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你說的回禮,準備了嗎?(大章)
字數:8472 加入書籤
甜井村,可不止陸承安一家有人常備科舉。
一個有族學的宗族,雖然自大周開國以來,沒出過官員,就連舉人也隻出過一個,還是百多年前出的。
但全族的人加一塊,包括秀才也有幾個。
至於童生,那也有七八個。
族長和族老為了這次接旨,可是把族裏的秀才童生等讀書人都集合起來,連天的訓練禮儀,以確保無誤。
等收到禮部王大人帶著傳旨隊伍即將到達時,族長就將所有人召集起來,再三吩咐後,開口道:
“讀書人都走前麵,待會若是大人有話要問,記得想好了再回答。
還有,若是誰今天給我出問題,決不輕饒。”
說完這話,他還專門看了幾個讀書人中較為年輕的。
其中,就包括陸正林和族學的陸夫子,還有一個四十多歲,以前在周邊另一個縣城開私塾,聽到消息回來的秀才。
這三人是較為年輕,還有奔頭的秀才。
若是能被官員賞識帶走,沒準會搏出個好未來的誘惑太大,不叮囑一下,村長可不敢保證會不會有人想著要表現,湊人家官員跟前惹人厭。
當然,其中兩個白發蒼蒼,牙齒都差不多掉光的老秀才,村長隻是吩咐他們的兒孫扶穩了長輩。
說句話都要反應好半天的老秀才,隻需在前麵湊人數,讓甜井村的秀才人數看著多一點就行。
帶著按照安排站位的村民們,村長和族老去村口將頒旨的隊伍迎進了村裏。
禮部王大人是個一言一行都按照禮儀規範自己,也規範別人的人。
但他對自己的禮儀,才是要求最嚴的。
看到甜井村村民雖然有的地方禮儀不到位,但一想這些人都是地裏刨食的普通村民,他就忍下來習慣性準備說教的話。
接著,一路跟村長聊了兩句,大家保持著緊張卻又莊重嚴肅的氣氛,走向陸氏宗族準備好的接旨地方。
浩浩蕩蕩一群人,一時間卻安靜的沒多少動靜。
還好,考慮到村民們承壓能力,設香案的地方離村口不遠,一行人很快就走到那邊。
本來接旨者需穿官服或禮服,男性戴冠帶,女性佩珠寶,儀容需整潔肅穆。
但這些,對甜井村的村民來說沒幾個能做到。
大家隻能找出自己最好的衣服,收拾的幹幹淨淨的,當然,有首飾也都戴在了身上。
對此,王大人倒是沒說什麽。
看著香案前,陸氏宗族的人正襟雙腿下跪,上身挺直恭聽聖旨,他暗自點了下頭。
這個宗族窮是窮了點,但最起碼態度不錯,也沒人出錯,應該是好好準備過。
這麽想著,他正了正神色,開始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今有陸氏宗族後進陸承安,才學出眾,筆下文章盡顯乾坤……
朕,甚感欣慰。
念及陸承安之功,特此免除陸氏宗族今次兵役,以示嘉獎。
永興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隨著王大人的聖旨宣讀完,確定聖旨上真的免了全族兵役後,陸氏宗族的人高呼萬歲,叩首道謝。
那滿臉真摯的謝意,一下入了王大人的眼。
本來這次頒布聖旨,周啟明會讓禮部的王大人前來,不光因為他的性格,更因為王大人是他的腹心。
陸承安那些圖紙和小妙招,可是有大用的。
雖然秦臻和暗衛已經將陸承安還有整個陸家裏裏外外都查的很清楚,周啟明依舊給王大人安排了觀察陸氏宗族之人和陸承安一家的任務。
畢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歹竹出好筍的情況很少見。
陸承安這樣有才的小秀才,他得確定真的沒問題。
看著陸氏宗族的人感激的神色,王大人捋了下胡須,暗自點頭後,接著就開始宣讀給劉氏封誥命的聖旨。
當劉氏在聖旨上聽到她的名字劉萍,而不是劉氏或陸劉氏後,突然間眼睛開始濕潤起來。
忍著淚,拜謝過後,劉氏心裏一陣鬆快。
真好,她是劉萍,是朝廷冊封的六品“安人”,往後就不再是隻能冠夫姓,活了大半輩子都快忘記自己名字的陸劉氏。
這麽想著,劉氏還用眼角餘光看了一旁的陸老頭一眼。
等到頒旨儀式結束,村長趕緊將早就準備好的荷包遞過去。
頒旨收喜銀,這都是常規,再加上銀子也不是給他一個人的,王大人倒是沒有拒絕。
遞完荷包的村長,在他收下荷包後,邀請道:“
大人,此番勞您前來頒旨,辛苦了。
族裏備了些酒食,還請您稍作休息,品嚐一下我們青山縣的美食。”
聽到這話,王大人擺擺手,直接拒絕道:
“族長無需客氣,本官受命前來頒旨,是陛下的旨意。
至於美食,這次可能無緣品嚐。
本官還要去慶安府,下次有空再說。”
說完這句客套話,王大人就準備帶隊離開。
見狀,村長也沒敢繼續邀請,趕緊帶著人恭送王大人一行離村。
一路上,因為已經頒布完聖旨,氣氛倒是比來的時候鬆快了一些。
王大人這會,跟村長和族老聊了幾句,就把話題引到了陸承安身上。
秒懂重點還是陸承安的村長,肯定是將陸承安大誇特誇。
時不時的,還會給一旁的陸老頭一個眼神,讓陸老頭這個當爺爺的,也誇一誇自家孫子。
一時間,王大人將聽到耳中的話匯總了一遍,沒忍住笑了下。
這甜井村的陸氏宗族之人,還挺能誇人的。
雖說誇得有些直白,但重複的話,還真不多。
這麽想著,王大人就想起,陸氏宗族雖然早就落魄了,開國後連個官員都沒出過,但怎麽說也是有族學的宗族。
聽完大家誇讚陸承安的話,王大人很快轉移話題。
這上過學的村民,跟一般的百姓比起來,的確容易交流。
這不,沒一會,王大人就把陸承安從小到大的事,在跟大家交談中打聽清楚,還沒浪費多少時間。
剔除村裏人誇張的讚揚之言,總結下來就兩個字:聰明!
想到陸承安那份策論,王大人讚同的點了下頭。
接著,他就將注意力集中到村裏讀書人身上。
隨著王大人的目光看過來,陸正林等幾個秀才,還有他們身後的童生心裏一緊。
接著,大家都端正態度,就跟等待檢閱的士兵一般,確保自己的禮儀姿態能做到最好。
嗯,就是胳膊腿的看著走動時有些僵硬,其他一切還能保持住。
不過,王大人隻看了陸正林和另外一個秀才一眼,目光就精準的移向陸夫子。
“聽聞陸小秀才最開始的啟蒙,是村裏族學的夫子教的?
想來,老先生就是陸小秀才的啟蒙恩師?”王大人看向陸啟才問道。
陸承安的資料,他來的路上都看過。
隻一眼,就認出了陸夫子。
聞言,陸啟才趕緊躬身道:
“大人,陸小秀才隻在族學待過一段時間。
算下來,我也說不得是他的啟蒙恩師。
隻是運氣好,帶了他些許時日罷了。”
聽到這話,王大人倒是沒有驚訝或是過問別的,隻是淡淡的往陸老頭那邊看了眼。
他其實對陸老頭,更好奇。
放著明顯有才華也有恒心的兒子,還有過目不忘的孫子不培養,以全家之力浪費時間供養一個沒多少讀書天賦的兒子,陸老頭怎麽想的?
這要是讓那些以利益為重的商人知道,絕對會嘲諷陸老頭做賠本買賣的。
不過,今天怎麽說,都是老陸家的大日子,王大人也沒有把自己的心裏話跟陸老頭問出來。
但陸老頭還是在他這個眼神中,低頭沉默起來。
此刻的陸老頭突然覺得,就如王大人這樣不理解的目光,往後隨著陸正田和陸承安這對父子考的越好,他看到的機會也會越多。
別說,光是想一下,陸老頭都覺得自己以後不想出門了。
從陸老頭身上收回視線後,王大人又跟陸夫子聊起了陸正田和陸承安這對父子。
從陸夫子口中,王大人很快掌握了這些年來在學堂外偷學的陸正田的學習進度。
可以說,是個聰明的,也很好學,但能不能考中進士,結果待定。
直到陸夫子說起陸承安的學習進度,王大人才正了下神色,表情逐漸轉為羨慕。
此刻,他很清楚的察覺出,陸承安不光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他融會貫通所學,還有難得的理解能力,才是他優秀的原因。
“難怪,薑大儒都把陸承安這個小秀才視為忘年交。”在心裏感慨一下,王大人一行人就離開了甜井村。
拒絕文縣令準備招待他們的提議,王大人帶著頒旨的隊伍就準備趕往慶安府。
離開青山縣前,他對著身後招了下手,問道:
“那些送往慶安府的禮物,可是快要到達了?”
一個看著像是文書打扮的中年人趕緊上前,對著王大人說道:
“大人,按照您的計算,咱們到達慶安府的時候,那些禮物也會剛剛到達。
時間絕對剛好,咱們的聖旨和禮物會在同一時間送達陸小秀才家。”
說到這,他看了王大人一眼,接著說道:
“大人,您放心。
朝中武官都是明白人,禮物到達的時間肯定不會有誤。”
聽到這話的王大人,點了下頭後,吩咐道:
“盡快趕路,爭取能快點到達慶安府。”
隨著他的吩咐聲傳出,他帶來的人紛紛上馬或是進入馬車,開始趕路。
期間,不管大家如何不喜接連趕路的吩咐,也沒人敢出言抱怨。
等王大人一行人的隊伍,出現在即將到達慶安府的官道時。
隨著王大人的一聲令下,整個隊伍就在原地等待起來。
沒過多久,從京城方向,就有一長隊的馬車,帶著不知裝載著什麽的箱籠,往慶安府這邊而來。
很快,兩方人馬就匯合在一起。
明白王大人不進慶安府不是在等他們,而是等他們帶來的禮物。
護送禮物而來的護衛,因為早就收到主人的吩咐,為首之人馬上對著王大人說道:
“大人,我等專程給陸小秀才帶來些許禮物。
這次去陸小秀才家,可否隨您一同前往?”
“本官去宣讀聖旨,既然同路,那就一塊前去。”王大人有點尷尬的說道。
不過,他常年沒什麽表情變化的臉上,這會倒是沒讓其他人看到他的尷尬。
接著,不等王大人說什麽,送禮隊伍的為首之人,就招呼一聲,帶著人很自覺的跟在傳旨隊伍身後。
從這一刻起,但凡有人打量這個隊伍,都會覺得傳旨和送禮,那都是周啟明的安排。
雖說,這的確是周啟明的安排。
突然覺得曆任皇帝將武將調教的分外懂事的王大人,突然有點慶幸自己所在的王家,一直以來都是耕讀世家。
這大周朝的武將,日子不好過啊!
這個想法,在眼角餘光瞄到送禮隊伍長長的車隊後,王大人突然覺得,大周的皇帝對武將嚴苛一點,也是情有可原。
畢竟,這些武將不管以前是什麽出身,幾場戰爭下來,家底都會快速的豐厚起來。
帶著這個想法,王大人的馬車,駛入了慶安府。
曲知府早就收到消息,可他到達這邊的時候,王大人還在等送禮的車隊。
於是,曲知府就沒有出現。
等王大人的馬車進了慶安府的府城大門,曲知府才帶著手下,前來歡迎。
王大人雖說沒有曲知府的官大,但倒地是天子近臣,還是頒旨的欽差,曲知府態度恰到好處的熱情。
將人迎進慶安府後,曲知府就看向王大人問道:
“王大人,不知您是準備先去府衙休整一下,還是直接去陸小秀才家頒旨?”
王大人可不敢跟送禮的隊伍分開,跟著曲知府先去府衙,馬上說道:
“現在時間正好,我就先去陸小秀才家。
曲知府,不知您可願帶路?”
聞言,早就知道是這個結果的曲知府,忙應道: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話落,曲知府就帶著人,趕往陸承安家。
而此時,宣旨隊伍即將到達的消息,早就被曲知府派人告知了陸正田。
做好準備的陸正田,就帶著家人和幾個下人,恭敬的在門外等著。
待到王大人一行人快到達時,陸正田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別的,而是那一長隊裝著箱籠的車隊。
“承安,你說的回禮,準備了嗎?”陸正田小聲說道。
說完,他補充了一句:
“回禮可一定要對得起這份賞賜,要不有些丟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