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論文發表
字數:3032 加入書籤
縣醫院的打字室裏,沈明蘭看著剛打印好的論文稿,指尖在“西山野生藥材人工培育經驗總結”的標題上停留。油墨的氣味混著靈泉草的清香,她故意在稿紙邊緣噴灑了稀釋的靈泉液——這種液體能讓紙張纖維膨脹,在掃描時產生像素偏差,掩蓋關鍵數據。
“小蘭,”打字員小王遞來校樣,“這‘九蒸九曬’的‘曬’字,是不是該用繁體字?”
“就用簡體,”沈明蘭笑道,“我們寫的是‘土經驗’,太文縐縐的反而不像。”她用紅筆在“靈泉”二字上畫圈,改成“山露”——這是沈家內部對靈泉的代稱,外人隻當是普通山泉水。
論文投稿前的最後一次校對在沈家地窖進行。沈默軒戴著老花鏡,逐字審閱:“‘根係發育異常’要改成‘根係健壯’,‘抗蟲性顯著’換成‘偶有蟲蛀但不影響’。記住,我們是‘土法子’,不能顯得太‘科學’。”
沈明輝指著數據表格:“二叔,發芽率98是不是太誇張了?改成75吧,再在備注裏寫‘受天氣影響’。”他用靈泉墨水在“天氣”二字下點了點,這種墨水在紫外線燈下會顯現真實數據,但在普通光線下隻是普通批注。
論文寄出半個月後,《中醫雜誌》的編輯來信:“貴稿所述‘山露浸泡育苗法’頗具新意,但缺乏對照組數據,建議補充實驗記錄。”沈明蘭看著信,嘴角微微上揚——這正是她預料到的“挑戰”。
“明輝,”她撥通木材廠的電話,“該啟動‘對照組計劃’了。”
三天後,沈明遠帶著工人在西山腳下搭建了兩個並排的育苗棚。左邊的棚子用靈泉礦石鋪底,右邊的則是普通土壤。沈默軒親自播下種子,左邊用靈泉霧灌溉,右邊用自來水。“記住,”他對負責記錄的陳建國說,“右邊的棚子每天多澆一次水,人為製造‘生長差異’。”
對照組實驗進行得如火如荼時,縣科委突然介入。張主任帶著兩名技術員闖入育苗棚,手裏揮舞著《科研項目監督管理辦法》:“沈老先生,聽說你們在搞‘秘密實驗’?”
“哪有什麽秘密,”沈默軒笑道,遞上用靈泉草編織的坐墊,“就是幫中醫院育點苗,您看這棚子,敞亮得很。”他故意讓坐墊蹭過張主任的褲子,靈泉草的絨毛粘在布料上,能幹擾人體靜電場,讓對方的注意力難以集中。
技術員小李拿著土壤檢測儀在棚內走動,儀器忽然發出警報。“看!”張主任指著屏幕,“左邊土壤的微量元素超標!”
“那是我們撒了草木灰,”沈明遠適時出現,手裏提著個糞桶,“老農用的‘土肥’,氣味大了點,效果好。”他揭開桶蓋,靈泉混合腐葉的臭味撲麵而來,張主任和技術員紛紛後退。
對照組數據最終匯總成表時,左邊棚子的發芽率被人為調低至78,右邊65。沈明蘭在論文的討論部分寫道:“山露浸泡可提升發芽率13,但受限於傳統工藝,穩定性不足。”這組數據既符合“土法”的不完美,又暗示了靈泉的實際效果。
論文在《中醫雜誌》第四期發表那天,沈明蘭在縣醫院的訂閱室看到了樣刊。她翻到自己的文章,配圖是陳建國拍攝的育苗棚照片,左邊棚子的靈泉礦石被偽裝成普通石塊,右邊的雜草比左邊茂密——這是故意為之的“自然狀態”。
“沈護士長,”小王湊過來,“你這論文寫得真好,就是這‘山露’到底啥東西?”
“就是西山的露水,”沈明蘭笑道,“老農們說,用荷葉接的露水最幹淨。”她合上雜誌,指尖劃過作者簡介裏的“西山民間醫藥研究會”——這個虛構的機構地址,實則是木材廠的廢舊倉庫。
論文發表後,省農科院發來邀請函,邀請沈默軒參加“傳統醫藥現代化”研討會。沈家在地窖召開緊急會議,沈默軒看著邀請函上的燙金大字:“這是機會,也是考驗。明蘭,你代替我去,記住三個字:‘裝糊塗’。”
研討會在省城的招待所舉行,沈明蘭穿著洗得發白的藍布衫,胸前別著縣醫院的工作牌。她的發言被安排在下午,前麵的專家們大談“分子機製”“基因表達”,輪到她時,會場裏已經有一半人在打盹。
“我沒啥文化,”她打開用報紙包著的講稿,“就是跟著二叔在山裏轉,看老農們怎麽種藥。他們說,育苗要‘看天看地看人心’——天是節氣,地是水土,人心是……”她故意停頓,從口袋裏掏出個布包,裏麵是曬幹的靈泉草,“是對藥材的敬畏。”
台下傳來稀稀拉拉的掌聲,有人小聲說:“這算什麽科研成果?”
沈明蘭不慌不忙,展開一張手繪圖,上麵畫著老農背著竹簍在西山采藥的場景,角落裏藏著沈家的暗號——竹簍的紋路是靈泉波動的頻率。“就說這黃芪吧,”她指著圖,“老農用山露泡種子,泡的時候要念‘青苗咒’,其實就是數數,從一到一百,不多不少。”
研討會結束後,省農科院的李教授攔住她:“沈同誌,你那‘青苗咒’其實是控製浸泡時間吧?”
“您真聰明!”沈明蘭笑道,“老農們不認字,就用數數記時間。”她從包裏掏出兩顆靈泉糖,“嚐嚐,西山的野果做的,甜。”
李教授接過糖,忽然注意到糖紙圖案與沈明蘭講稿上的竹簍紋路一致。他剛要開口,一陣眩暈襲來——靈泉糖裏的微量成分讓他扶著桌子站穩。“可能是低血糖,”沈明蘭適時遞上溫開水,“您多休息,我先回去了。”
論文發表後的三個月裏,沈明蘭陸續收到二十多封讀者來信,詢問“山露浸泡法”的細節。她讓陳建國用不同的筆跡回信,內容均為“因地製宜,靈活掌握”,並附上西山地形圖——圖上的靈泉水源被標為“危險區域,禁止靠近”。
深秋的某個夜晚,沈明蘭在醫院值班室整理讀者來信,發現一封沒有郵戳的信。拆開一看,裏麵是張泛黃的紙,上麵用毛筆寫著:“山露非露,靈泉為根,望善用之。”落款是“西山老農”。她握著信紙,忽然想起沈默軒說過,沈家的秘密就像蒲公英的種子,看似四處飄散,實則落地生根,隻有真正的守護者才能看懂。
喜歡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請大家收藏:()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