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黏土
字數:6326 加入書籤
稍作思考後,他吩咐劉柘:
“你去知會一聲,先讓人準備好鐵礦石、石灰石、石膏、煤炭以及黏土這些材料,全都送到磚窯那裏,再讓人將它們全部研磨成粉末。”
劉柘聽著這些材料的名字,滿心疑問。
黏土和石灰尚能理解,畢竟黏土是燒製磚石的重要原料,石灰也曾被用於建築之中。
然而鐵礦石、煤炭乃至石膏,這分明是做豆腐的材料啊!
盡管心中疑惑,但他還是答應下來,立刻安排人著手準備。
對於工部而言,籌備這些石灰石、石膏、鐵礦石、黏土和煤炭之類的東西並不困難。
加上工部尚書黃福素來不管事,下屬們對朱瞻基的命令自然不敢怠慢。
朱瞻基的指令下達後不到一小時,所有所需材料均已備齊。
當他跟隨劉柘來到磚窯時,發現工棚裏早已堆放著他需要的各種材料:石灰石、煤炭、鐵礦石、石膏、黏土,樣樣俱全。
不僅如此,那些不知如何辦到的人們竟還將每種材料的數量備得充足,並且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將它們研磨成了細膩的粉末。
寒冷的冬季裏,磚窯附近的溫度並不低。
熾熱的工棚內,匠人們正忙著製作泥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區,製作完成的泥胚上還會刻有每位匠人的專屬標誌。
在這個時代,這也算是一種問責手段。
據朱瞻基所知,他的皇祖父正在建造的順天府,據說每一塊地磚都能追溯到製作它的工匠。
這種方式對那些地位低下的工匠來說並不友好,但從某種角度看,也體現了這個時代特有的工匠精神。
負責人見到劉柘陪同朱瞻基前來,還有一群錦衣衛跟隨,立刻緊張地迎了出來。
朱瞻基對這位負責人不感興趣,待其行禮完畢便隨意打發了。
劉柘注意到朱瞻基的目光落在泥胚上,便在一旁笑道:“太孫殿下,此處窯燒製的磚石將送往書院作為地基使用,而用於建房的磚石則會在更優質的窯中燒製,並由專人挑選,隻有合格的磚石才能送來。”
朱瞻基點頭表示理解,但他對磚石的興趣更多源於這個時代製度上的諸多問題。
聽了幾句後,他並未過多關注,而是徑直走到已研磨好的幾種用於燒製水泥的材料前。
隨手拿起一塊木板,搗弄出一些材料後,對劉柘說道:
“叫幾個工匠,按我剛才調配的比例,每種材料都取一些出來,讓人把它們混合好,放進窯裏燒製,燒到快融化的程度時馬上停火,等溫度降下來後再加入石膏,重新研磨成粉!”
“太孫殿下,這是何意?”
劉柘一臉疑惑,不明白朱瞻基想做什麽。
如果是燒磚瓦之類的事還能理解,但從朱瞻基的語氣來看,似乎是在搞某種粉末。
用了鐵礦石、石灰石、煤炭、黏土,甚至還有石膏。
難道這位太孫殿下最近遇到什麽煉丹的術士了?
想到這裏,劉柘的臉色變得凝重,盡管他對術士了解不多,但也知道這些人大多是在騙人。
如果太孫殿下迷上這種事,對他們這些從太子府出來的官員來說絕非好事。
朱瞻基看了眼劉柘,懶得解釋太多,畢竟水泥這種東西,光靠語言描述,就算講三天三夜也未必說得清,不如等做出實物再說。
於是朱瞻基思索片刻後說道:“照我說的做就行,燒製需要時間,完成後直接將成品送至太子府,我有用處。”
“遵命!”
聽聞此言,劉柘不敢多問,隻是點頭答應。
朱瞻基稍作停頓,又補充道:“哦對了,另外找些工匠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在地磚表麵添加一層光滑的陶瓷釉麵,還有這種磚子可以做得更薄些,一旦完成就一起送過來。”
劉柘正想著術士相關的事宜,聽見朱瞻基提到新事物,略加思忖後點頭道:“釉麵與磚石結合應該可行,臣即刻讓人著手試驗。”
朱瞻基滿意地點點頭,交代完畢便不再久留。
水泥之事並不複雜,工藝簡單,隻要依計行事,很快就能完成。
他隻需等劉柘那邊燒製出樣品,試驗水泥強度後再做決定是否采用。
隨後便可安排建立專門的廠區,立刻投入量產。
至於最後提及的瓷磚,則是臨時興起的想法。
水泥雖實用,但在美觀上稍顯不足。
既然是打造世界第一門,外觀也得講究。
朱瞻基顯然不會僅限於水泥,而瓷磚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盡管它最初由意大利人發明,但對大明而言,仿製出來絕非難事。
畢竟大明的製瓷技術遠超西方。
他甚至已經盤算好,等工部研製出瓷磚後,皇家學院的五十六根石柱將全部換上特製的陶瓷飾麵,繪製上大明的人文與曆史。
如此一來,即使失去石柱,單憑瓷器的品質也不會失了氣派。
即便曆經千年,隻要無人刻意損毀,瓷器的堅韌性足以讓這一切完好留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不定還能流傳為一段佳話!
太子府內,
朱瞻基歸來時,日已西斜。
見母親張氏正在為父親朱高熾整理衣衫,看他一臉外出的模樣,顯然有所安排。
張氏似在叮囑些什麽,二人言笑晏晏,忽而察覺到門外窺視的朱瞻基。
張氏眸光一亮,急喚道:“兒啊,回來了!快來!”
“來了!”
應聲而出的朱瞻基笑容可掬地向二人問好,瞥了一眼父親後,悄聲問母親:“娘,這麽晚了?爹是要出門嗎?”
張氏一邊撫平朱高熾衣上的褶皺,一邊打量兒子,說道:“聽說有人給爹設了場文會,今日是頭一天,天氣正好,晚上又有月色,邀了幾位淮西名士,所以爹打算去了。”
“依我說,爹閑得慌,身子剛好些,就不該往外跑,在這寒冬臘月裏湊什麽熱鬧,這不是自討苦吃嘛?”
她語氣雖有幾分埋怨,但更多是對丈夫身體的憂慮。
丈夫好不容易靜養數日,如今又要參與文會,往後怕是又要忙碌了。
畢竟太子主持的文會,少不了有人借此與太子搭上線,免不了人情往來增多。
再加上各類宴席不斷,飲酒作樂頻繁,張氏怎能不憂?
朱瞻基聽罷,下意識望向父親,腦海中浮現幾日前父親提及舉辦文會的情景。
然而時間久了,此事已被他拋諸腦後,經母親提起才猛然記起。
“咳咳……”
朱高熾見兒子,輕咳兩聲以示提醒,顯然是不想讓朱瞻基將自己籌辦文會的事說破。
隨即衝朱瞻基努嘴,示意他安撫張氏。
默契達成,朱瞻基笑著勸道:“娘,這幾日爹都待在府中,也夠悶的,讓他出去散散心也好,隻要別多喝酒就行。”
“對對對!兒子說得對,少喝酒,少喝酒,我一定少喝!”
聽到這話,朱高熾趕忙站出,笑嘻嘻地承諾。
看到父子倆這般默契,張氏白了他們一眼,也不再多言。
朱瞻基聽罷此言,立刻轉移話題說道:“娘,我回來途中瞧見街邊有人售賣波斯貓,模樣甚是好看,您要不要?若要的話,我即刻命人為您購入一隻!”
波斯貓於唐朝時隨波斯商隊傳入中原,與本地貓不同,其體態優雅,毛發濃密鬆軟,深得貴族青睞,一度成為皇家貴胄的心頭好。
然而由於缺乏飼養與繁育觀念,這類貓逐漸流入民間,曆經數百年,已與原產波斯貓有所差異。
朱瞻基偶然間見到售賣純種波斯貓,一時未多留意,直至麵對母親才想起此事。
他認為若母親不反感養貓,買一隻倒也無妨,權當消遣。
張氏偏頭思索片刻後問:“這貓乖不乖?要是太吵鬧,我是不會要的。”
“大概挺乖的吧?”
朱瞻基語氣含糊,稍加思索後補充,“即便不乖也沒關係,要是您不喜歡,就給胡善祥養好了。”
張氏聞言頷首道:“也好,不過善祥這孩子懂事,你別讓她為難,要是她不願意,你可以找些大臣,把貓送他們算了。”
朱瞻基聽了眼皮微顫,心中暗歎:這母親真是想得出法子。
把貓送給大臣?這種操作簡直匪夷所思。
朱高熾在一旁聽著母子對話,忍不住搖頭輕笑。
張氏見狀冷哼一聲:“怎麽,你笑話是吧?我看不如也讓兒子給你買隻貓,整日纏著你玩。”
“萬萬不可!”
朱高熾趕忙擺手,接著說:“我一個大男人養貓算怎麽回事?養條狗倒還好,到時候我給它封個大學士,給你的貓封個將軍,你覺得如何?”
說完自己點頭附和,隨即轉向朱瞻基道:“兒子,你給娘買隻貓的同時,也幫我挑條狗,回頭我也好有個伴兒。”
朱瞻基目瞪口呆,不知自家這糊塗父親的話若是被楊士奇那幫大學士聽見了,他們會作何反應。
那些人辛苦多年才混了個大學士身份,而自己這位糊塗爹卻要直接給一隻尚且看不見毛的小狗封個大學士職位,實在荒唐至極。
然而他也清楚,自家愚笨父親所言不過是為了逗趣妻子,博她一笑罷了。
於是他馬上附和道:"好啊,我回頭讓張懋幫忙問問,看是否有人出售犬隻。
"
朱高熾聽後立刻滿意地笑了,說道:"嗯,你告訴他,一定要挑選外觀漂亮且溫順的狗!"
朱瞻基點頭,站在一旁的張氏聽見父與子這般商議,又要為家中增添一位新成員,不禁對丈夫投去一記白眼,道:"盡給兒子找麻煩!"
朱高熾聽罷略顯沮喪地說:"難道連讓我兒子養條狗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張氏冷哼一聲,說道:"行呀,那你自己養吧,我得走了,待會兒善祥那孩子要來找我打牌呢!"
朱高熾望著在兒子麵前絲毫不給自己麵子的妻子,也是一籌莫展。
喜歡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請大家收藏:()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