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寶山捷報
字數:3790 加入書籤
1937年9月4日晨 上海街頭
自一二八事變後,上海這顆東方明珠就飽受戰火蹂躪。
大量房屋被炸毀,無數難民為了活命湧入租界,街頭屍橫遍野。
因為空襲而導致的死難民眾太多,出於對同胞的同情、人道主義和防止疫情等原因,紅十字會等組織和民眾自發組成收屍隊。
在空襲警報解除後,他們迅速衝進廢墟裏尋找幸存者。
找到的傷者將被送往醫院,而已經死亡的則拉上卡車拖去掩埋或火化。
老王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已經六十的他,原本是個普通的碼頭工人,辛苦了大半輩子,想著能在晚年享享清福。
民國二十年日本鬼子卻打了過來,當時他也想上前線,但家中老母親突發重病,隻得守在床邊日夜照料。
等母親的病情稍有好轉後,戰爭卻已經接近尾聲。
自那後日本在上海勢力越來越大,先是東北,後是華北,現如今居然還叫囂著三個月滅亡中華。
從上次開戰到現在的五年之中,母親也早已去世,老王終於能上前線了,他滿懷期望的找到前線部隊。
但部隊裏的那個年輕軍官看著老王滄桑的麵容,甚至還以為他都七十多了。
在確認完老王年齡後,最後隻是嚴肅的向老王保證,他們一定會把鬼子打跑。
不出所料的,老王沒能完成六年前的心願,他後麵隻能找了個紅十字會收殮屍體的工作,希望能以此盡他的一份力。
昨天日軍飛機又來空襲,街上的幾棟大樓被炸毀,消防員忙活了快一夜,才終於把熊熊燃燒的烈火撲滅。
不過也來不及休息,收拾好裝備後匆匆趕往下一個火場。
“來,接著。”
“好。”老王平靜的把一具遇難遺體遞到卡車上。
而車上的同事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哪怕這具遺體隻是個六七歲的男孩。
同事平靜的接過後,將屍體胡亂的碼放在車鬥裏。
為了車鬥能多裝一點,他還把上麵兩個遇難者遺體中間的縫隙扒拉開,將這具小小的遺體塞了進去。
老王對這些場景早已麻木。他不知道已經裝了多少車,隻是這段日子裏一直重複剛剛那個步驟。
他嘴裏叼著根煙,看著滿目瘡痍的上海,心底感到非常悲涼。
雖然鬼子來之前也會有很多人凍死、餓死,但和現在死的人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
“老王,快來!這牆下麵還埋著一個!”
“唉,來了!嗬呸~”
吐了口唾沫後,老王把煙頭隨地一扔,繼續投入到那令人絕望和麻木的遺體收殮工作裏。
“號外號外!通訊社特大消息!寶山城98師第3營守軍重創日寇,揚我中華軍威!快來瞧一瞧看一看嘞!”
正在收拾遺體的老王聽到叫賣聲,轉過頭看去,發現是自己曾經一個工友的孫子,此刻正拿著一疊報紙在路上大聲的喊著。
周圍市民都被這消息吸引,紛紛圍上前七嘴八舌的問了起來。
“小鬼,你這報紙上說得熱鬧,寶山城的部隊到底傷了多少人呐?我侄兒就在城裏頭,可把我急死了!”
“快拿一份給我看看!”
“這仗什麽時候才能打完啊?”
“打死多少鬼子…”
……
那十幾歲的報童被人圍得水泄不通,漲紅著臉連忙大喊道:“各位都別別急!這報紙上沒細寫部隊的傷亡人數!至於這仗啥時候打完,我也不清楚,大家要是想知道更多情況,就買份報紙回家好好看!”
眾人見報童不肯透露半點消息都有些無奈。
不過這時候當報童的都是些賣力氣家庭的孩子,大家也都體諒,紛紛掏錢遞了過去。
比較好的是報紙價格比非戰時低,大家可以幾人湊一份,或者蹭別人的看。
報童熟練地將手中的報紙遞向周圍伸來的一隻隻手,收錢、找零,忙得不可開交。
老王也被這消息吸引住,見現在手裏暫時沒活,湊到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的男人旁看了起來。
當然,老王是不識字的,而是跟其他人一樣等著男人開口。
男人見身邊圍了那麽多人,甚至有的都快擠到他身上了,倒也不惱,而是興奮的照著報紙大聲念了起來。
“淞滬捷報!寶山浴血,衛我中華!
近日淞滬戰場硝煙彌漫,戰況慘烈至極。日軍妄圖於寶山登陸,進而席卷上海,然我中華兒女豈會坐視!我軍第98師第3營六百餘勇士臨危受命,毅然駐守寶山,以血肉之軀築起堅固防線。”
……
“本月一日晚間,一支由海外華人組成的抗日誌願隊奔赴寶山,與守軍並肩作戰。其報國之心熾熱,作戰之勇無畏,大小戰役數場,共同殲敵七百有餘,連番告捷,大振我軍士氣!”
大家聽到這都露出驚訝的神色,這時有個婦女疑惑的問道:“這海外華人誌願隊是些什麽人?”
“謔!打死了七百多小鬼子!”
“哈哈哈,打得好!”
……
“都別打岔!先生您繼續說。”
圍在周圍的民眾都對這消息震驚不已,鬼子可不好對付,紛紛好奇的討論起來,最後還是老王打斷了大家的討論。
那個男人點點頭,他現在也不知道這誌願隊是什麽,清了清嗓子繼續念道:
“3日淩晨,夜色濃重,誌願隊趁敵不備,三名勇士潛入日軍營,成功炸毀日軍彈藥庫,敵死傷近百人…”
這時圍攏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聽到這消息都驚呼出聲。
不過那個讀報的男人此刻沒再停下,語氣激昂地念道:
“是日白晝,支援寶山的一個營與誌願隊協同作戰,配合默契,戰術精妙。經激烈拚殺,終將日軍阻擊的一個步兵中隊全殲。晚間,我軍乘勝追擊,奮勇殺敵,埋伏殺敵軍兩百餘人,傷敵無數。日軍第68聯隊在我軍之勇猛攻擊下,折損大半,威風不再!”
民眾聽完消息後,大家都是神情激動,無不歡呼,紛紛朝其他人分享這個好消息,報紙銷量大增,報童手裏的報紙很快就被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