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當是給他的回報

字數:6901   加入書籤

A+A-


    還有人感慨:“當初李雲提議搞手機和電腦生產時,咱們是怎麽說的?”
    有人笑著回應:“這小夥子送上門的好技術可是領先世界的,總不能讓他白忙活吧!工廠不開,就讓他來開!”
    大家沉默了。沒錯,在國內建廠不是李雲主動要求的,是海裏的大佬們希望他來。他們看李雲人好,不僅免費建希望小學,改善孩子們的生活,還帶來了領先世界至少二十年的技術,提升了國家的國防實力。就憑這兩件事,大佬們都對他深信不疑。
    但國內也不能讓人一直付出。李雲的覺悟值得肯定,他也應該得到回報。
    商量後,大佬們決定:這兩個工廠不建了,讓李雲來建!以後有收益了,就當是給他的回報!
    雖然決定了,但大佬們心裏還是有點過意不去。雖說是回報李雲,但實際上還得靠他自己掏錢。沒辦法,國家資金有限,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隻能委屈他了。
    盡管如此,
    大佬們還是想給李雲一些便利,減稅這種小事就不說了,地方上的事也都配合。
    但李雲會怎麽做,他們心裏沒底。畢竟李雲以前建希望小學時,單是香江那邊的團隊就來了上千人。
    所以他們覺得,這麽重要的工廠,沒個幾千人怎麽行?海那邊的大佬們也考慮到李雲不了解老家的情況,特意派了趙剛、丁偉等人去幫忙。
    可結果,讓他們大跌眼鏡。李雲隻帶了不到十個人,其中六個還是海那邊送給方婷的保鏢!
    海那邊的大佬們總覺得李雲建這兩個廠太隨意了,就這麽幾個人,能搞出什麽名堂?
    可他們怎麽也沒想到,李傑和方婷在當地有關部門的幫襯下,召集了一大批建築工人,緊鑼密鼓地開始規劃和施工。趙剛、丁偉他們幾個也在旁邊緊盯著,整個工程進展得那叫一個順暢。
    等工廠一建好,海那邊的大佬們琢磨著香江那邊該派人接手了,結果左等右等還是沒人來。香江那邊除了寄來一套生產設備,什麽也沒給,除了錢!還是大把的錢!港幣也算是外匯呢,老家這邊正缺資金呢。
    李傑開始大肆招工,本地的優先考慮,優先,軍屬優先,適齡青年也優先,一下子就招了近兩萬人。這待遇,比好多國企都好。
    海那邊的大佬們生怕會出什麽岔子,可李傑接下來的舉動讓他們大跌眼鏡。他公布了工資標準:基本工資八百塊,還有績效獎金呢。
    這消息一傳開,再厲害的工人也不敢亂來了。你到哪兒去找這麽好的待遇?要是因為一點小事就被炒魷魚了,那哭的可不一定是廠裏。廠裏兩三萬人呢,少你一個根本不算什麽。被炒魷魚的話,在廠裏得挨批,回到家也得挨訓!這工資一個月就是小萬元戶!錯過這麽好的機會,那真是瞎了眼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更是讓海那邊的老板們驚呆了。李傑讓趙剛當副手,方婷當財務經理,丁偉當工會主席。他自己呢,就負責製定工作標準、培訓工人,實際幹活的還是趙剛和丁偉。
    海那邊的大佬們忍不住誇李傑手段厲害。一開始他們還以為李傑隻會花錢砸呢,雖然這辦法不錯,但有點簡單粗暴。而且八百塊錢的工資,這也太高了吧。
    不過他們琢磨了一下,最後還是點頭同意了。
    老家現在的工資雖然不高,但也不能一直這樣。有愛華集團做個榜樣,還是不錯的。
    就在海那邊這些大佬的眼皮子底下,李傑和方婷輕輕鬆鬆就把工廠建好了。
    他們以為這下可以開始生產了吧?還早著呢!
    李傑拉上趙剛和丁偉,他們就開始忙著組建供應鏈了。
    在趙剛和丁偉的幫忙下其實就是海那邊的大佬們幫的忙),李傑很快就把手機和電腦的零件分散到了上百個工廠。就連螺絲釘,都有專門的供應工廠呢。
    愛華就負責半導體芯片的研發,其他的東西都是采購來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整個供應鏈終於搭建完成了,這才開始正式生產。
    巧的是,開始生產的那天正好是新員工入職的第二個月的第三天。
    也是發工資的第三天。
    前幾天發工資的時候,可把所有人都驚呆了。
    一千四百萬像小山似的堆在廠房裏。
    近兩萬人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工資,一分都沒少!
    哪怕這個月他們什麽也沒幹,就光培訓了!
    從那時候起,愛華集團的生產線就再也沒出過差錯。
    過了好幾個月,他們光顧著埋頭生產了,都沒管銷售情況怎麽樣。
    愛華工廠的員工們都憂心忡忡,生怕工廠支撐不下去。
    但那些大佬們卻一點也不慌張。
    他們心裏清楚,愛華的手機和電腦在香江那可是火得不行。
    就連祖家都求著李雲過去開設工廠呢。
    這些大佬們壓根兒不愁手機和電腦賣不出去。
    祖家對李雲的態度也讓大佬們非常滿意——李雲對他們還是挺尊重的。盡管大佬們心裏這麽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即便他們確信這些手機和電腦能賺大錢,
    可他們壓根兒沒想到,愛華的手機和電腦竟然如此暴利!
    短短三十天,就賺回了六百五十億美元的外匯!
    這簡直就是個奇跡!
    這些大佬們完全弄不明白愛華集團是怎麽做到的。
    有人開口說道:
    “趙剛遞上來一份報告。”
    “他說,李雲覺得可能會反過來逼咱們加入世貿組織。”
    “還有,”
    “他說李雲讓李傑把錢都花出去。”
    “咱們得趕緊做決定!”
    ...
    會議室裏靜悄悄的,一點聲音都沒有!
    愛華集團,或者說李雲,給了他們太多的驚喜。
    有人說道:
    “李雲的分析判斷能力咱們都是知道的。”
    “按照他的思路,讓別人來製定對策吧。”
    沒有人反對!
    李雲的推理能力那可是有目共睹的。
    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之一,看待問題的角度跟普通人完全不一樣。
    他的見識也遠遠超過了一般人。
    要是李雲不住在老家,這些大佬們都不願意因為老家的事情去煩他。
    不然的話,他肯定就是智囊團裏的一員了。
    有人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我這兒有兩份資料。”
    “一份是關於愛華集團在山裏建希望小學後的追蹤調查報告。”
    “另一份是關於愛華集團如何帶動整個產業鏈的。”
    很快服務員就把資料分給了大家。可剛翻開第一份沒多久,大家的臉色就變了:
    “這村子的條件竟然比縣城還好?”
    “這也太誇張了吧!”
    有人趕緊解釋道:“是真的!這份報告原本不是要做這個內容的。”
    “是愛華集團主動要求的。”
    “他們不希望自己建的學校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
    “也不希望外界的浮躁影響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
    一眾老總們一下子就明白了李雲的用意。
    簡單來說,
    李雲是擔心有人會搗亂!
    所以,
    他才請老家的人時不時地過去查看一下情況。
    老家的人對這種事情可比李雲還要上心。
    當初建學校的時候,
    因為老家窮,根本顧不上深山裏的那些村民。
    難道現在連調查都要派專人過去了?
    結果一調查才發現,
    事情比他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圍繞著學校,慢慢地形成了一座小鎮。
    學校在這兒,工廠也在附近。
    後來,有人在學校周圍蓋起了新居,
    人數漸漸增多。
    其實,這大山裏藏著不少寶貝,
    隻是以前道路難行,運不出去,隻能白白浪費在山裏。
    如今路修好了,工廠也促進了發展,
    山裏的資源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像罐頭廠、零食廠這樣的企業也開始湧現。
    而這些產品正好被縣城的人們所消耗。
    這樣一來,居民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了。
    再加上愛華集團為了讓孩子們吃得好,
    還特地請來了農業學院的專家指導種植,
    很多村子因此堅持了下來,
    農產品和經濟作物也跟著蓬勃發展起來。
    愛華集團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高薪聘請了優秀的教師,
    還建立了衛生所。
    這些事情看起來雖然都是小事,
    但加在一起,效果卻非常顯著。
    他們的生活水平大多數都和縣城差不多了,
    甚至有些人覺得比縣城還要好。
    大家若有所悟地點著頭。
    有人感慨地說:“這才是真正的無私奉獻!”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讚同,覺得這事確實不容易。
    這種做法可不是建一兩所學校那麽簡單,
    而是建了成千上萬所!
    而且愛華集團並沒有停下腳步,
    希望小學的項目還在不斷推進中。
    大家定了定神,這才開始閱讀第二份材料。
    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這份報告比第一份厚了不知多少倍。
    內容更加豐富,問題也更具有代表性。
    比如說……
    愛華集團賺了六十多億美元,看著挺風光。但其實背後有上百個工廠在支撐,好多工廠本來都快撐不住了,全靠愛華的訂單才起死回生,日子也過得滋潤起來。為什麽呢?因為愛華從不拖欠貨款,從創立之初就是這樣。現在的很多企業就不一樣了,到處都是債務鏈。
    愛華采購的標準和別人不一樣,特別嚴格,每一項都要精確到毫米,就是為了方便流水線作業。雖然要求高,但利潤卻是別人的十倍以上。
    喜歡港片:最強臥底,大嫂給我點煙請大家收藏:()港片:最強臥底,大嫂給我點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