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真相與思索
字數:2045 加入書籤
彭越率部神不知鬼不覺地殲滅了劉邦埋下的伏兵,深知局勢依舊詭譎難測。他當機立斷,迅速指揮麾下的斥候營士兵,如暗夜幽靈般四散開來,對劉邦的軍隊形成了嚴密的監視與斷後之勢,以防劉邦在發現伏兵被殲後孤注一擲、鋌而走險。彭越穿梭在山林間,低聲向士兵們傳達指令,每一個動作都透著沉穩與幹練,確保萬無一失。
此時,白鹿原上的氣氛劍拔弩張,仿佛一點就著。項羽聽完劉邦的一番狡辯後,心中百感交集,重重地歎了口氣,聲音低沉卻清晰地說道:“劉邦,你可曾知曉我叔父項梁臨終之際的遺言?他對我說,我們項氏一族,身負著複興楚國的千斤重擔,這是祖宗賦予我們的使命,亦是無法逃避的宿命,家族和那些舊貴族,如今已然成為了楚軍的毒瘤。他們隻一心追逐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顧大局。楚軍要想強大,楚國要想複興,必須擺脫他們的束縛。” 項羽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追憶,隨即被堅定填滿,他挺了挺胸膛,繼續道,“我出身貴族,這身份是祖先們浴血奮戰、用生命換來的,並非我能選擇。但這份榮耀,更是責任。”
項羽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仿佛能看穿這亂世的迷霧,接著緩緩開口:“我項羽自起兵以來,絕非為了一己私欲去爭那天下至尊之位。我的初衷,不過是想給天下受苦的百姓一條活路。你看這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我們起義,本是為了推翻暴政,還天下一個太平,讓百姓能安居樂業。”
談及此處,項羽的思緒飄回到了秦朝。他微微皺起眉頭,神情有些凝重,感慨道:“其實,客觀來講,始皇帝的政治律法,從根本上看,並無不妥,甚至可以說相當開明。就拿統一度量衡來說,這一舉措堪稱神來之筆。以往各國度量衡標準不一,百姓交易時換算複雜,商業往來困難重重,糾紛不斷。而統一之後,全國各地的經濟交流變得順暢無阻,無論是市井間的小買賣,還是大型工程的建設,都變得高效便捷,極大地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發展。還有那修築馳道,以鹹陽為中心,輻射向全國各地,這不僅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掌控,更方便了百姓出行,物資運輸也更加快捷,對國家的統一和穩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項羽微微眯起眼睛,陷入對秦朝律法更深入的回憶之中,緩緩說道:“秦朝律法在諸多方麵都有著細致入微且合乎情理的規定。以徭役為例,律法明確規定,男子一生需服兵役兩年,每年還要服一個月的徭役。正常情況下,這些徭役是為了國家建設,百姓雖辛苦,但也能理解並接受。而且,律法充分考慮到了實際情況,若是因天氣等不可抗力因素耽誤了徭役,並不會受到嚴厲懲處。比如《徭律》記載,‘禦中發征,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意思是朝廷征發徭役,若耽擱不加征發,要罰二甲;遲到三天到五天,予以斥責;六天到十天,罰一盾;超過十天,罰一甲。征發人數湊齊後,需盡快送往服役地點。要是遇上下雨無法動工,便可免除本次征發。從這律法條文就能看出,秦朝律法並非一味嚴苛,還是有一定人性化考量的。”
項羽神色愈發凝重,語氣中滿是遺憾:“然而,問題就出在對官員的監管和對貴族的約束上。有些官員利欲熏心,濫用職權,中飽私囊,將原本為百姓謀福祉的政策,變成了壓榨百姓的工具。在徭役執行過程中,為了政績,官員們肆意增加徭役時長和強度,百姓苦不堪言。而那些貴族,仗著權勢肆意掠奪百姓的土地和財產,百姓在官員與貴族的雙重壓迫下,生活舉步維艱。倘若始皇帝能有更多時間完善這些監管製度,或許就不會有如今的起義大潮,百姓也能過上安穩日子。”
劉邦聽完項羽這番剖析,臉上先是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震動,可轉瞬便恢複了一貫的鎮定。他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閃過一抹狡黠,嘴角扯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心裏暗自思忖:“這項羽,平日裏看著行事魯莽,沒想到對這些政事竟有如此深刻的見解。他說得雖有幾分道理,但這般大義凜然的模樣,不過是想在眾人麵前樹立自己的高大形象罷了。” 劉邦下意識地摸了摸腰間的佩劍,似乎這樣能給他帶來些許安全感。他抬眼看向項羽,臉上堆滿了笑容,拱手說道:“項將軍果然高瞻遠矚,一番話令劉某茅塞頓開。隻是這天下局勢錯綜複雜,又豈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如今我們在此爭論不休,倒不如想想如何化解眼前的困境。” 劉邦嘴上說得謙遜有禮,可眼神裏卻透著精明與算計,他心裏明白,自己與項羽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絕非幾句言語就能輕易化解,此刻不過是權宜之計,先穩住局麵,再伺機而動。
喜歡重生之項羽崛起請大家收藏:()重生之項羽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