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新撚軍的絕唱
字數:3369 加入書籤
同治五年冬,湖北鍾祥地區,清廷統治風雨飄搖,新撚軍橫空出世,攪得荊楚大地烏煙瘴氣。任柱、龔德樹、陳大喜三雄匯聚,各領白旗、黃旗、藍旗,聚起三萬精銳於尹隆河邊,謀劃渡河狂飆突進。應城李允守城,京山邱遠才據險,天門馬融和列陣,鐵三角守禦滴水不漏,就等渡河豪賭一場。
然新撚軍聲勢如雷霆,清廷朝野震怒。京師急令,新湘軍、楚軍、淮軍火速馳援。彭毓橘、郭鬆林率新湘軍攜洋槍重炮,由北向南壓縮新撚軍活動空間;劉典、郭茂林帶楚軍精銳鐵騎,由南往北兜剿;鮑超受李鴻章委派,領淮軍輕裝疾進,其麾下的霆字營借地利穿插迂回,三路大軍雲集鍾祥,劍指尹隆河,誓要將新撚軍送進墳墓。
一時間鍾祥地區戰雲密布,鴉雀不鳴,走獸匿跡。
曾國荃受命剿滅新撚軍後,立即命令彭毓橘、郭鬆林率領一萬新湘軍,攜洋槍重炮,圍剿鍾祥地區聚集的新撚軍。他們的首要目標是拿下邱遠才駐守的京山。
彭毓橘和郭鬆林領命後,迅速率軍向京山進發。
與此同時,得到朝廷懿旨的左宗棠,也調動部下劉典、郭茂林帶楚軍精銳鐵騎,配合新湘軍對天門發動進攻。而鮑超指揮淮軍攻擊應城,其麾下嫡係霆字營則伺機而動。
就在雙方將帥為達成各自目的,各顯其能時,一個意外的情況使得新撚軍的形勢變得愈發被動惡化。
原來正當新撚軍積極準備,欲強渡尹隆河時,其內部卻暗流湧動。
讓我們將視線投向京山,這裏是新撚軍防禦屏障的關鍵節點。京山是新撚軍在鍾祥地區的北部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能夠有效阻擋從北麵而來的清軍。一旦京山失守,清軍便可長驅直入,直接威脅到新撚軍在尹隆河邊的渡河計劃。沒有京山作為緩衝和支撐,新撚軍的側翼將暴露在清軍的攻擊之下,使得他們在尹隆河邊的主力部隊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麵。更為嚴重的是,京山的失守還可能導致新撚軍的士氣受挫,影響到他們在即將到來的渡河作戰中的戰鬥力和決心。
此時,京山城內,守將邱遠才望著城外新撚軍的旗幟,心中憂慮滿溢。這邱遠才何許人也,有詩評曰:淮王腹龐然,趨如伏,仰如偃,人皆呼曰邱大肚子而不名,及戰,挺槊攢進,所向無前,號為邱老虎。然而就是這麽一個原太平軍的悍將,卻因喪複國望,複以年齒漸長,暮氣日增,惰於博戰,日惟避兵趨利,抄掠給食,以延旦夕之苟延而已。他深知新撚軍與清廷之間的力量懸殊,對未來充滿迷茫,對清軍的瘋狂反撲更是恐懼至極。想要投靠清廷吧又怕“八王故事在自己身上重演,被清軍誘騙後殺頭。經過反複思量,他覺得左宗棠這個人太正,不會接受自己投靠,曾國荃有曾屠夫的名聲,自己投靠他是取死之道。於是他決定暗中與清軍的鮑超取得聯係,投靠清廷,畢竟鮑超也是武人,應該能夠接受自己。但是邱遠才覺得自己的一萬多人籌碼不夠,便想著平時馬融和也多有怨言,特別是被誣陷向清軍出賣情報後更是意誌消沉。邱遠才心中冷笑,自己當時隻是想挑起新撚軍內鬥,沒想到卻無意中牽出了真叛徒趙大勇,還導致了馬融和的兵馬被任柱代管。
於是邱遠才便仗著自己和馬融和都在太平軍混過的背景,三天兩頭找馬融和套近乎,說起在太平軍和撚軍中的經曆,大家都有懷才不遇之心,當說起新撚軍的前途時又都沒有信心。
就這樣,在邱遠才的反複勸說與威脅下,馬融和的內心防線逐漸崩潰。實際上,他對撚軍的未來早已失去信心,更因部下被代管心中有了根刺。如今邱遠才的出現仿佛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馬融和最終決定率領天門的一萬駐軍向清軍鮑超投降。
這一突如其來的叛變,使得京山和天門全部洞開,讓新撚軍的防線瞬間崩塌。
對於這意外之喜,鮑超欣然接受。鮑超並非單純的一介武夫,他接受了邱遠才和馬融和的投靠,並命令他們協助東來的淮軍攻打應城的守將李允。而左宗棠部劉星,郭茂林部則越過馬融和防守的天門防線,由南往北向尹隆河兜剿。曾國荃部的彭毓橘和郭鬆林則由北向南主動攻擊被圍困在尹隆河邊的任柱、龔德樹、陳大喜部新撚軍。
新撚軍腹背受敵,陷入了絕境。任柱、龔德樹、陳大喜三人在尹隆河邊緊急商議對策。尹隆河邊,戰雲壓頂,新撚軍營地內的氣氛沉重而壓抑。任柱、龔德樹、陳大喜三人圍坐在一張簡陋的木桌旁,麵前攤開著一張滿是折痕的軍用地圖,上麵用石子和樹枝標記著清軍的方位與動向。三人臉上都帶著疲憊之色,但眼神卻依舊堅毅,透露出不屈的意誌。
任柱緊鎖著眉頭,率先打破了沉默:“兄弟們,如今局勢嚴峻,邱遠才與馬融和的叛變,讓我們的防線出現了巨大的漏洞。京山與天門的失守,使得清軍能夠從南北兩個方向對我們形成夾擊之勢。彭毓橘、郭鬆林率領的新湘軍從北麵壓境,左宗棠部的劉星、郭茂林也從南麵兜剿而來,再加上鮑超的淮軍在東麵助攻,我們可謂是腹背受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龔德樹猛地一拍桌子,那木桌竟被他拍得晃了幾晃,他眼中閃爍著怒火,咬牙切齒道:“這個邱遠才,這個馬融和,真是該死!上次就不該對他們留情!”
陳大喜的臉色同樣鐵青,他沉聲道:“憤怒也無濟於事,當務之急,我們需要想出應對之策。否則,隻怕我們三萬兄弟都要血染沙場。”
任柱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悲憫,旋即又恢複了冷靜與堅毅。他緩緩說道:“我知道兄弟們心中都有怨氣,都有怒火,但我相信我們新撚軍的兄弟都是好漢!如今之計,唯有背水一戰,方能有一線生機!”
“背水一戰?”龔德樹和陳大喜幾乎異口同聲地重複道。
任柱站起身來,走到地圖前,指著尹隆河的位置,語氣堅決地說:“不錯,背水一戰!尹隆河就是我們的依托,我們要利用這裏有利的地形,與清軍決一死戰!”
龔德樹聽罷,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他走上前,與任柱並肩而立,凝視著地圖:“大趟頭,我願意率黃旗軍在河岸的灘頭陣地設置路障,挖掘戰壕阻擋清軍的進攻,為兄弟們爭取時間。”
陳大喜也站了起來,走到任柱另一邊,點頭道:“我藍旗軍可在河邊的叢林中設伏,可以效仿太平軍的白鳥陣打擊清軍的側翼,讓他們無法全力進攻。”
任柱欣慰地看著兩位兄弟,重重地點了點頭:“好!那我親率白旗軍在中間接應你們,與清軍周旋。我們要讓清軍知道,新撚軍不是好欺負的!我們要讓他們為自己的冒進付出代價!”
三人緊緊相握的手象征著他們堅定不移的團結與決心,仿佛在無聲地向命運宣戰。盡管前路未知,生死難料,但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要在這場生死之戰中,為了信念、為了兄弟、為了新撚軍的未來,拚盡最後一絲力氣,書寫屬於他們的壯麗篇章。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