會風氣。
隨著宣傳司把楊競的旨意頒布四方,整個遼藩的百姓沸騰了,他們其實隻要有口飯吃就行,沒想到陛下不僅不讓官員欺壓他們,連那些地痞流氓都下重手治理,當成是對百姓關懷備至了。
這也是楊競的手段之一,他是一手抓民心,一手抓官僚集團,不像那位天驕,隻在乎民心,而忽略了官員群體,導致最後慘淡收場。
襄平郡太守魏江和工部右侍郎金成吉很快就下獄了,至於具體的罪名,就看秋華的禦史台如何羅織了。
遼藩這邊一副政通人和的景象,大梁那邊則是開始了抄家的進程。大梁的影衛根據永安帝的旨意,查抄了司馬貞、王素和趙爾豐的家產。
司馬家在江南還是很有錢的,查抄的影衛在司馬家僅僅是現銀就抄出了80萬兩,古玩字畫折合白銀15萬兩,還抄出了4萬畝耕地,折銀50萬兩,總共抄出了財物價值折合白銀145萬兩。
工部尚書司馬貞則是被削官為民,賜原籍居住。永安帝大度的給他保留了10畝耕地。
不過查抄趙爾豐的家產卻沒有得到多少,趙爾豐致仕前是禮部尚書,這些年做的也是清貴的官,並沒有什麽油水。直到女兒趙薑嫁給齊王以後,齊王才陸續有些賞賜,也不過幾千畝的土地。
由於趙爾豐全家早就被軍情司接到了遼藩,所以趙家在大梁隻剩下些固定資產,折合白銀也不過5萬兩。永安帝知道以後,氣的半死,大罵影子工作不力。
至於王素,隴西王家倒是家大業大,不過王家門生故吏也多,永安帝隻能將王素免去禮部尚書的官職,沒收了王素10萬兩白銀的家產。
主要是王素很多家產已經變賣,去遼藩購買荒地去了,留在大梁的也沒多少。即使這樣,永安帝免去王素禮部尚書的官職以後,又任命了隴西王氏子弟王曦為刑部尚書,接替司馬貞,才堪堪實現。
處理司馬貞也是如此,江南士族集體反對處置司馬貞。好在有蕭太後遇刺,司馬婉兒叛逃這件事,永安帝才能推行推行下去。即使這樣,永安帝還是提拔了江南孫家出身的孫章為禮部尚書,才堪堪平息物議。
事情就是這樣,當年先帝依靠江南士族和隴西貴族的力量推翻了前秦,登上了皇位,就得接受這兩地士族的強大。
不像楊競,遼藩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楊競帶著神策軍和邊軍打下來的,要說軍功集團,楊競就是軍功集團最大的頭子,加之足夠的年輕,才能控製住局麵。
總之通過抄家吧,永安帝堪堪弄到了160萬兩銀子,可以支撐3萬天雄軍打一年的時間。抄家這種事,隻能幹一次,這次還是依靠蕭太後遇刺的契機辦成的,蕭太後總不能遇刺兩回吧?
手裏有了銀子,永安帝的底氣也上來了,立即吩咐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製定作戰方案。同時派人快馬前去北平,征求英國公李奇的意見。
這次作戰,永安帝想以前軍大都督銜、天雄軍總兵、南安伯朱真為主帥。其實出征突厥最好的人選還是李奇,但是李奇得帶著左威衛大軍駐守幽州,防備楊競,所以永安帝才想著讓朱真掛帥。不過李奇對突厥作戰經驗豐富,永安帝才讓人征求李奇的意見。
說實話,大梁根本就沒有保密製度,永安帝決策後的第十天,楊競就收到了政保署和軍情司各自發來的情報。
喜歡大梁遼王請大家收藏:()大梁遼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