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幽雲之事終是大宋心病
字數:5796 加入書籤
幽州興漢軍起事的消息傳到汴京後,百姓們議論紛紛。幽州地處漢族與遊牧民族交界處,民風彪悍,居民體魄強健,擅長騎馬射箭,曆史上多次成為叛軍起事的根據地。此次起事,再次引發了汴京百姓的廣泛關注。
在汴京的街頭巷尾,茶館酒肆中,百姓們圍坐在一起,討論著這個震驚朝野的消息。
“你們聽說了嗎?幽州那邊起事了!”一位老者搖頭歎氣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憂慮,“這幽州地處邊陲,民風彪悍,曆來就是多事之地。”
旁邊一位中年漢子接過話茬:“可不是嘛,幽州的百姓個個身強力壯,騎馬射箭樣樣精通,要是真打起來,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另一位老者點頭附和:“說得沒錯,幽州的百姓向來不服軟,這次興漢軍起事,怕不是小事一樁。”
“聽說這次起事的領頭人叫李雲湛,是個有本事的主兒。”一位年輕的書生插話道,“他不僅武藝高強,還深得人心,手下兵強馬壯,說不定真能成一番大事。”
旁邊一位老者卻搖頭道:“年輕人,你這話可就太天真了。幽州漢民起事,但畢竟是宋遼之間的緩衝地帶,一旦起事,必然會引起宋遼雙方的注意。到時候,戰火一起,百姓遭殃,可不是鬧著玩的。”
旁邊一位滿臉傲氣、身強體壯的年輕人,聽到這話後,很不服氣地站出來反駁道:“哼!幽州那地方又不在咱大宋的境內,就算打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那也隻是遼人的事情罷了,跟咱們大宋有什麽關係呢?咱們何必去操那份閑心!”
緊接著,另一個聲音附和著響起:“就是啊,老人家。他們遼人自己打自己人,讓他們打去吧!咱們大宋的老百姓隻要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就行了,誰還會去管那幽州到底鬧騰出個啥樣兒來呢?”
周圍的人們聽到這兩人的話語後,反應各不相同。有的人連連點頭,表示讚同;而有的人則輕輕搖頭,似乎對這種說法並不完全認可。就在這時,人群中的一位中年商人忍不住插言道:“話雖然這麽說沒錯,但你們想想看呐,幽州可是離咱們大宋的邊境非常之近啊!萬一那邊真的打起仗來了,而且戰況激烈得無法控製,那很難保證戰火不會蔓延到咱們這邊來呀!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首先遭殃的肯定就是居住在邊境地區的那些無辜百姓們啦!所以說,這事咱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呐!”
眾人聽了,紛紛陷入沉思。
當幽州興漢軍起事的消息如一陣疾風般迅速傳至汴京時,整個朝堂猶如被投入了一顆巨石,頓時激起千層浪,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隻見宰相文彥博麵色凝重地從隊列中走出,他微微躬身,雙手恭敬地拱起,向皇帝稟報道:“官家啊,那幽州之地雖說並不處於我大宋疆土之內,然其所處之地理位置實乃重中之重。此番興漢軍起事,勢必會引得宋、遼兩方皆投以關注目光。倘若我們對此置之不理,恐怕將會引發邊境局勢的動蕩不安,進而對我大宋的和平安寧造成嚴重威脅呐!”
此時,站在一旁的參知政事範仲淹亦頷首表示讚同,並緊接著補充道:“老臣深以為然,這幽州起事,誠然乃是遼人自家內部之事務。但我大宋萬不可作壁上觀、等閑視之呀。倘若那興漢軍能與遼軍展開激戰,我大宋正好可以趁此良機,巧妙周旋其中,謀取利益,說不定還能夠一舉收複往昔失去的幽州領土呢。”
然而,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樞密副使富弼卻挺身而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先是朝著皇帝抱拳行禮,然後言辭懇切地說道:“官家明鑒,這幽州起事,固然屬於遼人內部的紛爭亂局。隻是,我大宋若是冒然插手介入,極有可能招致遼人的強烈不滿情緒,甚至會破壞掉當前宋遼兩國間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麵。依微臣之見,我大宋當下應當嚴格防守本國邊界,暫且保持觀望態度,靜待時局變化再做定奪為宜。”
趙禎聽完一眾大臣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之後,眉頭微皺,陷入沉思之中。他端坐在龍椅之上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所言,朕都已深思熟慮。關於幽州起事一事,乃是遼國內部紛爭所致,與我大宋並無直接關聯。因此,傳朕旨意,命令雄州知州趙滋務必嚴密防守邊境之地,切不可貿然出兵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再派遣得力之人迅速趕赴幽州,詳細查探此次幽州起事的漢民究竟有何實力和真實意圖。”
範仲淹聞聽此言,心中焦急萬分,連忙向前一步,拱手施禮道:“官家啊!那燕雲十六州本就屬於我大宋故土,其收複與否關係到國家未來的長治久安以及千秋萬代的利益得失。現今漢民奮起反抗,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啊!倘若我們不能當機立斷、抓住此等機遇,隻怕將來後悔莫及呀!”
趙禎緩緩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無奈之色,語重心長地回應道:“範卿啊,你的一片赤誠之心朕又何嚐不知呢?隻是我大宋與遼國之間長久以來一直保持著盟誓和約,如果輕率地出動大軍征伐,恐怕會引發兩國之間的戰火紛飛,從而徹底打破目前來之不易的和平局勢。如此一來,遭殃受苦的終究還是黎民百姓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樞密副使富弼麵色凝重地從隊列中跨步而出,他雙手抱拳,躬身向皇帝行禮後,朗聲道:“官家,當下西夏的使者已然抵達京城,他們懷著懇切之心,表示願意與我大宋朝攜手合作,一同抵禦來自遼國的威脅和壓力。此時此刻,遼邦境內又有漢族民眾奮起反抗,局勢動蕩不安,此乃天賜之良機呀!懇請陛下能夠英明決斷,把握時機,做出最為明智的決策。”
幾乎與此同時,禦史中丞歐陽修亦毫不遲疑地步出隊列,同樣恭敬地拱手施禮,然後語氣沉穩地說道:“官家,微臣認為富弼大人所言固然有些許道理,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我大宋與遼國之間向來存有盟約,彼此相安無事多年。若是輕率地出動軍隊,恐怕將會打破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麵。而且,如果我們在此刻選擇與西夏聯合,不但極有可能引起遼國方麵的強烈不滿,甚至還有可能把我大宋卷入一場本可避免的無謂戰爭當中去。因此,微臣鬥膽懇請官家務必深思熟慮,謹慎行事,切不可草率作出決定。”
緊接著,翰林學士司馬光也連忙附和起來,他向前一步,微微低頭,言辭懇切地道:“官家,盡管西夏表現出了聯合的意願,但實際上其國力相對弱小,並且與遼國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撲朔迷離。倘若我大宋冒然與其結盟,很有可能會讓自身陷入左右為難的尷尬處境。依微臣之見,我大宋應當堅定不移地秉持著和平的外交政策,極力避免輕易挑起戰火,以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樂業。”
趙禎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眾臣,麵色凝重地聽完他們的議論之後,微微眯起雙眼,沉默不語,似乎在深思熟慮著什麽。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整個朝堂都陷入一種緊張而壓抑的氛圍之中。終於,趙禎輕咳一聲,打破了這份寂靜。他稍稍調整了一下坐姿,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所言皆不無道理,但依朕之見,幽州起事,乃是遼人內部之爭,與我大宋並無直接關聯。”說罷,他頓了一頓,眼神堅定地繼續道:“傳朕旨意,命雄州知州趙滋務必嚴守邊境,切不可貿然出兵。另外,速速派遣得力之人前往幽州詳細探查,務必摸清起事漢民的真實情況以及背後勢力。至於西夏方麵提出的聯合提議……”說到此處,趙禎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後才接著說道:“此事朕還需再行斟酌思量一番。”
隨著趙禎話音落下,朝堂上原本此起彼伏的議論聲也逐漸停歇下來。眾臣麵麵相覷,雖然對皇帝的決策仍有些許疑慮,但也不敢再多言,隻得恭敬地行禮告退。待眾人散去之後,趙禎從龍椅上站起身來,轉身朝著禦書房走去。不多時,一名內侍匆匆來到宰相文彥博麵前,低聲傳達了聖上的口諭,請他速去禦書房覲見。
文彥博聞聽此言,不敢怠慢,連忙整理衣冠,加快腳步向禦書房趕去。一進書房,便見到趙禎正站在窗前負手而立,若有所思地凝視著窗外的景色。聽到腳步聲傳來,趙禎轉過身來,臉上露出一絲微笑,示意文彥博免禮平身。文彥博謝恩過後,拱手施禮問道:“官家,不知此番緊急召見微臣所為何事?”
文彥博沉思須臾之後,才緩緩開口道:“官家啊,依微臣之見,此次幽州起事雖說乃是遼國內部的紛爭,但咱們大宋萬不可輕率地介入其中啊!想當年,我大宋與西夏之間曾有數次交鋒,起初我軍雖屢獲小勝,但最終卻都以失敗告終,這當中的慘痛教訓實在令人刻骨銘心呐!現如今若貿然與強大的遼國開戰,恐怕我們將會身陷進退維穀的兩難之境呀!因此,微臣懇請官家務必審慎行事,切不可輕易挑起戰火啊!”
趙禎聞聽此言,輕輕點了點頭,表示讚同道:“彥博愛卿所言極是。那遼邦此番隻不過是爆發了一場小小的民亂而已,料想對於我大宋收複幽雲十六州之舉怕是難以產生太大的影響。依朕看來,這場動亂估計不出兩三月便會被遼邦自己給平定下去嘍。”
其實在趙禎心中,著實沒有將幽州興起的漢軍起事太過放在心上。畢竟就在去年,大宋境內也曾發生過王倫領導的起義事件呢。當時那支起義軍在山東一帶鬧騰得好不熱鬧,可即便如此,折騰了整整兩個月之後,不還是照樣被朝廷派出的官軍給徹底鎮壓下去了嘛。所以在趙禎眼裏,幽州的這次起事跟王倫起義沒啥本質區別,無非就是些地方性的小規模民變罷了,壓根兒就不可能掀起什麽大風大浪來。
文彥博見趙禎心意已決,深吸一口氣後,緩緩拱手道:“官家所言甚是,不過區區一場民亂罷了,實不足為慮啊!以微臣之見,我大宋萬不可牽扯其中,免得引火燒身,進而破壞與遼國好不容易才維持住的和平局麵。想如今這大宋,正處於一片太平盛世之中,黎民百姓皆能安居樂業,著實不宜輕率地開啟戰端呐!”
趙禎聽著文彥博這番話,微微頷首,表示讚同,接著開口說道:“彥博所言極是啊!朕對此亦是深有同感。那幽州起事說到底也隻是遼人的內部紛爭而已,我大宋切不可貿然介入其中,否則隻怕又要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刀光劍影之災禍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罷,趙禎目光如炬地看向文彥博,語重心長地道:“彥博啊,此事務必謹慎處理。你且去吧,朕對你深信不疑,堅信你定然能夠將此事妥善處置妥當的。”
文彥博趕忙再次拱手行禮,恭敬應道:“官家聖明,微臣定當全力……。”
待趙禎轉身回內殿,文彥博才緩緩退出禦書房。
文彥博剛邁出宮門,便見幾名官員迎麵走了過來。當先一人是參知政事範仲淹,他麵色凝重,眼中帶著一絲不甘。緊隨其後的,是樞密副使富弼、禦史中丞歐陽修以及翰林學士司馬光。幾人皆是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此刻齊聚於此,顯然是為了幽州之事。
範仲淹見文彥博出來,快步上前,拱手道:“彥博兄,陛下對幽州之事已有了決斷?”文彥博微微點頭,歎了口氣道:“陛下已定下基調,命雄州知州趙滋嚴守邊境,不得輕舉妄動,同時派人探查幽州起事的虛實。至於西夏的聯合提議,陛下還需再行斟酌。”
富弼聽後,微微皺眉,沉聲道:“彥博兄,依你之見,這幽州起事當真隻是遼人的內部紛爭?若我大宋此時不趁機而動,豈非錯失良機?”
文彥博搖了搖頭,目光深邃:“富弼兄,你我皆知,宋遼之間盟約已久,雖非鐵板一塊,但多年相安無事。此次幽州起事雖是遼國內部矛盾所致,但若我大宋貿然介入,必會引起遼人的警覺,甚至可能破壞現有的和平局麵。一旦戰火重燃,百姓遭殃,我等身為臣子,又該如何自處?”
歐陽修在一旁輕捋胡須,緩緩開口道:“彥博所言不無道理。西夏雖有聯合之意,但其國力弱小,與遼國關係複雜。若我大宋與之結盟,不僅難以左右戰局,反而可能陷入兩難境地。與其冒險一搏,不如靜觀其變,待局勢明朗後再做打算。”
範仲淹聽後,沉默良久,最終長歎一聲:“罷了,罷了。我等皆為大宋臣子,隻盼能為國家謀取最大利益。既然陛下已有決斷,我等自當遵從。隻是這幽雲之事,終究是大宋的一塊心病,不知何時才能徹底解決。”
幾人又商議片刻,最終各自散去。
喜歡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請大家收藏:()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