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一曲濤聲起 羌笛破祭空

字數:4273   加入書籤

A+A-


    chter 789: a  fte transfors to a ater sord
    那白鶴翩躚掠過碉樓頂時,左翼舒卷如雲,忽現兩幅青綢懸空,右幅繡就“釋比吟江”四字鎏金大篆,左幅書著“玉笛鎮瀾”八個銀鉤鐵畫。人群中驚呼聲未落,雲端已飄落一位雪鬢霜髯的老者,廣袖翻飛間似有星鬥隱現,恍若太華仙人禦氣而來。
    老者枯槁的手掌虛空一引,碉樓前三十六位樂師懷中羌笛竟掙脫掌握,淩空懸浮自鳴。刹那間,宮商角徵羽五音齊鳴,十二麵神鼓應聲雷動,鼙鼓轟鳴如青衣江水倒卷。更奇的是,那聲波竟具象化為玄色符文,在火刑柱上空織就九嶷山圖,將“竟陵七友”周身業火淬煉成冰藍色的鳳凰虛影。
    “釋比吟江破鴻蒙,羌笛鎮瀾裂九嶒。”
    隨著老者吟誦,十二神鼓突然騰起十二道青銅光柱,與青衣江濤聲共振出禹貢古調。眾人但覺地脈震顫,青石板下湧出八百裏青衣江水氣,在祭壇上空凝結成一柄威力無窮的“劍”形圖案,向著七友斬去。
    “十二神鼓通三界,音舞漫卷星河動!”
    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火刑柱被那柄水劍斬斷,七友掙脫束縛。“嘩啦”一聲,水劍消散,從天而降,最終將他們身上的火焰也被盡數澆滅。
    竟陵七友,得救了。
    “是仙尊,他怎麽來了!”下方的羌民無不歡呼雀躍,同時也疑惑不解。
    可想而知,及時出手救助七友的老者,便是青羌武學第一人,詩仙渠。他所施展的武學修為及招式,便是“釋比吟江”和“玉笛鎮瀾”的真正威力與完美釋意。
    “一曲濤聲貫長虹,一劍光寒三千州。神威豈止人間事,半入雲端半祭空。”大長老磐嶽耆低聲吟誦此詩,刹那間,瞳孔急劇收縮如針芒,手中法器“當啷”一聲墜落在地,失聲道“詩仙渠?!這七人分明是我羌部仇敵,你緣何要出手搭救?!”
    “大長老,這七人你動不得!”詩仙渠足尖輕輕一點,若一片鴻毛從玄鶴背上飄落於祭壇中央,十二道神鼓發出的聲浪,化作靈動的遊龍,自動在其周身匯聚形成磅礴的氣旋。
    為何動不得?!
    大長老磐嶽耆即便心中憤懣難平,但在詩仙渠那令人膽寒的絕對實力麵前,也隻能強壓怒火,斟酌言辭道“仙尊,我深知你已然修成那傳說中的音波禦氣奇術,堪稱青羌有史以來武學造詣登峰造極之人。然而,這竟陵七友妄圖破壞我三部羌民數百年來的和諧局麵,實在罪無可恕。哪怕羌王親臨,想來也不會姑息他們!”
    詩仙渠悠悠輕撫胡須,指尖在羌笛上緩緩摩挲。陡然間,笛孔之中奔湧出滾滾濤聲,似江水的怒潮,向著磐嶽耆激射而去,冷冷道“老匹夫,今日在場人多,本尊且給你留些顏麵,接下來的話,便隻你我二人能夠聽聞。”
    稱呼驟變,一個從“詩仙渠”成了“仙尊”,盡顯尊崇;一個從“大長老”淪為“老匹夫”,滿含輕蔑。
    磐嶽耆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如紙,還欲垂死掙紮“仙尊可知道這七人……”
    詩仙渠大手猛地一揮,霸氣截斷磐嶽耆的話語“這七人是何來曆,你無需提醒。但我得提醒你,三年前你於青衣江中遊暗中布設十二道水鬼索之事,可還記得?!倘若你記性欠佳,本尊倒不介意將此事公之於眾,傳至其他二羌耳中,且看你能否承受得住他們的滔天怒火!”
    磐嶽耆聽聞此言,驚恐得險些癱倒在地。從其失態的表現便可看出,詩仙渠所言句句屬實。
    這般陰損缺德之事,竟被青羌第一人洞悉,實在可怖。
    良久,磐嶽耆才從極度驚恐中回過神來,囁嚅著嘴唇,滿心不甘地說道“既然仙尊特意提點,我自當遵從。隻是這七人若不死,我又該如何向族中眾人交代?!”
    “這個簡單!”詩仙渠驀然將玉笛插入祭壇裂縫,整座碉樓瞬間劇烈震顫起來,恨不得立刻山崩地裂。
    而此刻,七友腳下竟緩緩浮現神秘星陣,與地麵上的法器以及大長老磐嶽耆腰間玉佩遙相呼應,祭壇中央的火塘猛地噴出十丈火柱,將幾種奇異詭譎的圖案投射於雲端。
    “這……”人群中爆發出一道震驚的呼喊,“他們怎會與我羌族的‘十二都天神煞箭’有所關聯?!”
    緊接著,便有人連聲附和“是啊,如此看來,他們並非罪人,反倒是我們的貴客啊!”
    “怪不得方才火祭之時,他們皆能毫發無損。”
    順帶一提,這“十二都天神煞箭”,實則是羌族千百年口耳相傳的綺麗傳說——
    自鴻蒙初辟、上古肇始之際,“十二都天神煞箭”便被羌族尊為護族的無上秘寶。其蘊藏的神秘偉力,若破曉曙光,足以庇佑羌族在歲月的驚濤駭浪中,跨越無數艱難險阻,曆經重重生死劫波,延續部族的命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悠悠千載,這傳說大多隱匿於泛黃卷帙,或流於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其真容仿若迷霧中的幻影,無人得以親見。
    在羌族的古老傳統裏,但凡與“十二都天神煞箭”產生關聯者,若為羌民,族中便會傾盡全力加以栽培,令其為青羌效力,共同維係三羌之間的和諧穩定,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與平衡;若來自其他勢力,三羌部落皆不可與之結仇作對,反倒要虛心聆聽其諫言,博采眾長,完善自身。故而,不管產生聯係的人出自何方勢力,皆被認為是“十二都天神煞箭”在人間選中的使命繼承人。
    而今,竟陵七友與這天神煞箭的神秘圖案產生奇妙共鳴,眾人的態度瞬間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轉變。
    大長老磐嶽耆仰首凝視著雲端那如夢似幻的奇異圖案,臉色青一陣白一陣,變幻不定。心中縱有千般怨懟、萬般不甘,可在詩仙渠那磅礴撼嶽的威懾力下,就如螻蟻麵對巨龍,根本不敢再有絲毫輕舉妄動。
    詩仙渠目睹這一切,微微頷首,目光徐徐掃過竟陵七友。刹那間,眼眸深處閃過一抹難以察覺的欣慰。
    “你們既與‘十二都天神煞箭’緣分深厚,便隨我返回王都,於靜謐之地潛心參悟其中的深邃奧秘,莫負這莫大機緣與天賜使命。”詩仙渠的聲音清晰地傳至眾人耳畔,餘音嫋嫋,不絕於耳。
    竟陵七友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心領神會,心意相通。緊接著,他們整齊劃一地向詩仙渠拱手行禮,動作中滿是誠摯與敬重,以表深深的謝意。
    磐嶽耆滿臉苦澀,心中暗道“可惡!就這麽放他們走,著實心有不甘!但仙詩渠執意護著他們,所有計劃也隻能就此擱置。罷了……隻能尋機再向使者解釋了……”
    詩仙渠帶著竟陵七友離開後,磐嶽耆的臉色愈發陰沉。他匆匆回到自己的居所,從隱秘的暗格中取出一塊散發著幽光的玉佩,低聲念起晦澀的秘語。
    不多時,室內突然閃現出一個黑色的身影,聲音冰冷而威嚴“事情辦砸了?!”
    磐嶽耆撲通一聲跪地,額頭冷汗直冒“使者恕罪,詩仙渠突然插手,他知曉我三年前在青衣江的秘密,我實在不敢輕舉妄動。不過,詩仙渠說‘竟陵七友’與‘十二都天神煞箭’有關聯,族人們態度都變了……”
    那身影冷哼一聲“‘十二都天神煞箭’?不過是個傳說,他定是用了什麽邪術迷惑了族人。你即刻暗中調集精銳人手,尾隨他們前往王都,找機會跟蹤‘竟陵七友’。最重要的是,要讓海寶兒陷入被動。此事絕不能讓詩仙渠察覺。若辦不成,你知道後果。”言罷,人影消失。
    磐嶽耆咬咬牙,起身開始秘密安排人手。
    行至半途,詩仙渠驟然停下腳步,神色間浮現一抹凝思,緩緩開口“諸位小友,本尊心中一直藏著個疑竇,盼能得解。火祭之時,你們引火焚身,卻安然無恙,此中緣由,究竟為何?!”
    竟陵七友聞言,彼此交換了幾眼,眼中皆是茫然。少頃,七友中的沈約握緊手中長劍,劍身輕顫,與他內心的忐忑共鳴。他微微欠身,恭謹回應“仙尊,此事我等同樣深感費解,著實難以言明其中緣由……”
    喜歡禦獸譜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禦獸譜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