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幼西王湖州求情,堵王施恩赦士卒
字數:3990 加入書籤
暮靄沉沉,蒼穹似被重墨潑染,凜冽的風如泣如訴,嗚咽著穿過荒蕪的曠野。蕭有和於焦灼中接得幼天王急詔,其心似驟起驚瀾,不敢有絲毫耽擱。他辭別郭家眾人時,目光決絕,似離弦之箭般策馬疾馳而去。
這一路,他餐風宿露,未敢有半分停歇,如那逐光的孤影,在漫漫征途中追趕著星辰的腳步。終於,在某一日的黃昏時分,雄偉的湖州城如一座不可撼動的巨峰,傲然映入他的眼簾。
他勒馬駐足,極目遠眺。隻見那湖州城的城牆,高大且堅實,宛如一條蟄伏的巨龍,橫亙在大地之上。城牆上,太平軍的旌旗獵獵舞動,似是激昂的戰歌在風中奏響。守城的將士們陣列嚴整,目光如寒星般銳利,堅定地緊握手中的刀槍洋炮,那磅礴的氣勢,仿若那不可逾越的巍峨山嶽。
後來於太平軍中效力的英國紳士納裏斯,曾在他的日記裏這般記述初逢幼西王的場景:“他身姿修長挺拔,麵容俊逸清朗,待麾下士卒親和友善,從士卒們那滿含崇敬的眼神中,便能洞悉他們對其的愛戴與忠誠。”
納裏斯早年於英國皇家工程兵部隊服役長達十二載,而後遠涉重洋,來到神秘的東方古國 —— 中國,並加入了華爾統領的洋槍隊。然而,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蘇州被太平軍攻克後,他未能再度獲洋槍隊錄用。為謀生計,他隻得投身於為中國商人護衛船隊的營生。1864 年,在一次護送商船隊的途中,他不幸被太平軍擒獲。因其曾有行伍經曆且深諳槍炮之術,太平軍遂網開一麵,留他性命,並委以教導士卒使用先進火器的重任。
此後,納裏斯輾轉被送至湖州府,歸入堵王黃文金麾下。他憑借出色的軍事素養,成為黃文金精心組建的洋槍隊指揮官。這支洋槍隊戰力超群,被黃文金視若心腹親衛,常年隨侍左右,在與清軍的鏖戰中屢立戰功。
蕭有和與納裏斯的相遇,充滿了機緣巧合,一切都發生在堵王的府邸之中。那日,蕭有和在一眾親隨的簇擁下踏入湖州城。當他正要邁進城門之際,卻見一群被繩索緊縛的太平軍士卒正被押解出城。這些士卒,個個形容憔悴,滿麵塵垢,血汙與泥塵混雜在一起,糊滿了他們滄桑的臉龐。他們的眼神中滿是黯淡與絕望,腳步踉蹌,顯然是從前線曆經九死一生才艱難撤回。然而,他們卻被判定為失職之罪,即將遭受嚴酷的刑罰。
蕭有和正欲上前詢問詳情,身旁的親隨汪白仁突然如瘋魔般衝上前去,一把攥住其中一人的手臂,悲聲呼喊道:“叔!” 原來,汪白仁認出此人正是自己的親叔叔。他急忙轉身,“撲通” 一聲跪倒在蕭有和麵前,涕泗橫流地哀求道:“小王爺,這是我親叔啊!他向來作戰勇猛無畏,此次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從前線撤回,求您發發慈悲,救救他吧!”
蕭有和心中猛地一震,看著眼前苦苦哀求的汪白仁,又望向那些被縛的可憐士卒,一時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幼天王的急詔猶在耳畔,於情於理他都應即刻前往拜見。然而,這群太平軍士卒的性命此刻卻如風中殘燭,岌岌可危。這救與不救之間,著實讓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
沉思片刻,蕭有和驀地憶起玄逸道長臨別時將玉佛交還給他,並言此玉佛日後定有大用。自那以後,他便一直將這玉佛奉為祥瑞之寶。此時,他心中靈光一閃,雖不知此舉是否可行,但還是毅然決定帶著這玉佛去求堵王黃文金,冀望能挽救這一隊太平軍士卒的性命。
懷揣著幾分敬畏與忐忑,蕭有和邁入那寬敞而莊嚴肅穆的議事廳。廳中,燭火搖曳不定,昏黃的光影在牆壁上肆意舞動,宛如神秘的精靈在暗夜中穿梭。正前方,堵王黃文金端坐在主位之上。他身形高大挺拔,即便端坐於椅上,那股與生俱來的威嚴之氣仍如洶湧的潮水般撲麵而來。他麵容剛毅冷峻,輪廓如刀削斧鑿般分明,劍眉下一雙眼眸炯炯有神,似蘊藏著無盡的智謀與果敢。
蕭有和趕忙上前,恭敬地行禮,聲音清朗而沉穩地說道:“堵王在上,小王蕭有和這廂有禮。” 黃文金微微頷首,聲音洪亮如鍾地回應道:“免禮。” 蕭有和直起身來,目光審慎地打量著堵王,心中暗自思忖這位在太平天國末期舉足輕重之人的傳奇生平。
黃文金,自太平天國揭竿而起之初便投身其中,以作戰勇猛無畏而聞名天下,人皆尊稱其為 “黃老虎”。他長期鎮守戰略要地,安慶、湖口等地在他的堅守下,固若金湯,宛如兩道不可逾越的銅牆鐵壁,令清軍望而卻步。九江保衛戰中,他與林啟容精誠合作,堅守城池長達數年之久,清軍雖多次強攻,卻始終望城興歎,無功而返。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局勢急轉直下,如大廈將傾。然而,黃文金卻不離不棄,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苦苦支撐著危局。他精心組織了湖州的攻防戰,積極調兵遣將,抵抗清軍的瘋狂進攻,為太平天國的延續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此刻,站在他麵前,蕭有和深切感受到他肩上那如山般沉重的責任,對這位久經沙場的將領也增添了幾分由衷的敬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蕭有和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拱手道:“堵王,晚生今日在城門口目睹那隊被押解的士卒,見他們滿臉疲憊、狼狽不堪之狀,心中實難自安。他們或許是有難言之隱才從前線撤回,還望堵王能網開一麵,查明緣由後再做定奪。”
黃文金霍然起身,目光如炬地瞪著蕭有和,聲若洪鍾地說道:“幼西王,你可曾知曉軍法如山?這些人臨陣退縮,按律當斬首示眾!若本王輕易饒過他們,日後這軍中紀律何存?又如何讓其他將士心服口服?” 言罷,他氣得在廳中來回踱步,腳步急促而沉重,似要將地麵踏出一個個深坑。
蕭有和趕忙上前一步,言辭懇切地說道:“堵王,您且靜心細想,前線戰事何等慘烈,那些士卒們每日都在刀光劍影中浴血奮戰,稍有不慎便會命喪黃泉。此次他們撤回,說不定是遭遇了清軍的奇襲,或是陷入了敵軍的重重埋伏,在寡不敵眾的絕境下,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才不得不暫時撤退。況且,這些士卒平日裏對太平天國忠心耿耿,在之前的多次戰鬥中,他們皆衝鋒在前,奮勇殺敵,立下了赫赫戰功。就因為這一次可能的意外,便要將他們斬殺,實在是令人痛心疾首呐。”
黃文金眉頭緊鎖,如擰成的疙瘩一般,他停下腳步,厲聲喝道:“你莫要在此為他們求情!這軍法豈容兒戲?若人人都尋借口臨陣脫逃,我太平軍還如何與清軍抗衡?”
蕭有和見堵王態度堅決,心中雖焦急如焚,但仍不肯放棄。他深吸一口氣,定了定心神,接著說道:“堵王,如今我太平天國正與清軍激戰正酣,每一個士卒皆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斬殺這些士卒,無疑是自斷臂膀,削弱自身的力量。不如給他們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讓他們戴罪立功。可派遣他們去執行偵察清軍軍情的任務,或是參與突襲清軍後方營地的行動。倘若他們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不僅能證明他們的能力與忠心,也能讓其他將士明白,隻要肯改過自新、努力奮進,我們依然會給予他們機會。如此一來,反而能激勵全軍士氣,使大家更加團結一心地對抗清軍。”
黃文金聽了,臉色稍有緩和,但仍未鬆口,繼續在廳中來回踱步,陷入了沉思之中。
蕭有和見狀,咬了咬牙,狠下心來從懷中緩緩掏出裝有玉佛的匣子,雙手虔誠地捧著,恭恭敬敬地遞到黃文金麵前,言辭懇切地說道:“堵王,這是元明庵玄逸道長所贈的玉佛,晚生一直將其視作祥瑞之物,珍而重之。今日晚生願將它獻給堵王,隻求您看在這玉佛的份上,再給這些士卒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玄逸道長道法高深莫測,這玉佛或許能為我們太平天國,為堵王您帶來無盡的福氣與庇佑。”
黃文金注視著蕭有和緩緩打開那裝玉佛的匣子,隻見那溫潤的玉佛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慈眉善目,寶相莊嚴,一時間,滿屋流光溢彩,宛如夢幻之境。黃文金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他停下腳步,凝視著蕭有和許久,最終重重地歎了口氣,說道:“罷了罷了,看在你幼西王的麵子上,就給他們這一次機會。但下不為例,若再犯,絕不輕饒!”
蕭有和心中一喜,忙將玉佛小心收好,雙手捧著裝有玉佛的匣子上前幾步,將匣子輕輕放在一旁的桌上,然後拱手謝道:“多謝堵王開恩,他們定會感激您的大恩大德,日後定當拚死效力,以報您的不殺之恩!”
而此時,身為堵王親兵的納裏斯正佇立在堂中,他將所目睹的這一幕詳細地記入自己的日記之中,這些文字也成為了後世人們研究蕭有和的珍貴資料。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