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仙氣濃濃齊國城
字數:6898 加入書籤
薑子牙穿越時空隧道,看到了自己的十二代孫子齊桓公的治國魄力,大為讚賞和欣慰。
他和漢武大帝、薑子牙、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和孫不二眾神仙已在馬踏湖逗留了幾日。瀏覽了馬踏湖的古跡和人文。
因擔心王母娘娘她們等的著急,就決定不再待在這穿越時空裏、看幾國會盟的繼續進行了。
薑子牙的目光中滿是戀戀不舍,緩緩走向齊桓公。
齊桓公看到薑子牙前來道別,眼中也閃過一絲不舍,但他知道太祖有自己的使命。
薑子牙輕輕拍了拍齊桓公的肩膀,說道:“吾孫,你的治國之才讓吾甚是欣慰,望你繼續秉持正道,福澤百姓。”
齊桓公恭敬地回應:“太祖爺爺放心,孫兒定當竭盡全力。”
薑子牙說完,就點頭示意一眾神仙,一甩‘打神鞭’,大家就跟著他穿越到齊太公時期。
隨後招來大將軍,吩咐備車。坐上馬車,一路飛馳著向齊都城駛去。
都城以東的青州,有一座宏偉的“表海樓”。此時,王母娘娘,觀音菩薩,泰山奶奶,李清照,二鳥使者正由申薑夫人陪著遊玩。
她們在樓台上慢慢地踱步,表海樓上,仙氣繚繞,祥雲弄姿,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
她們到了高處,排成一行,扶著欄杆,觀望著東方,隻見太陽從這裏冉冉升起。再看那宏偉景觀,美的無法形容!
李清照望著眼前這壯麗的景觀,心中的詩意如同即將決堤的洪水。
她目光中閃爍著靈動的光芒,吟道:“
《點絳唇·表海樓》
曉霧初開,表海樓畔晨陽露。曙光輕鍍,暈染青州路。獨立高樓,思緒隨風舞。憶前古,易安曾顧,歲月同誰訴。
金烏漸起,東方雲際霞如縷。目窮遙處,心向繁華去。往事悠悠,盡入詞章語。愁難住,且聽風語,還看山河煦。”
她的聲音如同清脆的鳥鳴,在空氣中回蕩,為這宏偉的景觀更增添了一抹文化的韻味。眾人聽了,紛紛點頭稱讚。
泰山奶奶見李清照吟詩之後,那詩中的才情與對眼前景致的獨特感悟,仿佛一陣清風,輕輕撩動了她的心弦,詩興也如那破土而出的春筍,不可抑製地冒了出來。
隻見泰山奶奶身姿輕盈地向前邁了一小步,一甩長袖,那長袖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似天邊的流雲。
與此同時,另一隻胳膊自然而優雅地放於身後腰部,整個人透著一種從容與灑脫。
她目光堅定而又飽含深情地望向遠方,緩緩開口道:“我也來一首,《表海樓望日》&34;然後吟誦起:“
晨登表海樓,
東望日初浮。
曉霧輕如幔,
金輪湧若球。
青州風物美,
歲月史痕留。
心感滄桑事,
幽思筆底收。
雲間光漸盛,
眼底意難休。
往昔繁華影,
今朝入眼眸。
易安情不盡,
獨對曉霞愁。
浩渺山河在,
詞章歲月留。”
那吟誦的美妙聲音,如同山間的清泉流淌在眾人的心間。大家不由自主地拍手稱好,那掌聲在表海樓間回蕩。
觀音菩薩雙手合十,微微笑道:“李姑娘與泰山奶奶的詩詞皆妙極,這表海樓的景致在詩詞的映襯下更顯神韻。”
李清照欠身行禮:“菩薩謬讚了,我不過是觸景生情,泰山奶奶的詩作才更有深意,那對歲月滄桑的感慨,我自愧不如。”
泰山奶奶擺擺手:“易安姑娘莫要謙虛,你的詩詞清新雅致,又不失大氣,老身隻是隨心而發。”
王母娘娘點頭說道:“此般雅興,實在難得。不過,咱們也莫要在這樓台上久留,青州街也是不可錯過的好去處。”
就在這時,一陣爽朗的笑聲傳來,眾人回頭一看,隻見蘇軾大步走來。
蘇軾拱手行禮:“諸位神仙,易安姑娘,蘇某來遲了。”
“蘇某借你們的詩詞,也來一首《水調歌頭·表海樓》”,然後吟起:
“雲海繞青岫,旭日照高樓。登臨遙望天際,思緒湧心頭。遙想易安才調,又念仙神雅韻,風致幾千秋。今日吾來此,勝景眼中收。
表海處,天地闊,意難休。且懷曠古幽意,杯酒釋閑愁。莫歎浮生若夢,且賞山川錦繡,浩氣滿神州。但願情長在,歲月共悠遊。”
蘇軾吟罷,眾人皆驚歎不已。
王母娘娘笑道:“原來是東坡居士,今日你能來,想必這趟青州之行更是妙趣橫生。”
眾人應和,隨後,又漫遊青州街。
青石鋪路的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街邊小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賣糖人兒嘞,好看又好吃的糖人兒!”一個小販高聲喊道。
李清照好奇地走上前去,看著那些栩栩如生的糖人兒,說道:“這糖人兒真是精巧。”
青羽也湊了過來,眼睛亮晶晶的:“易安姐姐,這糖人兒是怎麽做的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販笑著回答:“姑娘,這可是個手藝活,先用麥芽糖漿熬製,再趁熱捏出各種形狀。”
蘇軾也走上前來,看著糖人兒說:“這糖人兒讓蘇某想起了兒時的趣事,那時候為了一個糖人兒,可是要費不少心思呢。”
泰山奶奶笑道:“這凡間的巧手工匠可真不少。”
眾人繼續前行,看到一家賣書畫的店鋪。店內掛滿了各種字畫,有山水畫卷,也有書法墨寶。
觀音菩薩走進店內,看著一幅描繪著青州山水的畫卷,說道:“這畫中的山水仿佛有靈,將青州府的秀麗展現得淋漓盡致。”
李清照仔細端詳著一幅書法作品,點頭稱讚:“這字的筆法剛勁有力,又不失飄逸,定是出自大家之手。”
蘇軾則在另一邊看著一幅畫作,感歎道:“此畫構圖之妙,色彩之雅,實乃佳作。”
店主人是一位老者,他恭敬地說:“各位客官真是好眼力,這些都是本地的書畫家所作。”
王母娘娘問道:“這青州之地,文風如此昌盛,想必是有淵源的吧?”
老者自豪地說:“那可不,青州自古以來就是文化繁榮之地,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佳作,百姓們也都喜愛這些書畫藝術。”
從書畫店出來,又聽到一陣悠揚的絲竹之聲。
眾人順著聲音尋去,看到一個小戲園子。戲台上,正在表演著戲曲。
藍翼興奮地說:“這戲曲好聽。”
泰山奶奶說道:“這戲曲也是一種講述故事的方式,那些悲歡離合、曆史傳奇都在這一唱一和之中。”
李清照站在台下,聽得入神,嘴裏還輕輕跟著哼唱。
蘇軾也搖頭晃腦地沉浸在戲曲之中,還不時點評幾句:“這唱腔婉轉,詞意深遠,真是不錯。”
觀音菩薩輕聲說:“易安姑娘和東坡居士對這戲曲都感興趣?”
李清照回答:“這戲曲的詞藻也很有韻味,和詩詞雖有不同,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軾附和道:“易安姑娘所言極是,這戲曲也是一種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
王母娘娘看著大家高興的樣子,又看著凡間景象這麽祥瑞,心感欣慰!
她踱步走上旁邊的小橋,看著“嘩啦嘩啦”的流水從彎彎曲曲的河流穿過小橋向東流去。
她緩緩開口,吟詩抒發這古街之情:“
青州古巷瑞光浮,
眾聖欣然樂且悠。
石板街前傳笑語,
琉璃瓦下映風流。
祥煙嫋嫋盈佳處,
喜氣洋洋滿眼眸。
王母亦憐塵世景,
欣然賦韻頌千秋。”
李清照輕搖手中的團扇,眼睛亮晶晶地說道:“王母娘娘此詩,將這青州古街的神韻盡皆道出。那‘石板街前傳笑語’一句,仿佛能讓人聽到古街上百姓們歡快的笑聲,真是妙極。”
泰山奶奶點頭稱是:“王母娘娘的詩裏,這古街處處透著祥瑞之氣,那‘祥煙嫋嫋盈佳處,喜氣洋洋滿眼眸’,把這古街的熱鬧與祥和描繪得如在眼前。”
觀音菩薩雙手合十,微微笑道:“王母娘娘的詩中既有對古街景致的描繪,又有對塵世的喜愛之情,實在是佳作。”
蘇軾摸著自己的胡須,爽朗地大笑:“王母娘娘此詩,讓蘇某也想再為這古街寫些什麽了。這古街的魅力,在娘娘的詩裏盡顯無遺。”
青鳥二使者青羽、藍翼也都稱讚不已。
王母娘娘微笑著回應:“大家過讚了,不過是我看著這世間的祥和,激發了我的詩興”
申薑夫人微笑著陪著大家,她看著大家在齊國玩的這麽開心,心裏也很欣喜。
她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意。說道:“諸位今日如此歡愉,我甚感高興!”
李清照轉身,朝著申薑說道:“薑夫人,今日我們在此吟詩賞景,這青州的美景和眾人的才情相得益彰,實在是妙事一樁。”
申薑輕輕點頭:“易安姑娘所言極是。”
王母娘娘笑著道:“薑夫人,您可有雅興也賦詩一首?”
申薑謙遜地擺擺手:“我可不敢與諸位的才情相比。不過,見大家如此高興,我心中也滿是歡喜。”
蘇軾笑道:“薑夫人不必過謙,今日但說無妨,權當是為這聚會再添幾分雅趣。”
申薑略作思考,目光中透著靈動:“那我便獻醜了。我來一首《青州感懷》吧”
青州盛景醉心田,
雅士高吟韻萬千。
橋畔荷香風送遠,
街間喜樂意相連。
諸君妙語添佳色,
古巷幽情入錦篇。
且看今朝同聚處,
祥和瑞氣滿人間。”
眾人聽後,紛紛稱讚。
泰山奶奶說道:“薑夫人的詩,將今日的情景和這青州的妙處都概括其中,這‘橋畔荷香風送遠,街間喜樂意相連’一句,更是寫出了這青州獨特的風情。”
觀音菩薩也點頭:“薑夫人的詩充滿了對當下的珍惜和對眾人的祝福,實在是一首好詩。”
申薑微微欠身:“多謝諸位謬讚”。
大家在這熱鬧的青州街上漫步著,蘇軾不時講些自己的趣事或者對景物的獨特見解。
他的詼諧幽默和才華橫溢讓整個遊覽過程充滿了歡聲笑語,大家盡情地享受著這充滿活力的人間煙火氣中。
喜歡天地姻緣傳請大家收藏:()天地姻緣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