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短暫的瘋狂

字數:5976   加入書籤

A+A-


    十一月的西國,風已經有些刺骨。
    男生下意識地裹緊了身上的外套,沿著街道慢慢前行。
    路邊的咖啡店還開著,櫥窗裏擺著幾塊新出爐的麵包。
    透過玻璃,他看到牆上的價簽——
    麵包:3歐一個。
    咖啡:2歐一杯。
    搖了搖頭,繼續朝銀行的方向走去。
    <機前。
    凍得雙手有些僵硬,搓了搓,開始操作。
    剛輸完密碼,旁邊突然湊過來一個穿著破舊的流浪漢。
    舉著一個鐵碗,裏麵躺著幾枚一歐元硬幣。
    “可以……給點零錢嗎?”
    男生轉頭看了他一眼。
    那一瞬間,他心裏突然感覺有些好笑。
    朋友,我現在可能還沒有你有錢呢。
    衝乞丐擺了擺手,然後繼續按下取款選項:
    【是否確認全部取出?】
    <機開始運轉,熟悉的點鈔聲從內部傳出。
    隻是……這聲音有些不對勁。
    男生皺了皺眉,自言自語道:
    “怎麽還沒好?”
    下一秒,取款口“嘩啦”一聲,吐出了一大摞歐元鈔票。
    他愣住了。
    拿起鈔票數了一下,七百多歐。
    “???”
    男生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慌了。
    “這……機器是不是壞了?”
    他趕緊低頭查看銀行卡交易記錄:
    【華國銀行 支出:800.00 y】
    沒錯,隻扣了八百塊錢。
    他猛地掏出手機,點開匯率軟件,反複確認了好幾遍——
    【1華幣 = 0.99歐元】
    整個人當場僵住。
    “這不可能……”
    “上個月,不還是——1歐兌8塊錢嗎?!”
    他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動,調出曆史曲線。
    界麵上那條紅線,從頁麵底部幾乎呈六十度角直衝而上。
    相當於他銀行裏的華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機前,手裏攥著一摞歐元,大腦一片空白。
    一旁的乞討者,還舉著鐵碗靜靜的等待。
    男生猛然回過神,笑了起來。
    從鈔票中抽出一張二十歐,塞進乞討者的碗裏。
    “兄弟,拿著去吃點好的。”
    說完,把剩下的錢一股腦塞進外套口袋,拔腿就朝街角的中餐館跑去。
    乞討者低頭看向碗裏的現金,眼裏閃過一絲錯愕。
    “華國人……真大方啊。”
    ——
    沒想到,藍京合作組織正式運行後。
    引發全球震動的,並不是航天產業,也不是醫療行業。
    而是——匯率市場。
    隨著上百個成員國陸續簽署“華幣結算協議”,國際市場對華幣的需求呈現出爆炸式增長。
    原本僅在亞洲地區作為區域貨幣使用的華幣。
    短短一個月內,交易量一躍升至全球第二位。
    各大金融機構開始大幅調整資產配置。
    國際資本也悄然開始從美元市場抽身,轉投華幣體係。
    緊接著,外匯市場迎來一輪劇烈波動。
    十一月下旬。
    華幣匯率出現了曆史性的暴漲。
    對歐元匯率,從原先的“1歐元兌8元華幣”,
    一路升至“1歐元兌1.1元華幣”。
    甚至在某一高峰時段,短暫觸及“10.95”的驚人數據。
    這意味著:
    在國外生活旅遊的華國人,幾乎人人“腰纏萬貫”。
    【我點了一杯咖啡,才1塊錢?】
    【吃一份高檔牛排,五十塊錢都不到?】
    【我月薪三千,在國外都能過上中產生活了?】
    網絡上,類似的話題衝上熱搜。
    全國上下,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出國潮”。
    旅遊平台的出境訂單暴漲了二十倍。
    上千萬華國人湧入各大免稅店、奢侈品專櫃和海外連鎖超市。
    開啟了瘋狂采購與囤貨模式。
    那段時間,大街上人們議論最多的,不再是房價。
    而是:
    “今天匯率多少?”
    “十萬塊,夠在歐洲玩一個月嗎?”
    華國普百姓,第一次切身感受到:
    什麽叫做國際貨幣話語權。
    —
    但與此同時,華國國內的出口企業卻集體叫苦不迭。
    “匯率一漲,我們的利潤直接被腰斬。”
    “別說增長了,現在能活下去就是萬幸。”
    “海外客戶天天壓價,我們根本撐不住。”
    隨著匯率飆升帶來的出口壓力持續升溫。
    華國央行緊急出手。
    聯合多部門,連續發布數輪宏觀調控指導意見:
    一方麵,限製短期投機資本的無序流入;
    另一方麵,加大對外匯市場的直接幹預。
    終於,在十二月初。
    匯率被成功控製在“1歐元兌4元華幣”的穩定區間。
    既保留了華幣國際化帶來的戰略紅利,
    又有效緩解了出口企業的成本壓力。
    與此同時,財政部牽頭,聯合稅務、商務等多個部門同步出台扶持政策:
    對受衝擊最嚴重的出口企業,提供階段性財政補貼和稅務減免;
    並明確提出下一階段的調整方向:
    推動出口模式從“低價競爭”向“高質輸出”轉型,
    全麵升級“華國製造”的全球品牌形象。
        這場短暫的狂歡。
    成為許多華國人記憶中難以忘懷的一幕。
    ——
    十二月初,京城。
    星雲醫院·特護病房內。
    任星雲和白甜甜並排躺在病床上,手臂平伸。
    身邊幾名醫護人員,正將一支透明的液體注射到兩人體內。
    這是華國首批病毒疫苗。
    這批疫苗,共計五十萬支。
    全部列入國家特殊戰略物資管控,由內衛統一調配。
    除了極少數國家高層,其餘疫苗已秘密分發至:
    一線醫護、公安幹警、武警部隊,以及戰略科研單位。
    與此同時,全國數十家軍用、民用生物醫療廠正晝夜不停加班生產。
    目標,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
    完成第二批五百萬支疫苗的封裝入庫。
    病房內,任星雲眼神空洞的天花板。
    針頭紮入皮膚的瞬間,胳膊傳來微微刺痛。
    也將他的記憶,一下子帶回到了上一世。
    混亂無序、失控恐慌。
    一座座城市相繼爆發感染,封鎖失靈、疫苗遙遙無期。
    防護物資一再短缺,無數醫護人員倒下。
    一座座空城、來自窗口的呼救、孩子眼神迷茫的看著離去的救護車。
    不知不覺間,任星雲的淚從眼角流下。
    一旁傳來白甜甜的詢問聲音。
    “很痛嗎?”
    任星雲回過神,連忙用另一隻手抹去眼淚。
    轉頭勉強扯出一抹笑:
    “沒事,不疼。”
    他沒有再多說,但他知道:
    這一世,華國不會再重蹈覆轍。
    而是要,和老天鬥上一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