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批判性言說》

字數:3822   加入書籤

A+A-


    《通通嘟喺廢話嚟嘅》(粵語詩)
    文樹科
    錯!大錯特錯!乜喺
    條條大路通羅馬
    廢話!大大嘅偽哲學
    偽科學嘅大廢話!
    第一,珠峰最高
    喜馬拉雅山脈係屋脊
    第二,原始海洋
    唔知你知唔知哈
    第三,史前人類
    族群記憶?咁始人呢?
    第四,中華民族
    唯一文明!唯一棲息
    第五,第六,第……
    自古炎黃,路路一道!
    《樹科詩箋》101novel.com25313粵北韶城沙湖畔
    《解構與重構粵語詩<通通嘟喺廢話嚟嘅>的批判性言說》
    文阿蛋
    在當代詩歌的多元版圖中,樹科的粵語詩《通通嘟喺廢話嚟嘅》以其獨特的語言形態和銳利的批判鋒芒,構建起一座極具張力的話語場域。粵語作為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語言載體,在此詩中突破了傳統詩歌語言的桎梏,以口語化、俚俗化的表達,掀起對既有認知體係的詰問風暴。詩人以近乎決絕的姿態,對 “條條大路通羅馬” 這一被奉為圭臬的偽哲學、偽科學命題發起挑戰,在解構與重構的辯證過程中,展現出詩歌作為思想載體的獨特魅力與社會價值。
    一、語言狂歡粵語方言的詩性解構
    粵語的使用是這首詩最鮮明的標識,它打破了現代漢語詩歌以普通話為正統的語言霸權。“乜喺”“唔知你知唔知哈” 等極具粵語特色的表達,賦予詩歌強烈的地域文化色彩與鮮活的口語質感。這種語言選擇並非簡單的地域文化彰顯,而是對傳統詩歌語言範式的自覺反叛。正如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中提出的 “狂歡化” 理論,狂歡語言打破了等級森嚴的語言秩序,消解了權威話語的神聖性。樹科以粵語方言入詩,使詩歌從高高在上的文學聖殿走入市井街巷,形成一種全民可參與的話語狂歡。
    這種方言詩學的運用,讓詩歌回歸到語言最原始的生命力狀態。粵語中保留了大量古漢語詞匯和語法結構,如 “係”(是)、“喺”(在)等,這些詞匯在詩中既承載著曆史文化的厚重,又煥發著當下生活的靈動。它們與現代社會中流行的偽哲學、偽科學話語形成鮮明對比,暴露出後者的空洞與虛妄。方言的使用使詩歌成為一麵鏡子,映照出被標準化語言所遮蔽的真實世界與多元認知。
    二、邏輯突圍詩性思維對偽命題的批判
    詩歌開篇以 “錯!大錯特錯!” 的連續否定,如驚雷般劃破既定的認知平靜,將 “條條大路通羅馬” 這一廣為流傳的偽命題推至批判的風口浪尖。詩人以一種近乎辯論的邏輯展開論述,通過五個層麵的例證,層層遞進地瓦解這一命題的合理性。
    “珠峰最高,喜馬拉雅山脈係屋脊”,詩人以自然地理的客觀事實為依據,指出在自然世界中,存在著絕對的標準與唯一的巔峰,並非所有道路都能通向同樣的高度。這與 “條條大路通羅馬” 所傳達的相對主義、平均主義觀念形成尖銳對立。就像李白在《蜀道難》中對蜀道艱險的極致描繪,展現出自然地理對人類活動的限製,強調了世界的客觀性與確定性。
    “原始海洋,唔知你知唔知哈”,這看似隨意的追問,實則蘊含著對知識獲取與認知邊界的思考。在人類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未知與未解之謎,並非所有道路都能通向真理的彼岸。這讓人聯想到屈原在《天問》中對天地萬物的一連串追問,體現了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敬畏與探索的艱難。
    “史前人類,族群記憶?咁始人呢?” 詩人對史前人類研究中的模糊概念提出質疑,揭示出知識體係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與矛盾之處。這反映出詩人對學術研究中某些似是而非觀點的警惕,就如同顧炎武在治學中強調的 “博學於文,行己有恥”,倡導嚴謹的治學態度,反對虛妄之言。
    “中華民族,唯一文明!唯一棲息”,此句將批判的視角從自然科學、學術研究轉向文明史領域,強調中華民族文明的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這一觀點與亨廷頓的 “文明衝突論” 形成對話,詩人以堅定的民族文化立場,駁斥了文化相對主義中忽視文明獨特性的錯誤觀念。
    通過這五個層麵的論述,詩人構建起嚴密的邏輯鏈條,以詩性思維對偽命題進行了全方位的批判。這種批判並非簡單的否定,而是試圖重新建立起對世界、對知識、對文明的正確認知體係。
    三、文化堅守民族精神的詩性彰顯
    詩中 “自古炎黃,路路一道!” 的呐喊,將詩歌的主題升華到民族文化與精神傳承的高度。炎黃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根源與血脈。詩人在此強調 “路路一道”,並非否定道路的多樣性,而是強調在多元的表象之下,中華民族擁有共同的精神內核與文化基因。
    這種對民族文化的堅守,與當下全球化語境下文化同質化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在西方文化強勢輸出的背景下,許多民族文化麵臨著被邊緣化、被消解的危機。樹科的詩歌以粵語為載體,以民族文化為根基,展現出一種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就像聞一多在《一句話》中對祖國的深情呼喚,樹科的詩歌也表達了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深沉熱愛與堅定守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同時,詩歌中對偽哲學、偽科學的批判,也可視為對民族文化健康發展的關注。偽命題的流行會導致價值觀念的混亂,侵蝕民族文化的根基。詩人以詩歌為武器,扞衛著民族文化的純粹性與真實性,體現出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與文化擔當。
    四、詩學啟示批判性言說的當代價值
    《通通嘟喺廢話嚟嘅》的創作,為當代詩歌的發展了諸多啟示。首先,在語言層麵,它打破了詩歌語言的單一性,證明方言可以成為詩歌創作的重要資源,為詩歌注入新的活力與個性。其次,在思維層麵,它展現了詩性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完美結合,詩歌不僅可以抒情,也可以成為批判與思考的利器。最後,在價值層麵,它彰顯了詩歌的社會功能,詩歌不應僅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應關注社會現實,承擔起文化批判與價值引領的責任。
    在信息爆炸的當代社會,各種偽哲學、偽科學觀點層出不窮,它們以看似合理的表象誤導公眾,影響人們的認知與判斷。樹科的詩歌提醒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批判性思維審視周圍的世界。詩歌作為一種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能夠以獨特的方式激發人們的思考,促進社會的進步與文化的發展。
    樹科的粵語詩《通通嘟喺廢話嚟嘅》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嚴密的邏輯論證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完成了一次對偽命題的有力批判與對民族文化的深情守護。它在當代詩歌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我們思考詩歌的本質、功能與價值了新的視角與方向。在未來的詩歌創作與研究中,我們應借鑒其成功經驗,不斷探索詩歌的可能性,讓詩歌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喜歡粵語詩鑒賞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粵語詩鑒賞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