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突厥反應

字數:2821   加入書籤

A+A-


    楊競最近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他在想盡一切辦法來放鬆自己,司馬婉兒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如果說楊競的壓力還有方式排解,但是林丹汗的壓力簡直要比泰山都要大了,他不知道為什麽本來大好的局麵,怎麽就突然間變成了這個模樣。
    本來林丹汗本部麾下有10萬騎兵,這次在大梁折損了7萬,隻剩下3萬多騎兵;左賢王蒙力哈本部有5萬,這次折損了2萬餘,也剩下了近3萬騎兵。
    你有3萬騎兵,我也有3萬騎兵,那我為什麽還叫你大汗?我自己也可以叫大汗啊。所以林丹汗從大梁敗退之後,多次召蒙力哈來議事,蒙力哈都沒有來。
    林丹汗無奈之下,隻能在自己的帳篷裏借酒消愁,對於政務,也有些荒廢了。但是隨著大梁軍隊的不斷推進,不斷有逃難的突厥族人前來報信,林丹汗也不得不正視這個事實了。
    “來人,全族能上馬的跟本汗走,本汗要殺了那幫南蠻”林丹汗真的是怒了,一摔酒杯說道。
    破船還有三分釘呢,林丹汗雖然主力折損,但是振臂一呼,又籌集了8萬騎兵,當然了,這八萬騎兵老幼都有,真正精銳的也就是林丹汗原來留守的那3萬兵。
    但不管怎麽說,8萬騎兵都不是一個小數目,林丹汗花了5天時間,才把部隊集結好。
    這個時候,李奇的推進速度也慢了下來,倒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隨著推進的距離越來越遠,遇見的突厥部落也越來越多。
    大梁軍隊是殺瘋了,這麽多年的新仇舊恨,梁族和突厥人之間早就是血海深仇了。仇人見麵,分外眼紅,根本就沒多餘的話,隻有殺而已。
    突厥人除了向林丹汗求援,還自發的組織抵抗。該說不說,自發的組織抵抗還真給大梁軍隊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但是麻煩不大,大梁的軍隊還是在屠殺、破壞中緩慢前進。
    這個時候,大梁軍隊已經殺了將近6萬突厥人了,有些士兵手中的馬刀都要砍鈍了。有些年輕的士兵心裏承受不住,都有些不敢揮刀了。
    每當出現這種情況,就有大梁的軍官站出來,給士兵們講述突厥人對大梁百姓犯下的罪行,激起了士兵們的仇恨,然後屠殺繼續。
    諸位看官,民族之間的鬥爭,其實是你死我活的。即使你有絕對的實力,但是留下的火種,就是後世子孫災難的禍根。君不見五胡亂華乎?
    當一個王朝處於鼎盛時期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的對外擴張,打下盡可能大的地盤,這樣待民族衰落的時候,才可以不斷的放棄邊疆,保住核心區。
    錢這東西,不當軍費、就得當賠款;人命這種東西,不填戰壕,就得填萬人坑,自古使然。
    所以,千萬不要假仁假義,要麽真能行王道,世界大同。要麽,趁著兵強馬壯,直接幹吧,別留遺憾。
    當林丹汗組織起來的8萬大軍南下的時候,李奇也已經收縮部隊,以天雄軍為前鋒,準備和林丹汗兵車相會。
    李奇的戰前動員十分簡單,“弟兄們,咱們有10萬人,對麵有8萬人。哪怕咱們一個換一個,也能把突厥人消耗光。我們全部死了,朝廷還會再派大軍,咱們就是耗,也要耗死突厥人,不給子孫後代留下遺憾”
    “以命換命”大梁士兵嗷嗷叫的往前衝。
    楊競並不知道草原上的實時戰況,他和司馬婉兒玩了特殊的遊戲後,整個精神都放鬆了很多。他揉著身上被打疼的部分,對司馬婉兒說道,“去傳旨,朕要去鐵山縣巡視。”
    “請問陛下,何時啟程?何人隨行?走水路還是陸路?”司馬婉兒立即說道。其實司馬婉兒也累的夠嗆,既怕傷了楊競,又得讓楊競盡興,尺度拿捏特別困難。
    “明日啟程,走水路,就在柳河行宮的碼頭登船。隨行人員嗎?”楊競想了想,“兵部尚書宋武、對外情報司指揮使何知遠、你也去。狄英帶100名羽林郎護衛”
    從襄平城到鐵山縣,有水路和陸路兩條路線。陸路就是沿著官道,從襄平城出發、經過安山縣、海州縣、蓋州縣、到達鐵山縣,全程550裏。
    水路的話,楊競是從柳河行宮的禦用碼頭上船,經過柳河、衍水、遼水到達渤海,沿著渤海海岸線到達鐵山縣。
    楊競不想坐馬車了,所以選擇了乘坐禦舟。兵部尚書宋武和對外情報司指揮使何知遠則是從襄平城趕到柳河行宮上船。
    楊競的船隊由10艘船組成。當中得肯定是楊競的禦舟了。禦舟前後各有兩艘船,每艘船上有50名羽林郎。然後是大臣們的乘坐船,拉後勤補給的兩艘船,楊競的馬車就在其中一艘船上。再前後還各有大遼水師的兩艘小型炮艦。
    這4艘炮艦常駐襄平城西碼頭,是楊競水上出行的護衛。
    “告訴宋武和何知遠,先不用覲見了,到鐵山縣再說”楊競躺在船艙裏的床上,對狄英說道。
    狄英點頭出去傳旨去了,司馬婉兒關上船艙門,走到楊競的床前,關心的問,“陛下,身上的傷無礙吧?”
    “無妨”楊競笑道,“疼痛讓人感到清醒”
    “臣粗通醫術,給陛下看看”司馬婉兒給楊競翻個身,檢查道。楊競這傷,的確不能讓太醫看,也沒有太醫敢看。
    喜歡大梁遼王請大家收藏:()大梁遼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