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乞丐無資遭刁難 書生賦詩斥貪官

字數:4631   加入書籤

A+A-


    道光年間,天下大亂,撚軍在豫南地區活動頻繁,對光州周邊造成較大影響,造成地方恐慌,威脅當地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在那兵荒馬亂的歲月裏,光州雖地處偏僻,卻也未能幸免於亂世的波及。
    時間流轉,很快到了同治三年春,公元1864年)光州迎來了一位新任知縣,名叫李二郎。
    李二郎是同治年的三甲進士,原本有望在朝中謀得一官半職,奈何朝考成績不佳,被外放至地方任職。可他心高氣傲,不願屈就於偏遠小縣,便打起了捐納的主意。李二郎四處奔走,托關係、走門路,終於在半年前,花了足銀肆千兩捐了一個 “遇缺先用” 的缺,又額外增加捐銀 “花樣” 足銀壹千兩,得以補上光州知縣的實缺。
    光州本是直隸州,雖在戰亂時期也未遭受過大規模戰火的洗禮,但由於周邊地區連年戰亂,大量流民湧入,使得光州人口激增,土地資源緊缺。這些流民無處安置,生活困苦,整日遊蕩在街頭巷尾,無所事事,給光州的社會治安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李二郎到任後,看到光州城內街道狹窄,房屋破舊,百姓們衣衫襤褸,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他原本以為光州是個富庶之地,能讓他大展拳腳,撈上一筆豐厚的財富,卻不想竟是這般模樣。但他轉念一想,既來之,則安之,便打起了搜刮民脂民膏的主意。
    為了盡快撈回捐官的成本,李二郎絞盡腦汁,製定了一係列苛捐雜稅。他規定,凡是入城之人,無論貧富貴賤,皆需繳納 “入城稅”。這稅種五花八門,上至富商巨賈,下至販夫走卒,甚至乞丐,都難以幸免。商人們怨聲載道,紛紛抱怨這李知縣簡直是吸血鬼,把他們辛苦賺來的錢統統搜刮走了。可李二郎卻不為所動,他拍著驚堂木,大聲嗬斥道:“本官奉旨行事,爾等若是不從,便是抗稅!”
    以至於光州的老百姓背地裏都叫他“李抗稅”。
    這天,城門口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乞丐,他衣衫破爛不堪,渾身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乞丐顫顫巍巍地走到城門口,守門的士兵攔住了他,說道:“交稅!”乞丐一臉茫然,問道:“交什麽稅?”士兵冷笑一聲,說道:“入城稅!一把稻草!”乞丐聽了,連連擺手,說道:“大人,我隻是個乞丐,身上一無所有,哪有稻草可交?”士兵一聽,頓時大怒,喝道:“你這乞丐,好大的膽子!竟敢抗稅!”說完,便要動手打人。
    恰巧,李二郎在城樓上巡視,看到這一幕,心中暗自得意。他拍了拍手,高聲說道:“且慢!這乞丐若是抗稅,便是藐視王法。來人,將他拖去大牢,嚴懲不貸!”乞丐一聽,嚇得臉色慘白,連忙跪在地上磕頭,哀求道:“大人饒命!我隻是個可憐的乞丐,無家可歸,隻想進城討口飯吃,實在沒有稻草可交啊!”李二郎卻不為所動,冷笑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抗稅,真是無法無天!拖下去!”
    這一幕,正好被一個名叫阿貴的書生看到了。阿貴本是光州本地人,自幼聰明好學,對官場的黑暗早有耳聞。他看到李二郎如此殘暴,心中不禁憤憤不平。他回到家後,越想越氣,便提筆寫了一首詩,貼在了城門口。詩中寫道:“李知縣,心太狠,稻草稅,逼百姓。可憐乞丐無處逃,光州百姓淚滿襟。”
    這首詩很快就在光州城內傳開了,百姓們紛紛議論,對李二郎的殘暴統治更加不滿。李二郎得知此事後,心中大怒,他派人四處搜捕阿貴,可阿貴早已躲了起來,不知去向。
    就在光州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時,同治五年初,在蕭有和的大力撮合下,張禹爵部撚軍與太平軍餘部摒棄了前嫌,雙方合作後,改稱撚太聯軍。這支部隊在豫南勢如破竹,連下商城、固始,又在曹家寨大捷中打死了增格林沁,一時間,撚太聯軍軍威大震。周圍不堪忍受清政府壓迫的百姓扶老攜幼,紛紛逃往撚太聯軍控製區尋求庇護。
    光州城的百姓被“李抗稅”盤剝得生不如死,聽到說撚太聯軍的治下耕者有其田,百姓們便奔走相告,紛紛暗中商議投奔。
    光州百姓們的投奔,讓撚太聯軍的主要負責人便如同瞌睡了有人送枕頭。蕭有和便決定善待他們,照規矩給他們分田,並動員他們加入農會。
    這天蕭有和找到光州來投的百姓問話。聞聽李二郎劣跡,當即覺得這光州又添必取的理由:“這等貪官汙吏,誤國殃民!我撚太聯軍所到之處,鏟除貪腐,光州百姓受苦太久,不日必解光州之困!” 馬上找來洪天嬌,商量後,決定派出李蓉發前去偵察光州軍情。
    接到任務後,李蓉發喬裝打扮成一名行商,混進流民隊伍,潛入光州城,開始了他的偵察行動。
    當然,在城門口李蓉發就被衙役盤剝了一番,硬是說其販賣違禁品,被勒索了一兩進城稅。大家可能對一兩紋銀的進城稅沒有什麽概念,我們打個比方來說,在同治五年的時候,一兩紋銀的購買力如下:大米:一兩紋銀可以購買100多斤普通大米。雞蛋:一兩紋銀可以購買400多個雞蛋。房屋:在北京,一兩紋銀可以租到一套占地半畝的四合院。其他物資:一兩紋銀換算成製錢是3000多文,而一斤豬肉約20文錢,一畝良田約7兩銀子。綜合來看,1866年一兩紋銀的購買力相當於現代人民幣的300500元左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進城後,李蓉發尋了一家酒館,剛坐下,就聽鄰桌酒客在那裏竊竊私語,一個食客嘀嘀咕咕道:“聽說這李抗稅,貪得無厭,為撈回捐官的花費,巧立名目,盤剝良善,禍害鄉裏。“同桌的另一個食客不解道:”怎麽叫李抗稅呢?“那人就笑說了這李抗稅的由來。又有一個食客道:”我還聽說這個知縣好色如命,來到光州當知縣不足兩年,家裏便娶了三房姨太,這還不算,三天兩頭還往青樓跑,把咱光州的姑娘都禍害苦了!” 同桌的人紛紛點頭附和,說到動情處,還指天畫地。
    李蓉發聽力好,將他們的這些言論一字不漏的記入了心中。
    吃著飯,李蓉發又留意到一個送菜的農人。那農人身材魁梧,古銅色的皮膚上滿是塵土與汗漬,青筋在手臂上暴起。他滿頭大汗,頭發濕漉漉地貼在額頭上,一滴滴汗珠不斷地順著下巴滴落,砸在衣襟上。他正找酒館老板討了一角酒,坐在門邊,一邊擦拭著額頭的汗水,一邊大口地喝著解乏。李蓉發注意到他的菜分量比較大,足有一大車菜,這不是普通酒樓飯店能吃得下的。
    李蓉發靈機一動,便讓店老板送了一角酒給他,借機與他搭話,問他的菜要送去哪裏,那農人得了好處,自然是知無不言。他告訴李蓉發自己是給這光州城得綠營送菜。李蓉發不動聲色,他們繼續聊著家常,說著今年收成不好,日子難熬。
    聊得熟絡了後,李蓉發就旁敲側擊地問起駐軍的事來:“大哥,這光州駐軍,看著人多,老哥送菜應是個賺錢的買賣吧?” 農人歎氣,搖頭說:“嗐,苦哇!之前交菜,我這一車幹菜600斤)隻夠他們吃三天。現在聽兵營裏說,沒多少人,就存了那麽些幹菜,要吃很久。日子艱難,當兵的也不容易。”
    李蓉發心裏有了計較,知道駐軍不多。根據《科布多參讚大臣奏科布多增加軍屯以供給烏裏雅蘇台等地官兵軍糧折》等曆史資料,綠營士兵每人每日的幹菜消耗量大約在 0.5 斤左右)。他付了飯錢,繼續在城中閑逛,觀察地形、民心,搜集各種情報。
    在確認了自己心中對李抗稅貪財好色,捐官出身,沒有撈夠本錢不會舍命的判斷後,李蓉發心生一計,他叫來混入光州的夜鳶安排他們在城內散布謠言。將自己偵察打探到的情報傳回商城蕭有和處,並告知蕭有和自己的計劃,請其配合盡快出兵光州。
    蕭有和聽聞李蓉發的情報,大喜過望,這不正是奇襲光州的好機會嗎?安排張禹爵率撚軍騎兵先行,自己帶主力隨後跟進。
    撚太聯軍鳴鼓急進自然驚動了光州城內的李二郎。
    這日,城中突然傳來消息,說有十萬太平軍正往光州奔襲而來,領頭的蕭有和凶悍無比。百姓們一聽,嚇傻了,紛紛準備逃離。早就通過朝廷的堂報得知蕭有和事跡的李二郎,這下得知蕭有和要來打光州,癱在太師椅上,顫抖不已。他想起自己平日裏的暴行,想起百姓的罵聲,又想起撚太聯軍的凶名,想起自家的金銀財寶還沒享受夠,可沒膽子留下來陪葬。他掙紮起身,跌跌撞撞奔向後宅,邊喊著:“快!快備馬,收拾細軟,咱們得跑!”
    他的夫人一聽,花容失色,哭喊著:“相公,這怎麽行?咱們走了,萬一被發現,那就是棄城,是要掉腦袋的!” 李二郎怒吼:“掉腦袋和棄城,你選哪個?!” 夫人被他吼得一怔,隻好抹淚收拾。
    夜幕降臨,李二郎帶著夫人和心腹,悄悄溜出官衙後門。他們換上百姓衣裳,混在逃跑的人群中,向著城外摸去。剛出城門沒多遠,就聽到身後傳來喊殺聲,火光衝天。李二郎不敢回頭,拚命催馬狂奔,哪裏還管得了方向,隻想逃得越遠越好。
    城破的消息傳到李二郎耳中時,他已經逃到數十裏外的小山村裏。他癱坐在地,心中驚魂未定。雖說逃得性命,可那光州城,那知縣的位子,還有他搜刮來的財富,全都丟了。
    光州百姓迎來撚太聯軍時,起初滿心恐懼。可蕭有和進城後,立即嚴明軍紀,開倉放糧,安撫百姓,還廢除了李二郎定下的苛捐雜稅。百姓們這才放下心來,紛紛稱讚撚太聯軍是救苦救難的隊伍。
    李二郎的狼狽樣,成了光州百姓茶餘飯後的笑柄。他們編成段子,四處傳唱,笑話他貪生怕死,棄城逃跑。而李蓉發的情報工作,也成了撚軍傳奇故事裏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