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周忱
字數:6560 加入書籤
忽而,朱瞻基想起一事,遂笑著說道:“爹,前幾日,我叫張懋替您尋覓的犬已找到,乃是一隻小白犬,據說來自奴兒幹都司以北,頗為稀奇,模樣亦十分乖巧,不知您何時想讓我送至府上?”
“狗麽?”
朱高熾聞言愣了一下,這才憶起確曾囑咐兒子為自己覓得一隻犬。
然他不過隨意一提,並未在意,如今聽說真的尋到了,不禁啼笑皆非:“你怎生真給我尋來一頭?你看我此刻像有餘暇養狗的模樣否?”
“無妨,您若無暇,可效仿娘親,命兩個小太監照料便是。”
朱瞻基滿不在乎地笑了笑,連貓主子都有兩個俏麗宮女侍奉,這狗斷不能低了身份。
朱高熾思忖片刻,點頭道:“宮中多的是太監宮女,安排兩個服侍犬兒自是無礙,你自行定奪便是,何時送來皆可,哦,對了!”
朱高熾頓了頓,又問:“我聽宮女提及,你上次播撒於暖棚中的種子已然抽芽,我過去瞧過,綠意盎然,此法確屬良策,如若推廣開來,百姓冬季亦能種植些許糧食,如此一年便可收獲兩茬,產量堪稱翻倍。”
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一個關於農業生產的故事。
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打算利用溫室大棚種植糧食作物,但朱瞻基認為這並不劃算,因為糧食不像蔬菜那樣容易腐壞且能賣高價,而溫室大棚的成本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過於高昂。
盡管如此,父子二人還是來到了溫室大棚查看情況。
朱高熾對剛長出來的幼苗表現出濃厚興趣,而朱瞻基則耐心地解釋了黃瓜等作物從播種到結果需要的時間。
整個場景生動展現了古代農業技術的應用以及父子間的互動。
“你這孩子,可得留點神,這些幼苗珍貴得很!”
朱高熾瞧見朱瞻基一把抓起一株苗來回搖晃,心痛得不行,趕忙拉住他的手,阻止他繼續折騰,並略帶責備地說:“都七八十個日子了,雖說確實時間長了些,不過一月能嚐到黃瓜也是美事一件。
外麵的黃瓜現在值五兩銀子一根呢,要是這樣,我們家往後就能白吃啦!”
“您高興就好!”
朱瞻基笑著回應。
……
次日清晨,關於報紙的話題仍在擴散,第二期報紙如期而至。
經過首次的轟動,第二期的內容顯得相對平和。
主要集中在時政方麵,朱瞻基隻準許刊載幾則朝廷賑災的消息。
隨著天氣轉冷,近來大明北方不時傳出雪災的消息。
這類事件都是當務之急,畢竟一旦遭遇雪災,輕則毀屋,重則掩埋人命。
好在這年冬天戶部資金充足,有紀綱打下的基礎,加上售賣玻璃所得收益,最近羊毛貿易也開始獲利。
可謂自大明立國以來,戶部今年冬天過得最為舒坦。
因此,麵對各地請求賑災的奏章,隻要問題不是特別嚴重,朱瞻基都會予以批準。
同時,大批監察禦史被派往各地。
這些人的職責是公開監督賑災事務,防止有人中飽私囊。
背地裏,朱高熾那邊的記者隊伍也已集結完畢,在簡單培訓後,朱瞻基便讓他們隨賑災事務奔赴各地,暗間,核實賑災工作的實際情況。
乾清宮內。
朱瞻基正忙著處理當日公務。
“殿下,如今因暖房修建,應天府的難民數量大幅下降,雖仍有外地難民湧入,但問題已不大。”
楊士奇呈上處理完畢的一份奏折。
朱瞻基隨意翻閱一番,沉思片刻後問楊士奇:“近來各地雪災頻發,朝廷雖已派人賑災,監察禦史也派出不少,但他們隻盯著賑災款項,難免有人隱瞞災情。
我想派一位欽差大臣統籌全局,巡視各地,不知殿下以為如何?”
楊士奇稍作驚訝,隨即點頭道:“不知殿下打算派誰前去?”
皇帝派遣欽差巡視全國並非罕見之事,每年朝廷都會指派幾位官員前往不同地區考察實情。
然而,欽差的人選至關重要,不僅要求為京官,且職位需在三品以上。
朱瞻基略作沉思,腦海中早已浮現一個人選——顧佐,正是他父親之前提及的應天府尹。
據其父所述,此人為人可靠,且近年來頗受好評。
朱瞻基亦有意提拔幾位親信,經過查閱顧佐的相關檔案後,確認此人確有潛力。
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這些信息未必全麵。
借此次巡查雪災的機會,正好能深入了解顧佐的能力。
同時,他還部署了一些秘密調查員分散至各地,收集一手情報。
一旦將這些資料與顧佐所見所聞對照分析,便能更準確地判斷其是否適合重任。
想到此處,朱瞻基轉向楊士奇問道:“你覺得顧佐這個人怎麽樣?”
“顧佐啊……”
楊士奇稍加思索後點頭稱道,“他清正廉潔,深受百姓愛戴,現居要職,無論資曆還是能力都很匹配。”
聽罷,朱瞻基滿意地點點頭,說道:“那就派他去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待會兒會寫奏章呈報給皇祖父,重點檢查受災嚴重的區域,同時也走訪其他未受災地區,防止有人虛報或隱瞞災情。”
“遵命!”
楊士奇剛答應完,又猶豫片刻,再次行禮道:“太孫殿下,說到顧佐大人,臣這兒剛好有他昨日遞交的一份奏折。”
說完,他迅速從桌上取來折子遞給朱瞻基。
待朱瞻基展開細讀,楊士奇補充道:“這件事還跟新近問世的報紙有關。
自從報紙發行以來,太孫殿下調遣的錦衣衛使應天秩序顯著改善,顧佐出於好奇外出巡查時,在幾個平民區意外發現多處房屋損毀。”
朱瞻基眉頭微蹙,追問:“具體有多少房子倒塌?有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京城乃天下之根本,每一件關乎民生的小事,皆需謹慎對待。
即便隻是一點細微的變化,也可能引發巨大的波瀾。
前些時日,難民潮湧入此地,已是令人頭疼。
朱瞻基費盡心力才妥善安置了他們,可不曾想,接踵而至的是連片房屋坍塌的事件。
若僅是一兩處倒也罷了,世間萬物皆有定數,意外難以避免。
然而,楊士奇話中之意顯然並非如此。
“目前已有七八十間房屋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大部分不過是圍牆或屋簷之類,因年久失修,加之近期應天連續降雪與狂風,致使其倒塌;而嚴重受損的也有三十幾間,傷亡人數接近五十。”
稍作停頓後,楊士奇續道:“經顧府尹調查,平民居住區仍存大量類似狀況的建築,一旦遭遇強風大雪,後果不堪設想。”
朱瞻基聽罷眉頭微蹙,意識到此事並不簡單。
應天府曆經歲月洗禮,留存諸多古舊宅邸。
尤其平民聚居之地,長期被忽視。
偶發幾起房屋垮塌,往往無人過問,即便有人因此喪生,也多是草草埋葬了事。
畢竟,平民區住的盡是貧苦之人,既無利益可圖,又缺乏影響力。
能在這一時代替他們發聲的官員,實屬罕見。
從楊士奇的表情來看,哪怕是他這樣的人,若非朱瞻基提及顧佐的名字,恐怕也不會主動關注這件事。
畢竟眼下,餓死的難民比比皆是,雪災頻發,房屋坍塌屢見不鮮。
至於其他官員,則更是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早已習以為常。
思索片刻,朱瞻基囑咐道:“今後但凡涉及百姓安危之事,無論大小,均須優先處理。”
楊士奇聽聞此言,頓時警覺起來,明白這是朱瞻基對他提出的警告,遂立即表態:“臣領命!”
“嗯。”
瞧見楊士奇的態度,朱瞻基滿意地點點頭,繼而說道:“另外,讓顧佐著手啟動欽差事務,並從應天開始清查此類房屋的數量及各街道巷弄的通行狀況,將數據詳細記錄,整理成文呈報。”
楊士奇正欲領命,朱瞻基卻又加了一句:“對了,楊士奇,你親自去把工部左侍郎周忱請來,我有任務交給他。”
“遵旨!”
楊士奇聽見朱瞻基吩咐他親自去召周忱前來,心中不禁暗自苦笑。
這位太孫殿下雖未直言,卻已用最溫和的方式點醒了他。
讓一位內閣大學士去做尋常差事,分明是在提醒他不要忘了根本。
細思之下,楊士奇亦覺此事自己確有失察之處。
稍作沉吟,他便恭敬地行禮道:“臣楊士奇,謹遵太孫殿下教誨。”
“嗯,去罷。”
朱瞻基應得輕描淡寫,轉而埋首處理事務。
周忱聞訊即刻趕來,雖對楊士奇親自召見感到詫異,但依舊畢恭畢敬地向朱瞻基請安。
朱瞻基抬眼瞧著他那身新製的緋色官服,語氣含笑說道:“這顏色襯你,比從前更添幾分氣度。”
周忱聽罷連忙稱謝,言辭間滿是感激。
由五品升至三品,不僅是職位上的躍升,更是身份與地位的顯著變化。
這身新衣不僅彰顯了他的成就,更承載著太孫殿下的厚望。
如果非要以一句來概括緋衣與青衫的不同,或許就是“氣質上的高下立判”
吧?
幾句簡單的客套之後,朱瞻基借著給周忱賜茶的機會,稍作寒暄,加深彼此間的情誼,隨後便直入主題:“近來在工部,還習慣否?”
周忱聽聞詢問,急忙笑著回道:“多謝太孫殿下掛念,一切都挺順利。
黃尚書對我多有提攜,同僚之間也沒有刁難,我的指令他們都能及時執行,各類事務也處理得井井有條。”
朱瞻基聽罷點點頭,對周忱能在工部迅速站穩腳跟感到滿意。
不過這中間離不開朱瞻基暗中支持。
即便如此,工部雖位階不高,卻是六部之一,黃福的能力不容小覷。
若無真才實學,哪怕朱瞻基替周忱撐腰,他也難以如此快速地融入其中,更有可能被黃福利用。
然而周忱此言顯然表明,他已經掌控了工部的核心權力。
所謂一應事務處理妥當,分明是在向朱瞻基暗示:您交給他的任務已完成,今後若有事需要安排,盡可交付於他。
喜歡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請大家收藏:()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