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星星點點

字數:10983   加入書籤

A+A-


    這些紙張看似多,但被諸多行商一刮分,很快也沒了。

    換來的,是一堆一堆的銀錢。

    並不是每個行商出門做生意,都帶著方便好攜帶的金銀的。

    也有行商自覺自己夥計多,寧願多浪費一些人力帶著一項項銅錢的。

    還有的是自覺要節儉起家,舍不得那些銅錢兌換金銀手續費的。

    因此一場販紙生意做完,堆滿的紙張被運走,大把大把的銀錢則是留在了庫中。

    出納部,會計部都派了人,加上審計員,庫管員,應收賬款專員一同將這筆賬算清楚,確定沒問題後入了賬。

    還有財務經理在一旁監督。

    雖說具體數目其他官吏並不知曉,但他們都瞧見了,那銀錢多的需要用箱子來抬了。

    不少非原生班底的官吏都鬆了口氣。

    要知道,這賣紙可不是一次就完事的,之後還有第二次,第三次。

    那就是源源不斷的金錢啊。

    柳大人來了之後,官府實在是大方,既降了百姓賦稅,又準時發放俸祿,還經常幹一些利民但看似無可賺之事。

    正是因為大家如今日子都過得好,那但凡是心底有些成算的官吏,都會擔心上麵如此大手大腳的花錢,可否能撐得住。

    好不容易過上幾天好日子,他們可不想被打回原形。

    如今賣紙收錢的事一出,可算是安了人心。

    “如此可好了,這又是一筆錢入賬。”

    “早就說了,我們胡縣的好東西多得很。”

    “誒!說什麽你們胡縣,如今大家都是一家人,那是我們的胡縣。”

    “說的是說的是,大家都是一家人,早與你們說了吧,柳大人花錢是厲害,但她賺錢更厲害。”

    這些風風雨雨中的話,柳意當然知道。

    手下的地盤大了,人也就多了,她手中好東西多,自然會有人起了貪欲。

    因此官吏中,百姓中,都有她的眼線。

    平日裏大多都是正常生活,但到了必要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出來控製輿論,稍稍引導著眾人。

    而更方便控製輿論的,就是報紙了。

    鹽礦還是秘密,販賣紙張一事卻是已公布出來,這種大好事,當然要寫在報紙上。

    第一期報紙之前已販賣過了,效果並不佳。

    主要是柳意入主從縣還未曾有多少時日,識字班都剛剛隻鋪開,百姓們大多不認字,再加上柳意帶來的大量工作雖讓人有了工資收入,但到底隻是剛開始,大家並不能拿得準,這樣的生活會不會一直繼續。

    因此,賺了錢他們第一反應都是存起來,而不是像是如今的胡縣百姓那樣發了工資要買買買,自然不會願意花錢買一份看不大懂的報紙。

    這些也都在柳意的預測範圍內,剛開始嘛,很正常。

    如今卻是不一樣了。

    柳意來從縣有一段時日,識字班開了起來,雖說還隻是個開頭,但拚音這東西,成年人若真心實意要學,快的幾周,慢的幾個月也能學會了。

    就算是沒到特別會的程度,比照著拚音本慢慢拚,也能念出個子醜丁卯出來。

    因此,第二期的報紙銷量,絕對會有個回升。

    柳意指令:“多放一些招工消息,如今百姓們也算是對官府有了信任,現在放出招工消息很合適。”

    隻是道理都知曉,報社的人卻是都憋著一口氣。

    他們都算得上是胡縣報社的優秀班子,若不是幹得好,也不會在派往其他縣做起始工作。

    第一期的報紙銷量一般雖說早就預料到,印發報紙的時候數量也進行了控製,但他們鉚足了勁,想要在第二期,第三期幹出一個好成績出來。

    那負責采風的記者四處采訪百姓,縣城各處都去得,從縣鄉間也去得,就連深山裏的人家也邁著兩條腿就往上爬。

    硬生生將自己跑瘦了一圈,帶回來一大堆的素材。

    報社中就連小消息的會議,大家都開了開。

    在報紙內容詳細盡實的同時,還要讓從縣百姓對新官府有歸屬感,安全感,榮譽感,信任感,依賴感等等等等。

    “都好好幹!”

    從縣組的組長給組員們鼓勁:“如今是從縣才歸入大人手下,因此才有單獨的報紙。”

    “待到穩定下來,就是四縣共用一份報紙了,我們如今做得好,說不得到時候,四縣的報社主創,也能有我等一席之地。”

    人果然是需要鼓勵的。

    報社眾人越幹越起勁。

    他們從前,一些人不過是說書先生,還有的人隻能困在家中讀一些書,也有的人,好不容易讀出書來,朝廷卻沒了。

    雖說算不上落魄,但到底都不太得知。

    而如今,一整個縣的喉舌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這種感覺,是很難形容的。

    別的不說,他們自己也是十分有榮譽感,若是之後還能加入到四縣報紙的主創班子裏……別的不說,光是那地位獎金,就十分讓人興奮了。

    在報社的努力下,從縣第二期的報紙發行——

    孫翠翠正在認真的掃著街麵。

    她如今都快五十歲了,放在以前,這樣的年紀,人家肯定是不招的。

    但如今,掃大街的基本都是上了年歲的,說是年輕人們還要做別的工作。

    如今縣城裏的年輕人基本都被派了工作,四處又都在修路,孫翠翠家中兒子兒媳都有了工作,雖說白日裏都忙,可有工錢拿啊。

    原本他們還猶猶豫豫的,疑心官府會扣著不給錢,沒想到前幾日發工錢,官府竟是分毫不差的發了下來。

    這一下,孫翠翠全家都高興瘋了,上工也更加賣力,就連她掃大街都掃得格外認真,邊邊角角都不放過。

    正掃著呢,就見一小童快步跑來。

    “號外號外,我縣紙張大賣,新建紙廠從縣分廠需招工,待遇從優,吃苦耐勞者先得!”

    孫翠翠停下了堵耗子洞的動作。

    “貓兒?你當上報童啦?”

    都是一條街的,她自然是認識這小童的。

    小童貓兒也見著她了,嘿嘿一笑,打招呼道:“孫奶奶好。”

    “真乖。”

    孫翠翠想,這孩子如今可真是被教得好,都知曉見著人要問好了。

    說起這貓兒也是可憐人,原本一家子住在這一條街上,男人是從鄉下來的,女人給人漿洗衣服,兩口子雖說都是幹苦力活的,但都勤勉,家中也隻養了一個孩子,因此攢下了家業,買了個小小的破舊的小屋子。

    本日子過得不錯,誰料先是男人幹活時出了意外,那招他的人死活不肯承認,非說是幹完活他自個回家的時候死的。

    自然,也就沒有賠償了。

    女人驟然沒了丈夫,隻能自己撫養孩子,結果太過辛勞,三年前冬日洗衣染了寒症,一病不起就這麽去了。

    這孩子就成了孤兒,成日裏街頭街尾的跑,街坊鄰居們偶爾同情給一口飯吃,再加上他也去乞討,也算是勉強活下來了。

    隻是人瘦的還真跟凍貓一樣,七歲大的娃娃,還沒四五歲的高,瘦巴巴的身上都是骨頭。

    要說這朝廷說是什麽沒親人的孩子送到慈幼局去,結果倒是有好心的街坊帶著貓兒去過,又被趕了出來,好懸遭了一頓打。

    聽人說,慈幼局裏年年撥下來的糧都被那幫子貪官汙吏給分了,壓根沒糧沒錢養孤兒。

    貓兒就隻能繼續滿街跑,勉勉強強還活著罷了,像是他這種瘦巴巴的一看就養不活的孩子,人販子都不要他。

    結果誰能料到。

    從縣縣令跑了。

    柳大人來了。

    她一來,每日從縣都在變,慈幼局變成了孤兒院,所有沒親人的孩子都被帶回了孤兒院。

    原本,孫翠翠還有些擔心。

    按照她的生活經驗來看,但凡官府表麵上是在做好事,那這件事肯定是一件壞事!

    就比如說之前那位張縣令還在的時候,官府說請人做工,把工錢說得特別優厚,工作說得十分輕鬆。

    結果去的人,健壯的那幾個都沒能回來,說是路上遇到了意外,遭山石衝死了。

    百姓們都不信啊。

    可不信有什麽法子,他們還能跟官老爺對抗嗎?

    因此,孫翠翠雖擔憂貓兒,卻隻敢偷摸去瞧瞧他。

    結果就瞧見他們一大幫孩子,剛洗過頭發(洗虱子藥),坐在日頭底下曬太陽,一邊曬,一邊還有老師教導他們學拚音。

    這拚音也是胡縣的新玩意,孫翠翠作為半個官家人員也要學,一開始還覺得都是些什麽東西,但學著學著,就發現好處了。

    至少,可以認點字啊。

    雖說街上唯一的一個讀書人總說胡縣的字缺胳膊少腿的(現代簡體字),教他們的識字班也是一樣。

    但老百姓哪裏會在乎這些,隻要能識得一些字,管它缺不缺胳膊,少不少腿,能看不就行了。

    而且雖說識字班教得是缺胳膊少腿的字,可認會這些字,正常的文字(繁體字),他們照樣也認得出來啊。

    總之,孫翠翠親眼看著,貓兒學著缺胳膊少腿的字,吃著普通人家吃的糙糧,身上還有孤兒院統一發放的衣物。

    如今瞧著臉上的肉也稍稍瑩潤了,也不再瘦巴巴的像是一把幹柴那樣了,臉上也有了這個年紀小孩該有的笑。

    再加上她自家的變化,才確定了,如今的官府,是真的好官府啊。

    柳大人,是真的好官啊。

    從縣如今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還有這報紙,也是變化的一員。

    “孫奶奶,我當上報童可是有工錢的呢,等我攢到工錢,我要買個擂肉餅,跟院長一起吃!”

    貓兒有點驕傲,又有點羞澀的說著自己的驚天大計劃。

    孫翠翠嗬嗬笑著,將手放在背後擦了擦,掏出錢來:

    “這份報紙給我一份。”

    “好嘞!”

    貓兒手腳麻利的拿出一份報紙,好奇道:“孫奶奶,你已經都認得上麵的字了嗎?我還認不得,你學得好快啊。”

    “連蒙帶猜的,也能猜個差不多。”

    孫翠翠笑著接過報紙,小心疊了疊,放在衣服內側,夾在外衣與裏衣之間,這是最方便的不弄髒報紙的方法了。

    貓兒頗為豔羨,他念書不行,記憶力也不好。

    不過院長說,他是以前沒有吃飽肚子,以後隻要天天能吃飽,早晚能變聰明的。

    他蹦蹦跳跳走了,繼續叫賣報紙。

    孫翠翠這邊認真工作完了,到了下工時間,趕忙帶著報紙回家。

    她買報紙也是有自己的想頭的。

    聽說,這報紙是官辦的,孫翠翠便想著,或許她買了報紙,官府就能多一點錢。

    雖說隻是小小一點錢,可若大家都買,那官府也能多賺一些。

    另外嘛……

    “萍娘,你回來了,你學認字學得快,快幫我瞧瞧,這上麵說紙廠招工,具體要求是什麽?”

    三兒媳宋萍娘一回來,孫翠翠就拉住了她。

    宋萍娘是家中學認字學得最快最好的,她也有個夢想,就是能考過識字這一門,這樣就有了考官吏的資格,因此平日裏也是家中最勤奮認字的。

    “我來看看。”

    萍娘天生骨架小,力氣弱,在這個平民女子十分需要出大力氣,做重活的時代,做不了太多重活的她,向來是卑怯懦弱的。

    但自從在認字上找回自信之後,她一天比一天腰板直,說話也不再低聲細語,而是變得高聲起來,就像是那些女兵一樣。

    “要求身強力壯,女男皆可。”

    “也招學徒,年齡是16—35,隻要勤勞踏實肯幹活就可以一試。”

    “身體要健康,不得有傳染病,正式簽下契約之前,是要體檢的。”

    “識字者優先,願意住宿在廠者優先。”

    孫翠翠喜道:“要求這麽寬泛?”

    隨後又憂道:“隻是不知曉你大姑姐能不能考上,她那身子骨雖說還不錯,但這兩年總是吃不飽,怕是過不了身強體壯這一關。”

    “那看看這個呢?”宋萍娘指著另一個板塊:“紡織布料的紡織廠學徒,對於身體健不健壯沒有要求,聽說胡縣紡織布料有一種木頭做的機器,紡織起來也比以前更輕鬆,更方便。”

    “這個好這個好,我識字太少了,紡織二字方才自己看了,都沒認出來是哪兩個字,還好你回來了,要不真是機會送上門了,還在那抓瞎呢。”

    宋萍娘有些高興的一笑,又道:“娘,其實這上麵許多都是招工貼,咱們可以選個最適合大姑姐的。”

    孫翠翠:“有多少個啊?”

    宋萍娘便一本正經的數了數:“十三個呢,有大有小,有工資高的,也有輕省一些但工資低的,還有一些招兼職工的。”

    “竟這麽多!”

    孫翠翠突然一拍手:“誒呀!悔啊!”

    “早知這報紙上有如此多招工!第一期就該買的!也不用咱們四處托人打聽招工消息!”

    她風風火火:“不行了,萍娘,娘不與你說了,明日我休假,正好趁著這個時機,去你大姑姐她家那邊,喊她過來做工。”

    宋萍娘:“娘,您一個人去啊?”

    “怕什麽,官府牛車日日在四處運貨,十個銅板就能搭上車,雖說要與貨物坐在一起,但咱們這等人家還計較這個?”

    見婆婆心裏有成算,宋萍娘便不說什麽了。

    要說這柳州,最安全的,就是柳意手下的車了,也沒哪個不長眼的敢盯上她的貨物。

    孫翠翠急匆匆帶著報紙衝出了家門。

    另一邊,一個青年男子努力辨認著報紙上麵的字,同樣看到了招工信息,當即也是喜色滿臉。

    “閨女!閨女!快來瞧!這上麵有個不錯的招工貼呢!你識字,定然能考上!”

    又有一家民居中,讀過書的主人家展開報紙,嘴裏還念叨著:“又是這缺胳膊少腿的字。”

    隻是念著念著,眼睛便睜大了。

    “招文吏?終於又招文吏了!!”

    他大喜過望,連忙站起來,在屋子裏轉悠了一圈,翻找出拚字本來,又背了一遍。

    雖說這拚字本教得是缺胳膊斷腿的字。

    可誰讓官府用的就是這套字呢!

    讀書人仔細看去。

    其實仔細看來,也並不如何缺胳膊斷腿嘛。

    這叫簡練!

    晚間,某一裏。

    “砰砰砰!”

    “砰砰砰!”

    用力的敲門聲並沒有驚起狗叫,窮苦人家,哪裏養得起狗呢。

    但屋內人卻被驚得不輕,半夜有人敲門,不是劫匪,就是來報喪的。

    主人家起身:“誰啊?!”

    “我,老三,你大哥!”

    “大哥?”

    主人家連忙匆匆起來打開門,心慌無比:“你怎麽這個時候來了?莫不是爹娘那邊……”

    “呸呸呸!爹娘身子好著呢!我是來給你們報信的!”

    那中年男人小心從懷中掏出一張折疊的報紙,展開來,借著些許微弱燈油光指給弟弟看:

    “從縣官府又招工了,許多個工作呢,快些,叫上侄兒侄女跟我走,最早的一個招工時間,明早就要開始了。”

    於是,大半夜的,幾個年輕人被從床上挖起來,跟著大伯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向縣城。

    按理說走夜路是要害怕的,隻是此刻卻沒人害怕。

    因為若是左右看看,能看到四周都是燈光。

    得了消息後,趕回來報信的也不隻這中年男人一個,幾乎鄉間有親人的人家,都回來報信了。

    還有那家中有人做裏長的,裏長親自帶著自己這一裏符合條件的人趕往縣城。

    因此,本該是夜間無人的這條路上,卻見四處都是提著油燈的,拿著火把的,還有將螢火蟲放在布袋裏,試圖照明的百姓們。

    或微弱,或更加微弱的燈光們組合在一起,從上方往下看的話,就好像是一片大地上的星海一般。

    星星點點們匯聚在一起,朝著同一個充滿希望的方向前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