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變化調和

字數:3921   加入書籤

A+A-


    嶺南的霜降日,晨光穿過雕花窗欞,在青磚地上投下斑駁光影。張思貞身著藏青色長衫,手中撚著一撮鵝黃色藥粉,目光專注地看著案前咳嗽不止、麵色潮紅的老者。他微微眯起雙眼,腦海中快速運轉著醫理,指尖輕輕摩挲著藥粉,感受著其細膩的質地。
    “此穴為胃經合穴,土氣最旺。” 張思貞聲音沉穩,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他取來一個小巧的青瓷碗,動作嫻熟地將藥粉倒入碗中,緩緩加入清水,手腕輕輕擺動,如同在進行一場精妙的舞蹈,將黃色藥粉調成均勻的糊狀。“木香性溫,辛香走竄,用它溫通培土,就好似在脾土之中埋下一顆火種,可引那虛火歸源。” 說著,他用銀針輕輕點了點患者的足三裏穴,找準穴位後,用竹製的小勺子舀起藥糊,小心翼翼地敷在穴位之上,動作輕柔而精準,生怕弄疼了患者。
    敷好藥糊後,張思貞拿起一旁早已備好的艾條。那艾條由陳年艾葉精心卷製而成,表麵泛著淡淡的青色。他用火柴點燃艾條一端,瞬間,一縷青煙嫋嫋升起,帶著艾草特有的清香。他將艾條懸於足三裏穴上方,手腕靈活地調整著高度與角度,讓溫熱的氣息均勻地籠罩在穴位周圍。藥糊受熱後,散發出一股沉厚的香氣,與艾煙相互交融,在患者腿上漸漸形成一片溫熱的雲翳。那香氣醇厚綿長,仿佛帶著一股神秘的力量,緩緩滲入患者肌膚。
    與此同時,站在一旁的蘇瑤緊蹙眉頭,眼神中透著一絲憂慮,密切觀察著患者的反應。她身著月白色襦裙,手中捧著一個精致的白瓷瓶,瓶中裝著白色藥粉。待患者舌尖的赤色稍有消退,麵色也從潮紅轉為淡紅時,蘇瑤迅速取出一片新鮮的生薑,用小刀將其切成薄片。她的動作行雲流水,每一刀都切得薄如蟬翼。隨後,她打開白瓷瓶,取出適量白色藥粉,均勻地撒在生薑片上,快步走到患者身後,找準肺俞穴,輕輕將薑片貼於穴位之上。
    “薄荷清過之後,需用紫蘇梗理氣寬中,防止清氣下陷。” 蘇瑤聲音清脆,條理清晰地解釋道,“此刻肺氣得宣,脾氣得升,正是‘土生金’的最佳時機。” 她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輕輕按壓薑片四周,確保其貼合緊密。在她專注的神情中,仿佛能看到她對醫道的虔誠與執著。
    時間在靜謐中緩緩流逝,三柱香的時間悄然過去。原本虛弱不堪、咳嗽不停的老者,此刻聲音已清亮許多。他輕撫著足三裏穴處的藥糊,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感歎道:“就像有個小火爐在肚子裏暖著,嗓子裏的火卻熄了。” 那聲音中滿是劫後餘生的慶幸與對醫者的感激。
    張思貞望著窗外,隻見簕杜鵑花瓣在微風中翩翩起舞,緩緩飄落。那嫣紅的花瓣與青磚黛瓦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獨特的嶺南秋景圖。望著這飄落的花瓣,張思貞心中忽然靈光乍現,仿佛悟到了醫道的真諦:“原來調氣如調琴,需應時而動。霜降雖寒,嶺南仍有伏暑,必須清上溫下,剛柔相濟,正如《周易》裏的‘地天泰’卦。” 他喃喃自語,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一瞬間的頓悟,讓他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堅定了他鑽研醫道、治病救人的決心。
    蘇瑤聽到張思貞的感悟,微微頷首,眼中滿是敬佩與讚同。她深知,這看似簡單的治療過程,背後蘊含著深厚的醫理與醫者多年的經驗積累。每一味藥材的選擇,每一個穴位的運用,都經過了深思熟慮,都是對中醫理論的精妙實踐。
    霜霧在摩星嶺的鬆林間流淌,宛如天地間未幹的水墨。張思貞的藏青長衫掠過沾滿露水的蕨類植物,衣擺上的雲紋暗繡沾著晶瑩水珠,與蘇瑤月白襦裙上的銀杏刺繡相互映襯,二人踏著石階,向著山頂的 “天人合一” 古觀拾級而上。遠處傳來隱約的磬聲,如同穿透雲霧的天籟,為這靜謐的清晨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息。
    古觀朱漆大門緩緩推開,二十四位道童身著素色道袍,手持對應二十四節氣的幡旗,早已按照方位肅立。幡旗上的圖案栩栩如生,春幡繡著破土而出的嫩芽,秋幡繪著飽滿低垂的稻穗,隨著山風獵獵作響,仿佛將四季的氣息都凝聚在了這小小的旗麵之上。中央的青銅鼎足刻著陰陽魚紋,鼎中沉香與木香交織的煙霧,正按照十二經絡的走向嫋嫋升騰,在空中勾勒出若隱若現的脈絡,宛如天地間流動的氣脈。
    “看那煙柱。” 蘇瑤的指尖微微發顫,聲音中帶著難以抑製的興奮。她指著中央鼎中升起的黃色煙柱,隻見那煙柱筆直而上,竟突破了厚重的雲層,與天空中一片淡黃色的雲氣相連,仿佛在天地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梁。“《雲笈七簽》說‘五色雲氣對應五髒之氣’,此刻土氣正旺,正是調補脾經的最佳時辰。” 她的目光緊緊盯著那神奇的景象,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張思貞微微頷首,從隨身的錦囊裏取出三個小巧的瓷瓶,瓶中分別裝著青、白、黃三色藥粉。他深吸一口氣,將藥粉分別撒在正東、正西、正中三個方位。青色藥粉剛一接觸山風,便化作一縷碧霧,如同靈動的青龍,纏繞在代表 “春氣” 的幡旗上。那碧霧所到之處,幡旗上的嫩芽仿佛獲得了生機,微微顫動,似要破土而出。白色藥粉則如霜雪般凝而不散,輕柔地附著於代表 “秋氣” 的幡麵,為幡旗增添了一層聖潔的光輝。最令人稱奇的是黃色藥粉,它們如金色的細沙般沉降到鼎基,與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發生奇妙的反應,瞬間泛起金色的光澤,仿佛大地的精氣被瞬間喚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隨著藥粉施展妙用,整個古觀中的氣場似乎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道童們手中的幡旗無風自動,二十四麵旗幟相互呼應,形成一個巨大的氣場漩渦。鼎中的煙霧也隨之翻騰,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變幻出各種形態。沉香的清甜與木香的醇厚愈發濃鬱,混合著藥粉散發的獨特氣息,在空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
    張思貞與蘇瑤默契地對視一眼,同時盤坐在蒲團之上。他們雙手結印,口中念念有詞,將自身的氣息與天地間的氣脈相融合。在這奇妙的氛圍中,張思貞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昨日治療患者時的場景,以及《周易》中 “地天泰” 卦的卦象。他忽然領悟到,今日的 “氣脈祭” 與昨日的中醫治療,本質上都是在調和天地與人的氣脈,就像琴弦需要根據不同的音律進行調整,人體的氣脈也需要順應自然的變化來調和。
    蘇瑤則專注地感受著周圍氣脈的流動,她發現隨著藥粉與煙霧的作用,自身的經絡仿佛也變得更加通暢。那些平日裏難以察覺的細微氣感,此刻如潺潺溪流般在體內流淌。她心中暗自驚歎,中醫與道家的氣脈理論,竟在這神奇的儀式中得到了完美的印證。
    當最後一縷陽光穿透雲層,灑在古觀的飛簷之上時,“氣脈祭” 緩緩落下帷幕。張思貞與蘇瑤站起身來,他們的眼中閃爍著收獲的喜悅。這場奇妙的儀式,不僅讓他們對中醫的氣脈理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他們在與天地自然的交融中,感受到了醫道的博大精深。
    暮色浸染摩星嶺時,二十四麵節氣幡突然發出蜂鳴般的震顫,幡麵上的刺繡紋路竟泛起微光,如琴弦震顫著天地間的氣脈。張思貞正低頭辨別腳下濕滑的青苔,忽覺丹田處有熱流湧動,如春水破冰般順著任脈直上膻中穴,胸腔裏激蕩起嗡嗡回響。他抬頭望向天際,隻見方才那片土黃色雲氣不知何時已演變為五彩氤氳,雲團深處隱約有光點明滅,宛如 ceestia body 的呼吸。
    “先生!” 蘇瑤的驚呼未落,張思貞已本能地摸向腰間的九煉紋銀針包。牛皮針包上的北鬥七星刺繡在暮色中泛著幽光,他指尖輕彈,七枚銀針如流星出鞘,針尖吞吐著淡青色光暈。第一枚銀針已刺入足三裏穴,手法比昨日治療時更快三分,卻精準得如同丈量過星軌 —— 銀針尾部的珍珠母圓片突然亮起,與雲層中某顆跳動的光點遙遙相映,仿佛天地間架起了無形的銀線。
    “太衝穴!” 蘇瑤失聲提醒,卻見第二枚銀針已順著足厥陰肝經的走向,穩穩紮入太衝穴。此刻山間的簕杜鵑花瓣竟停止飄落,懸停在半空如赤色星鬥,與銀針尾部的微光形成奇異的共振場。張思貞的指尖在肺俞穴上方停頓刹那,忽覺掌心觸到一縷山風的紋路 —— 那風竟帶著藥糊與艾煙的餘韻,正是昨日敷在患者足三裏穴的木香氣息。第三枚銀針應聲而落,針尖剛觸及皮膚,雲層中的光點驟然匯聚成北鬥形狀,七枚銀針同時發出清越的顫音。
    喜歡醫女的大唐戀歌請大家收藏:()醫女的大唐戀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