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嚴刑逼供

字數:3772   加入書籤

A+A-


    隊伍依照計劃離開右屯,由李政帶領,朝寧遠方向緩緩而行,留下王鵬與二十多位騎兵,他們將隨杜寒赴耀州。
    隊伍離去後,營地頓時空曠許多。
    杜寒下令召集留守騎兵,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騎兵們的氣質已大為改觀,站在一起頗顯軍威。
    王鵬抽出彎刀,高聲下令:“預備!”號令下達後,騎兵們整齊排列,將裝填完畢的火帽槍舉至胸前。
    隨後王鵬發出“瞄準”的指令,士兵們齊齊抬起火箭槍對準靶標。
    “放!”王鵬彎刀落下,槍聲如爆豆般響起,濃烈的硝煙彌漫四周。
    “裝彈!”騎兵們迅速扳動扳機護圈,閉鎖機構滑下,槍膛顯露,將定裝紙殼彈置入槍膛後歸位護圈,槍機隨即閉鎖。
    裝好紙質火帽,射擊準備已完成,可隨時發射。
    所用紙非尋常紙張,而是經過硝化處理,擊發後槍膛殘留極少。
    杜寒臨時測試騎兵對火帽槍的掌握程度,連續射擊近五分鍾後得出結論。
    麾下這些士兵盡管動作略顯生疏,但已能達成每分鍾五發的速度,若建奴騎兵自三百米外發起衝鋒,這邊應有三次開火的機會。
    傳統鳥銃即便事先裝填好彈藥,至多也隻有一次射擊機會,還沒來得及裝填第二輪,敵人的騎兵便已近在咫尺。
    若是對付建奴步兵,則更為容易些。
    建奴主力步兵皆為重裝步兵,抗擊打能力強,但移動緩慢,三百米的距離足以對他們進行十次齊射。
    定裝彈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後裝火帽槍的有效射程,能在千米開外維持足夠的火力,隻是由於未采用膛線設計,精準度受到一定限製。
    出發前,按照杜寒的指示,已生產的大部被留給留守部隊,每位士兵攜帶了三百多發。
    這一配備標準相當高,要知道直至二戰時期,單兵的攜帶彈藥量也未曾超過一百二十發。
    每位士兵還配備了兩件試驗品,即剛由槍炮所製作完成的木柄,通過有限的幾次測試顯示,其聲響足夠大,威力也不錯。
    既然已經投入戰鬥,杜寒決心傾盡全力。
    看過二十多位下屬操練之後,他對接下來的戰事充滿信心。
    若耀州確實僅有黃台吉的三百騎兵,他完全有信心將這些建奴一舉殲滅,輕鬆改寫柳河之戰的結果。
    馬世龍抵達後的第二天,兩千五百餘名明軍自右屯起程,朝耀州方向進發。
    自從老奴攻陷沈陽以來,此地形成了廣袤的無人區,隊伍行進二百多裏後,才逐漸遇見一些村落。
    這裏已成為建奴與明軍爭奪的拉鋸地帶,這些村落或是建奴自行修建,或是已被建奴收服的遼東居民,隊伍也避免暴露自身,遇村繞道而行。
    第四天午後,前鋒騎兵抵達柳河口。
    柳河乃三岔河的一部分,寬約半裏,因兩岸長滿密集的柳樹,故得名柳河,這種兩岸遍布柳樹的河道在遼東較為常見,這段河道並無特別之處。
    柳河對岸數裏便是耀州的城牆,從河邊望去,城牆上似有旗幟晃動。
    此時再想隱藏行蹤已無意義,魯之甲喚來幾名騎兵,令他們沿河尋找支援的水師,回報道的騎兵稱並未見到水師的蹤跡。
    杜寒聽聞後心中一沉,看來自己的到來未能改變水師缺席的命運,終究沒能等到它出現。
    “怎麽回事?是不是你們走得太近?”魯之甲聞言大驚,朝著探路的騎兵厲聲質問,語調中透著焦躁。
    稟報副帥,屬下沿河巡查了十數裏,確實未見水師100師的身影,不過沿途捕獲了六艘漁船,船夫也已帶來,請大人查驗。”那人一邊說明情況,一邊示意手下押來十餘人。
    這些人衣著各異,有的是漢人裝束,有的蓄著清人的短辮,還有些穿寬大的燈籠褲,似是朝鮮人。
    漢人與朝鮮人尚且平靜,那些留短辮者見到魯之甲時立刻跪爬向前,涕淚交流:
    “大人開恩!我們不是清兵,也是大明子民啊!”
    “既是大明子民,為何這般模樣?”魯之甲冷眼掃過,向左右擺手,“把這幾個留辮之人全殺了!”
    “且慢!”
    杜寒急忙出手阻止,魯之甲瞥了他一眼,回頭示意手下,幾個士兵上前,兩人拖住那幾人,不管他們如何哀號,一刀一個結果了性命。
    其餘人嚇得渾身發抖,伏地噤聲不敢言。
    “唉……”杜寒歎息一聲,搖頭不語。
    “怎麽,莫非杜將軍對清人尚有憐憫?”魯之甲冷笑,手指地上頭顱,“不論是否大明百姓,隻要留此辮發,必為死忠之人,不殺又有何用?”
    “我對清人憐憫?”杜寒淡然一笑,“這些清人自然該殺,但副帥為何不問清楚便行刑?我軍一路行來,連個活口都沒抓到,魯將軍不覺奇怪?覺華水師為何未至?耀州真隻有三百清兵?”
    魯之甲聞言臉色微變。
    “來人,給我嚴刑逼供!”魯之甲被杜寒問得有些惱怒,指著那些船夫大聲嗬斥。
    士兵們將船夫拉到一旁,隨手折下柳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頓猛抽,打得船夫們在地上翻滾掙紮。
    這是所謂的“殺威柳條”,先下手為強,管他真假,先打一頓再說。
    折騰了一陣後,動手的士兵稍感疲憊,才將船夫拎過來問話,一問之下才知,這些船夫並非耀州城內之人,隻因下遊河口魚多易捕,常在此處捕魚謀生,不想今日竟被明軍抓獲。
    一番審問毫無收獲,這些人除說未曾遇見過清兵外,其餘問題皆答不上來。
    魯之甲對於這次審訊的結果頗為滿意。
    既然未曾遭遇建奴的軍隊,說明他們並未有所調動;既然建奴未有調動,那就表明他們並不知曉自己的到來;既然建奴不知曉自己的到來,那麽耀州城顯然毫無防備;既然耀州城無防備,那三百守軍定然無法守護偌大的城池。
    一番推斷下來,連魯之甲自己都對這樣的邏輯感到幾分欣賞。
    “傳令下去!安營紮寨,明日辰時渡河!”天色漸暗,他下令駐紮。
    騎兵雖未攜帶正規的安營物資,卻也自有辦法,眾人將馬匹集中後,每人鋪開一塊油布便席地而睡。
    飲食方麵,隨身攜帶的穿口燒餅配上一塊鹹菜疙瘩,便是他們的日常補給。
    喜歡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