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長白行宮

字數:2528   加入書籤

A+A-


    由於林丹汗、蒙力哈、阿魯台和崔玨的談話是絕密,遼藩對外情報司的人員沒有探聽到具體信息,隻是知道突厥高層在和大梁方麵的人員進行接觸。不過對外情報司的暗探還是及時的將消息發回了遼藩。
    九月的遼藩進入了連雨天,楊競出巡到吉林郡的時候,雨已經下個不停。楊競沒有了辦法,隻能選擇在長白縣駐營。
    但是長期駐營總住在馬車裏也不是個辦法,楊競就吩咐隨行的羽林郎在長白縣城外30裏的長白山腳下搭建了一些木屋,住在木屋裏總比住在車廂裏要好。
    遼藩最不缺木材,得益於楊競的保護政策,遼藩到處都是森林,楊競一句話,木材有的是。甚至百年以上的鬆樹都隨處可見。
    不過羽林郎們幹不了這個活,讓他們打打殺殺的行,蓋房子他們不會啊,楊競沒了辦法,隻能傳旨長白縣縣令,讓他調集一些工匠來。
    長白縣的百姓聽說了這件事,全都來幫忙了,長白縣隻有2萬百姓,聽說給楊競蓋房子,竟然來了5000多人,可以說全縣的勞動力都來了。
    楊競居住的木屋更是被精心建造。其實也不能叫做木屋了,可以說是大殿了。整個大殿麵闊五間,全部都由一人合抱粗的百年鬆樹搭建,威嚴又不失自然之趣。
    但是整個大殿舉架並不高,這也是為了保暖的效果,畢竟長白縣入冬早,而且冬天極冷。
    大殿的中間那間,是楊競辦公的地方,左右兩間,是楊競睡覺的地方,最外麵的兩間,則是修了兩個室內溫泉。
    長白縣天然溫泉很多,恰好有兩處距離幾丈的泉眼,楊競就下令在泉眼上蓋的木屋。
    在楊競大殿的左右,又各各修了三間配殿。在三間配殿的外圍,距離15丈的地方,又修了一圈28座單獨的木屋,前後左右各七座。
    百姓們積極到什麽程度呢?他們為了讓楊競讓楊競的大殿保留的時間久些,就想地基鋪上石條,然後在用木材建造主體建築。可是長白縣雖然木材眾多,但是采石卻是十分發困難。
    為了讓楊競盡快住上新房,長白縣的百姓們竟然把自己家的石磨磨盤都搬來了,直接用磨盤當的地基,磨盤上在鋪上鬆木板,蓋起了楊競的大殿。
    由於百姓的積極參與,加上李銳帶領的1000神策軍也被調來幫忙,僅僅半個月,楊競的木屋就修好了。
    楊競進入大殿的時候,就聞道陣陣鬆木香,心情十分的好。當天看到得知自己大殿的地基是百姓家磨盤鋪就的時候,更是感動的不行。
    “這怎麽說的,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楊競連連感慨,“沈卿,你去傳旨,參加修建的5000百姓,每人賞5塊銀元”
    沈婉連忙答應,不過還是被楊競的大手筆驚到了,5塊銀元就是5畝地一年的收成啊,楊競出手就是2.5萬塊銀元。當然,她要是知道楊競的內帑還有2000多萬銀元的時候,她會更驚訝。
    “另外,傳旨,將此處命名為長白行宮,朕住的大殿命名為長白殿,讓內務府調一名管事太監、10名普通太監和10名宮女來管理”
    沈婉一一記下後,出去傳旨了。
    至此,楊競除了襄平城內由遼王府改建的皇宮外,有了三座行宮:最大的肯定是楊競常住的柳河行宮。在鳳凰縣還有一座鳳凰行宮,鳳凰行宮也是很簡樸,都是石頭搭建的,楊競很少去。再有一個,就是這座全部由木頭搭建的長白行宮了。
    旨意傳達到內務府的時候,李德全立即調派得力的太監宮女前往長白行宮。同時例行通知吳晉,畢竟吳晉算是名義上的領侍衛內大臣,雖然已經不管事了。得到消息的吳晉都驚呆了,陛下好端端的怎麽建起行宮了?還是長白縣那偏僻的地方。
    不過吳晉也不好說啥,畢竟這是楊競人家自己花錢,也沒和內閣要錢。隻是按照楊競的口諭,書寫了“長白行宮”和“長白殿”七個大字,命人製作成匾額後送到長白行宮。
    畢竟整個遼藩,吳晉的書法稱得上是第一。
    楊競出巡的隨行人員也都進住了柳河行宮,都住在大殿外圍28座木屋裏。長白殿是楊競的住所,東配殿是皇後吳青陽的住所,雖然皇後沒來。西配殿是妃嬪們的住所。
    100名羽林郎們則是分到了大殿西側7間木屋,除了當值的羽林郎分散在大殿左右保護,輪崗下來的羽林郎就在那7間木屋休息。
    大殿後側的7間木屋則是禦膳房、庫房和宮女太監們的住所。大殿東側的7間木屋是隨駕官員們的住所。至於大殿前的7間木屋,則是通政司得辦公室和值房。
    楊競搬到長白殿第一件事,就是想去試試溫泉,還沒等楊競更衣呢,沈婉來報,“陛下,襄平商號主辦柳峻有300裏加急折子。”
    喜歡大梁遼王請大家收藏:()大梁遼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