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8章 諸衛哄搶

字數:3708   加入書籤

A+A-


    三司官員原本的注意力全在勘察火場、追查失火原因上。
    現在被範成明這麽一嗓子點了名,不得不分出一半心思盯著右武衛的動作。生怕真出了岔子,自己還要擔“監管不力”的責任。
    孫安豐不得不低調指揮軍士,悄聲吩咐,“先搬最裏麵那幾箱蜀錦!動作輕點,別磕著、碰著!”
    同樣是錦緞,蜀錦的經緯密度最高、花色最繁複,市價比普通錦緞高出三成不止。
    這麽好的渾水摸魚機會,錯過了可就再也沒有了。
    右武衛之所以盯著布帛不放,而非去搶更惹眼的金銀器物,正因為布帛才是他們被拖欠的大頭。
    為了救火,軍士們個個搞得灰頭土臉,袖口沾著黑灰,褲腳濺著泥點。
    先前為了搬布帛,孫安豐特意讓人把所有人叫到水甕邊,用皂角仔細洗手,甚至讓他們把沾了灰的衣裳反過來穿,裏子朝外。
    生怕一點髒汙蹭到這些金貴的綢緞上,影響了日後折算的價值。
    莊旭站在庫房門口,看著軍士們小心翼翼地將蜀錦裝箱,心裏暗暗盤算,這麽一倒騰,右武衛能有多少進賬。
    把守少府監大門的門衛突然急匆匆跑了進來,臉色發白地稟報,“左武衛和右屯衛的人來了,現在都擠在門口,說也是來為少府監‘分憂’。”
    寧封等人先前被右武衛控製,傳出去的消息晚了一步,且說得沒頭沒尾。
    但幾衛的主事者都是人精,一聽說莊旭帶著右武衛的車馬離營,再聯想到少府監失火的事,哪裏還猜不到是怎麽回事。
    趁火打劫,就在今朝。
    再往後,連左禦衛的人也趕了過來,全是在“軍衣案”裏卷得最深、早就憋著一股氣的大營,也是對少府監最“恨之入骨”的主兒。
    這會寧封等人沒了束縛,立刻衝出去接應自己人。
    少府監衙門占地雖廣,可剛出過火災,又有三司官員盯著,能進來的也就幾個核心人員。
    幾衛心照不宣地沒派將領來,最高不過是長史、校尉,免得級別太高,被虞建元和三司抓著把柄,日後不好收場。
    範成明、莊旭和少府監談定的底線外人不知,其他衛能從少府監扒拉多少好處,全看各自的本事。
    範成明頂多看不過眼的時候,敲兩句邊鼓。
    從一開始理貨,右武衛就把“該拿的”和“想多拿的”分得明明白白。
    這會搶時間,更是一切從速。
    裝滿一車蜀錦,讓少府監的主事和禦史台的人大致清點簽字後,立刻用粗麻布蓋得嚴嚴實實,連個邊角都不露。
    三五車為一隊,由軍士護送,悄悄送到少府監大門外。
    這樣既不引人注意,也能避免被其他人瞧見眼紅。
    段曉棠等人不方便進衙門,早就帶著心腹部隊,偷偷摸摸候在大門外的巷子裏。
    見車隊出來,立刻分批次上前接應,有的騎馬在前開路,有的跟在車後警戒,小心翼翼地把物資送回右武衛大營。
    呂元正站在巷子口,看著一車車錦緞被送出來,忍不住興奮地搓了搓手,壓低聲音道:“我們右武衛,還從沒這麽富裕過!”
    先前他都以為那些被拖欠的布帛,早就是打水漂的賬了,沒想到還能收回來一部分。
    照理說,這種是非纏身的時候,呂元正該在大營坐鎮,像薛曲、範成達等人就沒露麵,留在營裏隨時準備應對宮中的問詢。
    這事必然會鬧大。
    可呂元正實在忍不住,非要來親眼見證這“天降橫財”的時刻。
    好在右武衛還有韓騰這位上將軍在,能暫時替他主持事務,他才敢跑出來。
    段曉棠這會格外有下屬的責任感,見呂元正還在看熱鬧,低聲道:“大將軍,你先走!”
    生怕呂元正還要留下來看戲,提醒道:“落袋為安!”
    呂元正也知道輕重,點了點頭,立刻帶著一隊騎兵,押著第一批價值千金的蜀錦回營。
    韓騰畢竟年老,精力不濟,需要養足精神,說不定待會宮裏傳旨,他倆還得一起入宮回話。
    這會的皇宮裏,還沒人知道南衙諸衛已經在少府監“動手”了。
    君臣爭論的焦點還停留在“問責”上,少府監的庫藏為何會流落民間?貪腐到底牽涉多少人?這場大火到底是意外還是人為縱火?
    三項大罪幾乎落在同一批人身上,但孰輕孰重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
    爭論到後來,才有人提起少府監餘下的庫藏該挪到何處。
    現在滿朝文武,沒人再信少府監的安保能力。
    吳杲提議挪入內庫,卻立刻遭到群臣反對,內庫是皇帝私產,一旦進去,群臣連伸手的機會都沒有,分明是化公為私。
    九寺五監六部,有不少職能重合。
    可以說這是權力平衡,也可以說是冗官冗職。
    僅和少府的庫藏沾邊的就是軍器監、戶部、工部和兵部的一些職能部門……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為了這麽一筆龐大的利益,諸臣差點在吳杲麵前打起來。
    還不待他們分辨明白,又一個重磅消息傳入宮中——南衙諸衛圍堵少府監,直接將裏頭的東西搶了。
    一個比一個離譜!
    連在一旁壁花當久了的吳越都小小的驚訝了一下。
    隨即站起身,平靜地提議,“陛下息怒,不妨傳旨請諸衛大將軍入宮問詢。”
    皇朝鞏固之時,長安駐軍公然搶劫朝廷公衙,無異於謀反。
    如果幾位大將軍聽旨入宮,那就證明一切尚在掌控之中。
    宮外,諸衛大將軍接到傳旨,心裏都明白是怎麽回事。
    他們一邊乖乖領旨,慢吞吞地往宮裏走,能拖一刻是一刻。
    一邊讓人快馬加鞭給在少府監的下屬傳信,下死命令,“動作快點,能搬多少搬多少!”
    進了他們大營的東西,連皇帝都別想摳出來,大不了就是挨幾句申飭,罰幾個月俸祿。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誰還真靠俸祿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