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神仙眷侶隱雲外 滄海桑田證永恒

字數:3969   加入書籤

A+A-


    壹·鴻蒙初辟話終章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七聖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卻說易教教主蔡佳軒與妻王嘉馨自重塑宇宙之後,已過萬載春秋。這一日,二人立於無名洞府前,俯瞰下界,但見:
    山河萬裏換新顏,日月千年繞巨川。
    稻浪翻金牛背穩,桑林疊翠笛聲綿。
    茅簷細雨聽蛙鼓,竹牖清風看鶴眠。
    莫歎浮生如逝水,人間今是太平年。
    王嘉馨輕拂衣袖,眼中泛起柔光,道:“夫君,自東晉至今,已曆兩個輪回,人間竟這般祥和,真好。”蔡佳軒攬住她的腰,笑道:“這皆因天道重立,眾生各安其位。你像還是上個輪回時,那隴西李氏,果然應了當年預言,統一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正說間,忽有祥雲朵朵,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接引、準提五位教主踏雲而至。元始天尊笑道:“易教教主夫妻,今日特來道別。吾等已商議妥當,將往三十三天外天之上混沌中與老師一道參悟大道,不再過問世間之事。”
    老子捋須道:“教主,你具混元之力,又立易教,當為這新宇宙的守護者。望你與嘉馨,護佑蒼生,弘揚大道。”蔡佳軒與王嘉馨齊聲道:“謹遵道兄教誨,不敢有忘。”
    說話間,八仙亦至。呂洞賓上前一揖,笑道:“蔡聖人,王仙子,吾等今日特來致謝。當年在昆侖山上,多有誤會,幸得二位寬宏大量,方有今日之誼。”
    鐵拐李哈哈笑道:“正是,正是。若不是二位,吾等怕是要與易教結下仇怨,哪能有今日同飲仙酒的機緣?”說罷,取出葫蘆,倒出仙酒,眾人共飲。
    飲罷,哪吒踏風火輪而至,手持火尖槍,向二人施禮道:“蔡大哥,王大姐,如今天庭安定,吾已卸去兵權,欲遍遊天下,特來告辭。”蔡佳軒笑道:“好,好。天地廣闊,正該如此。”
    正熱鬧間,忽有一女子踏雲而來,正是嫦娥。她身著廣袖流仙裙,懷中抱著玉兔,向王嘉馨施禮道:“當年蒙仙子超度,方得解脫。今特來致謝,並告知後羿殘魂,已入輪回,托生富貴人家,再不似從前孤苦。”
    王嘉馨點頭道:“善哉,善哉。輪回有序,便是好事。”嫦娥又望向蔡佳軒,道:“仙尊若有空,可往月宮一敘,吾當以桂花釀相待。”蔡佳軒笑道:“若得空,必去叨擾。”
    卻說狼妖周炎,自周弘濟之後,經輪回,新世界中便以人形行走世間,行俠仗義。這一日,他亦至無名洞府,向二人施禮道:“多謝仙尊、仙子當年點化,吾今已得證大道,將往深山修煉,特來告辭。”
    蔡佳軒笑道:“好,你本善良,又肯修行,必成大器。切記,妖非妖,人非人,一心向善,便是正道。”周炎點頭稱是,又化作狼形,長嘯一聲,消失在雲端。
    再說那牛魔王,自羅刹女自殺後,便心灰意冷,隱居花果山,與孫悟空為伴。此時,他亦派來使者,送上書信,言明自己已看破紅塵,將隨孫悟空修行,不再過問世事。蔡佳軒閱畢,歎道:“情劫難渡,能看破亦是幸事。”
    諸事畢,蔡佳軒與王嘉馨回到洞府,眾弟子早已等候多時。為首者乃頑石童子清濁,二人上前施禮,道:“老師,師娘,今日弟子等特來請教大道。”
    蔡佳軒微笑道:“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汝等當知,大道在何處?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眾弟子皆恍然大悟,叩首稱是。
    王嘉馨取出神農鼎,對眾弟子道:“此鼎可煉世間萬藥,汝等當廣傳醫道,救死扶傷,勿負吾望。”眾弟子接過鼎,皆道:“弟子遵命。”
    卻說二人在洞府中又住了些時日,見天下太平,易教興盛,遂生歸隱之心。這一日,蔡佳軒對王嘉馨道:“嘉馨,吾等已證混元,又護佑這新宇宙萬載,今欲隱於雲外,你可願意?”
    王嘉馨笑道:“夫君何處,吾便何處。自東晉相遇,曆經生死,早已不分彼此。隱於雲外,甚好。”於是,二人喚來清濁童子,囑其好好打理易教,便化作兩道金光,消失在雲端。
    自此,世間再無蔡佳軒與王嘉馨的蹤跡,唯有那無名洞府,依舊隱於星漢之間,護佑著這方宇宙。而世間百姓,皆言有神仙眷侶,隱於雲外,每逢災劫,便會現身,救民於水火。
    尾聲·滄海桑田話永恒
    卻說又過了不知多少歲月,有一牧童,常在山間放牛。這一日,他忽見雲端有一對道侶,男的俊美白皙,女的貌美若仙,攜手而行,周圍有祥雲朵朵,瑞氣千條。
    牧童看得癡了,忽聞那女子笑道:“夫君,你看那山下,又是一番新景象。”那男子笑道:“滄海桑田,不過轉瞬。唯有真情與大道,永恒不變。”
    牧童欲上前拜見,卻見那對道侶已消失在雲端。他回到村中,將此事告知眾人,眾人皆道他見了神仙。於是,百姓們便在山上建了一座廟,名曰“神仙眷侶廟”,四時供奉,香火不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是:
    神仙眷侶隱雲外,滄海桑田證永恒。
    萬載輪回如一夢,人間正道是滄桑。
    全書完)
    完本感言;
    諸君見字如晤,吾乃筆耕者,忝為《竹杖奇緣錄》一書執筆者。昔年於一書店聽客談玄,偶得魏晉殘卷,見寒門劍士與世家姝麗事,心下感慨,遂援筆鋪陳,竟成六卷青編。今擱筆之際,恍覺寒燈照壁,已曆三秋,故略陳心曲,以謝諸君垂睞。
    憶初構此篇,欲以南北朝亂局為硯池,磨盡人間悲歡。觀蔡郎仗劍,寒光照破世族陰霾;見嘉馨解佩,柔腸係住道義孤舟。其間胡笳吹血,白骨盈野,妖氛與王氣共舞,劍影同佛火交輝,皆欲寫亂世之瘡痍,歎情劫之叵測。至若北地斬熊羆、漠北戰群妖,非為炫玄奇之術,實欲借精怪亂象,喻人心之貪嗔癡恨耳。
    及入第三卷,引泰山娘娘點化前塵,非為獵奇,蓋因觀遍人間離亂,方知情劫皆由執念起。老君童子與女媧仙娥之宿緣,恰似鏡花水月,照見世人困於愛欲、迷於得失之態。至若射日救民、煉化竹杖,乃見大道從慈悲生,非枯坐談玄可得。
    第五卷涉諸天劫數,與《西遊》仙佛相交,誠惶誠恐。嚐揣度孫大聖成佛後心境,想那緊箍雖去,靈台猶存桎梏;觀八戒哭龍女、沙僧回流沙,方知神仙亦有難言之隱。羅刹自刎、國王殘魂,皆寫“求不得”之苦,望諸君於刀光劍影中,見三界眾生皆在劫波裏浮沉。
    終卷論混元大道,與三清論道、同女媧鬥法,非為爭勝,實寫“天道忌全”之理。鴻鈞老祖調停下重簽封神榜,三局比試存體麵,蓋因天地運行,需留一線生機。至若開新宇、定輪回,乃悟滄桑變幻中,唯大愛與悲憫永恒。
    吾才疏學淺,雖力求文筆近《蜀山》之古樸,意境追《聊齋》之深幽,然筆下難免有滯澀處。如寫謝道韞清談破局,恐未及林下風氣之萬一;繪昆侖劍影,或失卻仙俠氣韻之蒼茫。幸得諸君不棄,隨佳軒、嘉馨遍曆六卷劫波,從塵世煙火至三十三天外,共證這滄海桑田中的一點真心。
    今書成擱筆,窗外已見新柳抽條。願諸君掩卷後,能於茫茫人海中,尋得自己的“雌雄劍”與“九龍穗”,縱遇風雪如刀,亦有初心可守。若蒙不棄,容某再磨墨,他日或寫那瑤池新宴、無名洞府軼事,與諸君再話仙緣。
    臨紙神馳,不盡欲言。敬祈文祺,萬福萬安。
    癸卯年孟夏 筆耕者謹識
    喜歡竹杖奇緣錄請大家收藏:()竹杖奇緣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