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遼代大墓2
字數:1693 加入書籤
短暫的休息過後,金老三團夥的兄弟們補充了食物和水,終於朝著麵前的大墓走了過去。
雖然看著距離挺近,可是金老三等人足足走了兩個小時,才來到了“官帽山”的下麵。
“三哥,我下杵子試試吧。”大虎知道要來真的了,連忙拿出來了一把短柄杵,在等待著金老三的命令。
南派的盜墓從業者一般不使用洛陽鏟,而使用一種外型類似於刨花生或者地瓜的鋤頭,即短柄杵。
主要的原因是南方的土質較軟,使用短柄杵更容易幹活。
上文提到的洛陽鏟,雖然好用,不過當時普及的範圍並不廣,僅限於洛陽地區和北方某些地區,而南方因為土質,地形等原因,並不適用洛陽鏟。
而且南派盜墓沒有北派那麽講究,如果有解不開的機關或者挖不通的地方,直接用炸藥炸毀。因為不是專業的爆破人員,炸藥的量不準,這也導致很多文物被炸藥炸碎了。甚至還有一些盜墓者,把墓室炸塌了,把自己壓死在墓室裏的事情時有發生。)
“大虎,把杵子收了,這裏的地形地貌不適應短柄杵,大牛,拿旋風鏟子,我先嚐嚐土味。”金老三默默的看著眼前“官帽山”山下的高坡,隨即認定了目標,帶著眾人就走了過去。
旋風鏟這種工具使用精鋼打造,伸縮自如,盜墓時候一般起到開洞的作用。可以將洞裏的泥土帶出來,以便確定古墓的位置和年代)。
幾鏟子下去,眾人明顯的看到帶上來的土黑黏黑黏的,金老三伸出手攆了一小撮土,放在嘴裏嚐了嚐,舌尖感覺微微有點甜味。
“這個墓不是宋代就是遼代的金老三啐了一口吐沫,斬釘截鐵的對著兄弟們說道。
之所以金老三這麽確定大墓的年代,與金老三世世代代口口相傳的經驗有關係。
而且在金老三的祖輩幾代人的努力下,已經將這些經驗以書籍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作者曾經聽到金老三親口提起過,比較有心的記錄了下來,供讀者朋友們了解。
下麵就是南派金家不外傳的家傳絕學。
“春秋戰國藏山頂,大秦兩漢進山嶺,東漢南朝山腰葬,隋唐宋遼坡下找。”
“漢朝不用黃沙泥,土少沙多還鬆軟,手捏一把隨風撩,土散沙落腳跟前。唐宋古墓多黑泥,即黑又黏還發甜。若是土中有磚瓦,非唐即宋或遼金。”
“這下麵肯定有貨,大虎,大牛你們輪流下鏟子吧。”金老三說完,就轉身坐在了這個土堆附近的一棵大樹下麵,靜靜的看著大虎等人開始工作。
因為這裏是茫茫群山的原始森林裏,並不擔心有老百姓看到,所以金老三並沒有安排放風的人,在大虎大牛等八個人輪流下鏟的情況下,大概忙活了三個多小時,終於挖下去了一個1.5米長,1米左右寬,大約8米高的盜洞。
“三哥,下麵挖不動了。”就在金老三認為以現在的速度不久就可以挖到墓頂的時候,忽然二虎在盜洞下麵對著金老三喊道。
喜歡盜墓詭事錄請大家收藏:()盜墓詭事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