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文字囚籠與精神漫遊》
字數:3188 加入書籤
《爬格仔諗到嘅》(粵語詩)
文樹科
原稿紙,一張,一張張
一張張,一格,一格格……
愛寫嘢,細個,細細個
壞習慣,一天,一天天……
爬哈爬,行哈行,睇哈睇
一格格,一天天,喺天格……
天格地,地格天,格天地
我一格,又一格,天天格……
天天格,格度格,格外格
格嚟格,格格唔完嘅,係格惗……
《樹科詩箋》101novel.com25311粵北韶城沙湖畔
《文字囚籠與精神漫遊》
—— 論《爬格仔諗到嘅》的語言狂歡與詩性哲學
文阿蛋
一、粵語詩學的獨特語境與語言張力
在當代漢詩的多元版圖中,粵語詩以其鮮活的方言特質構築起獨特的審美空間。樹科的《爬格仔諗到嘅》(粵語,意為 “在稿紙上想到的”)猶如一場文字的狂歡,將粵語口語的靈動與詩歌韻律的精巧熔鑄為一。粵語作為保留大量古漢語詞匯與語法結構的方言,其九聲六調的語音係統本身就蘊含著天然的音樂性。詩人通過 “格仔”“寫嘢”“睇哈睇” 等極具地域特色的詞匯,打破了普通話詩歌創作的常規語言秩序,在音形義的多重維度上重構了詩歌的表意空間。
法國語言學家本維尼斯特曾指出“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認知世界的方式。” 粵語詩歌的創作本質上是對主流語言霸權的解構與反抗。在《爬格仔諗到嘅》中,“原稿紙,一張,一張張 一張張,一格,一格格” 的重複句式,通過量詞的疊加與排列,形成視覺與聽覺的雙重衝擊。這種語言策略與韓東《有關大雁塔》中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些什麽” 的重複手法異曲同工,皆是通過語言的自我增殖,消解傳統詩歌對意義深度的執著追求,轉而將語言本身作為審美對象。
二、重複美學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解構
全詩以 “格” 為核心意象,構建起嚴密的語言迷宮。“格” 既是物理意義上稿紙上的方格,又是精神層麵思維的桎梏與秩序。詩人通過 “爬哈爬,行哈行,睇哈睇 一格格,一天天,喺天格” 的句式,將書寫行為具象化為在方格中的爬行。這種隱喻使人聯想到卡夫卡《變形記》中格裏高爾的異化狀態 —— 當文字成為囚禁思想的牢籠,書寫者反而淪為被語言支配的 “蟲豸”。
在時間維度上,“壞習慣,一天,一天天” 的重複暗示著寫作習慣的慣性與無奈。這裏的 “壞習慣” 帶有自嘲的意味,卻也暗含著對創作宿命的深刻認知。正如艾略特在《荒原》中通過重複的 “死者埋葬死者” 揭示現代文明的虛無,樹科以 “天天格,格度格,格外格” 的時間循環,展現出創作者在文字世界中永無止境的精神漫遊。每個 “格” 既是時間的刻度,又是空間的坐標,將書寫行為定格為永恒的當下。
三、空間詩學從 “天格地” 到 “格天地” 的哲學思辨
詩中 “天格地,地格天,格天地” 的三重變奏,完成了從物理空間到哲學空間的升華。“天格” 象征著宇宙秩序,“地格” 指向大地規則,而 “格天地” 則將書寫者置於與天地對話的主體地位。這種空間認知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 “天人合一” 思想形成互文,卻又以現代詩歌的碎片化語言解構了古典哲學的完整性。
法國哲學家列斐伏爾在《空間的生產》中提出“空間是社會關係的產物。” 在《爬格仔諗到嘅》中,稿紙的方格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社會文化規訓的隱喻。當詩人宣稱 “我一格,又一格,天天格” 時,實際上是在對抗語言與思想的標準化生產。這種對抗在 “格格唔完嘅,係格惗”(意為 “格格不完的,是思考”)中達到高潮 —— 文字的無限增殖最終指向思想的不可窮盡,語言的牢籠反而成為精神自由的催化劑。
四、口語詩的現代性突圍與文化身份建構
作為粵語口語詩的典型文本,《爬格仔諗到嘅》展現了方言寫作在當代詩歌中的現代性突圍。口語詩的興起打破了 “詩莊詞媚” 的傳統審美範式,使詩歌回歸日常語言的鮮活現場。詩人通過 “爬哈爬”“睇哈睇” 等充滿生活氣息的疊詞,消解了詩歌的神聖性,將創作還原為普通人的生存體驗。
這種口語化寫作策略與美國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 “沒有觀念,隻在事物中” 的詩學主張遙相呼應。然而,樹科的粵語詩更承載著獨特的文化身份訴求。在全球化語境下,方言寫作不僅是語言選擇,更是對地域文化記憶的守護。當 “格” 字在詩中不斷重複,它既是書寫者的個人印記,也是粵語文化圈的集體符號,在語言的重複與變奏中完成文化身份的建構與確認。
五、結語在方格中尋找自由的悖論
《爬格仔諗到嘅》以其極具實驗性的語言探索,為當代粵語詩歌了新的審美範式。詩人在稿紙的方格中爬行,看似陷入語言的囚籠,實則通過重複與變奏的詩學策略,實現了精神的自由漫遊。這種悖論式的創作狀態,恰如本雅明筆下的 “星叢”—— 每個 “格” 都是獨立的意義單元,在相互碰撞中迸發新的詩意可能。當我們在方格中尋找自由時,或許正是這些被框定的文字,構成了通向無限的精神路徑。
喜歡粵語詩鑒賞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粵語詩鑒賞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