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禾下乘涼夢
字數:6403 加入書籤
【番外:禾下乘涼夢】
我叫林小禾,禾苗的禾。
奶奶總說,我的名字,寄托了她一輩子的念想。
那個念想,便是‘禾下乘涼夢’。
她說,那是天下所有農人最樸素,也最奢侈的願望。
而她的一生,都在為這個夢奔波。
自我記事起,奶奶黃曼曼,便是一位傳奇。
史書上說她是“豐收女神”,“社稷功臣”。
宮裏的畫師為她作的像,掛在農學院最顯眼的位置,眉眼間是化不開的悲憫與堅毅。
可在我眼中,她首先是我的奶奶。
一個會捋著我的小辮子,給我講稻子如何從一粒種子變成沉甸甸的穀穗的奶奶。
爺爺林沐風,則是個溫潤如玉的讀書人。
他年輕時,曾是江南某個小縣城的縣令。
聽爹爹說,爺爺遇見奶奶那年,奶奶正奉皇命巡查江南農事。
那是一個燥熱的午後。
奶奶,時任一品農事女官的黃曼曼,頂著烈日,站在剛收割完的稻田裏,親自給一群曬得黝黑的農官和老農講解新的耕作技術。
汗水浸濕了她的布衣,黏在額角的發絲一縷一縷的,但她的聲音依舊清亮,眼神專注而明亮。
“諸位,這田埂不可過寬,浪費地力;這稻樁留得太高,不利於下一季翻耕……”
爺爺當時,就站在人群外圍。
他本是來巡查民情,卻被這不尋常的一幕吸引。
一個女子,一個朝廷一品大員,竟如此不顧身份,親身在泥地裏勞作講解。
她身上,有一種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的蓬勃生命力。
“黃大人所言極是!”
爺爺忍不住出聲,撥開人群走了進去。
“下官林沐風,見過黃大人。”
他躬身行禮,語氣裏帶著顯而易見的敬佩。
奶奶抬起頭,擦了把汗,目光掃過他。
那目光,銳利中帶著審視,仿佛能看透人心。
“林大人有何指教?”
她的聲音略帶沙啞,卻不減半分氣勢。
爺爺笑了笑,溫和地說:“指教不敢當。隻是聽聞黃大人推廣高產稻法,澤被蒼生,下官心中欽佩不已。今日一見,方知大人不僅有經天緯地之才,更有親民愛民之心。”
這話說得懇切,不似尋常官場奉承。
奶奶眉頭微挑,似乎有些意外。
“林大人過譽了。在其位,謀其政罷了。”
她語氣平淡,顯然沒把這番話太放在心上。
旁白:那時的黃曼曼,心中隻有天下農事,家國百姓。情愛於她,是奢侈品,亦是身外物。她見過的阿諛奉承太多,對官員的示好,總帶著幾分警惕。
但爺爺沒有氣餒。
接下來的幾日,隻要奶奶在左近州縣巡查,爺爺總能“恰好”出現。
有時是帶著地方農戶的疑難問題前來請教。
“黃大人,下官治下有幾處沙地,屢種不活,不知可有良方?”
奶奶便會耐心地講解沙地改良之法,哪些作物更為適宜。
有時是帶著新收集到的各地優良稻種,與奶奶探討。
“黃大人請看,這是從隔壁縣尋來的‘珍珠糯’,據說耐寒抗旱,不知與您推廣的稻種相比如何?”
奶奶便會接過稻穗,仔細端詳,與他熱烈討論起來,忘了周遭一切。
爺爺從不提及風月,隻談農桑。
他會默默記下奶奶所有的習慣,譬如她講解時口渴了,會提前備好溫水。
譬如她伏案繪製農具圖紙到深夜,他會悄悄送上一碗清淡的湯粥。
奶奶不是木頭人。
她能感受到這份不求回報的陪伴與關懷。
隻是,肩上的擔子太重,她不敢輕易分心。
有一次,奶奶推廣新的堆肥法,遇到當地一些守舊鄉紳的強烈抵製。
他們散布謠言,說奶奶的法子會壞了地氣,觸怒神靈。
一時間,群情洶洶,場麵幾乎失控。
是爺爺,挺身而出,引經據典,痛斥那些鄉紳的無知與自私,又用最淺顯的道理向百姓解釋堆肥的好處。
他文質彬彬,卻字字鏗鏘,竟生生扭轉了局麵。
事後,奶奶看著他被激動的村民不小心劃破的衣袖,輕聲道:“林大人,多謝。”
爺爺搖搖頭,目光溫柔:“曼曼,你稱我沐風便可。”
他頓了頓,鼓起勇氣:“這天下農事,你一人肩挑太累。讓我陪你一起,可好?”
奶奶沉默了許久。
夕陽的餘暉灑在她身上,拉出長長的影子。
她看著眼前這個男子,眉眼清俊,目光澄澈,帶著一絲緊張的期盼。
這些日子相處下來,她知道他是個真正心懷百姓的好官,也是個值得托付的君子。
“我此生,注定要為這天下農事奔波勞碌,恐怕給不了你尋常夫妻的安穩生活。”
奶奶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不容忽視的鄭重。
爺爺笑了,如春風拂過。
“我所求,亦非安穩。能與你並肩,看這大晏河清海晏,五穀豐登,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幸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的眼神堅定而熱烈。
奶奶終於也笑了。
那笑容,如冰雪初融,帶著一絲釋然,一絲羞澀,還有一絲對未來的期許。
“好。”
一個字,卻重逾千斤。
旁白:他們的結合,沒有花前月下,沒有繁文縟節。隻有一句承諾,一份相知。從此,她的漫漫長路,多了一個溫暖的同行者。
婚後的日子,爺爺果然辭去了官職。
他成了奶奶最得力的助手。
奶奶巡查天下,他就陪著她翻山越嶺,勘察地情。
奶奶編撰農書,他就為她整理資料,研磨墨汁。
奶奶在農學院授課,他就坐在下麵,認真聽講,偶爾還會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
他們一起走過江南的煙雨,見過北地的風霜。
一起在梯田上播種希望,在黑土地上收獲喜悅。
百姓們也都知道,這位從稻田裏走出來的娘娘,她身邊總有一位溫文爾雅的林先生。
奶奶常說,她最幸福的時刻,不是站在金殿受封,也不是看著試驗田再創新高。
而是忙碌了一天,與爺爺並肩坐在田埂上,看著夕陽將稻浪染成一片金黃。
風吹過,稻穗沙沙作響,像一首最動聽的歌。
那時候,她會暫時卸下所有的重擔,享受片刻的寧靜。
她會靠在爺爺肩頭,喃喃自語:“沐風,你說,若是稻子能長得像高粱那麽高,穗子像掃帚那麽長,籽粒像花生米那麽大,我們就能坐在稻穗下乘涼了……”
爺爺總是笑著,握緊她的手。
“會的,曼曼,總有一天會的。”
旁白:那便是奶奶常說的“禾下乘涼夢”。一個美好而遙遠的憧憬。
後來,爹爹出生了。
再後來,我出生了。
奶奶依舊忙碌,隻是身邊多了爺爺的扶持,行程不再那般孤寂。
她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一代又一代的農學人才。
大晏的糧倉日益充實,百姓安居樂業。
奶奶老了,頭發白了,背也有些佝僂了。
但隻要一談起農事,她的眼睛依舊會發亮。
彌留之際,她拉著我的手,輕輕地說:“小禾啊,記住,農為邦本,地力常新……那禾下乘涼的夢,奶奶是看不到了,你們要繼續做下去啊……”
爺爺握著奶奶的另一隻手,淚水無聲滑落。
他陪了她一生,懂她一生。
奶奶走後,爺爺將她的骨灰,撒在了皇家農學院的試驗田裏。
他說,奶奶屬於這片土地。
他也將奶奶所有的手稿、筆記,都捐給了農學院。
我時常會去那片試驗田。
春看秧苗青蔥,夏聽蛙鳴陣陣,秋觀稻浪金黃。
仿佛還能看到奶奶和爺爺並肩而立的身影。
如今,我也成了農學院的一名學子。
我學習奶奶留下的農書,研究她改良的稻種。
我知道,“禾下乘涼”或許真的隻是一個美好的夢。
因為土地的潛力是無限的,農業的發展也永無止境。
為了讓更多人吃飽飯,吃好飯,總要有人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前行。
就像奶奶一樣。
但每當我看到那沉甸甸的稻穗,聞到那沁人心脾的稻香。
我都會想起奶奶的話,想起她那個美麗的夢。
那個夢,是她奮鬥一生的動力,也是我們這些後輩,永遠追逐的方向。
禾下乘涼,或許終究是夢。
但為了這個夢,一代代人付出的汗水與智慧,卻比黃金還要真實,還要寶貴。
而奶奶,她就是那個最執著的追夢人。
她的愛,也像這土地一般,深沉而博大,滋養著我們,生生不息。
喜歡末世穿越,你們怎麽不吃肉?請大家收藏:()末世穿越,你們怎麽不吃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