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縣城買房

字數:2225   加入書籤

A+A-


    沈默軒站在縣中心的空地上,看著推土機碾過雜草叢生的地塊。地表的紅土被翻起,他用皮鞋踢了踢,露出底下的靈泉礦石碎末——這是提前埋好的“地質異常”偽裝,能讓地質勘探報告顯示“地下含硫量過高”,避免地基深挖時暴露空間入口。
    “沈老板,”房產中介王經理遞上圖紙,“三層小樓,帶地下室,完全按您的要求設計。不過這地下室要挖五米深,縣建委說不符合民用標準。”
    “我打算做酒窖,”沈默軒笑道,從口袋裏掏出個鐵皮盒,裏麵是靈泉醃製的陳皮,“老祖宗傳的釀酒方子,得用深窖。”陳皮的香氣混著靈泉的清冽,王經理不自覺湊近,眼神變得混沌:“也是,老工藝講究這個。我去和建委說說,就說您這是‘民俗保護項目’。”
    買房的關鍵在於地下室的隱蔽性。沈默軒早已讓沈明遠從空間運來靈泉鬆木,表麵用焦黑的桐油塗抹,偽裝成“百年老木”。這些木梁將作為地下室的承重結構,內部中空,藏著靈泉動力裝置的備用模塊。
    “明輝,”他對著對講機,“讓陳建國帶著工人連夜施工,地下室牆壁用‘三明治’結構——外層紅磚,中間靈泉礦石,內層混凝土。”
    “明白,”沈明輝的聲音傳來,背景是木材廠的鋸木聲,“我讓他們用舊報紙糊滿牆麵,假裝是‘省錢的土辦法’。”
    房屋建造期間,沈家麵臨多重考驗。某天,隔壁鄰居李大爺看見工人搬運靈泉鬆木,好奇地問:“這木頭怎麽泛著藍光?”
    “您眼神真好!”沈明遠立刻答道,故意將鬆木傾斜,讓表麵的桐油反光,“這是從西山老窯淘的‘陰木’,據說能辟邪。李大爺要不給您家也弄兩根?”
    李大爺忙擺手:“不了不了,我可不敢碰這‘陰物’。”
    縣建委的質檢人員來驗收時,沈默蘭帶著他們參觀一樓的“民俗展廳”,展示著偽造的“紡織老物件”——木梭、紡車、染缸,表麵布滿刻意做舊的痕跡。“這些都是祖上留下的,”她笑道,“地下室打算做個民俗博物館,讓後人看看老手藝。”
    質檢人員被展廳的“文化氛圍”吸引,匆匆看了眼地下室就蓋章通過。沈默軒趁機塞給對方兩盒靈泉蜜餞:“一點土特產,不成敬意。”蜜餞中的靈泉成分能輕微幹擾人的記憶力,確保質檢報告不會提及地下室的異常深度。
    房屋封頂那天,沈家在地窖召開臨時會議。沈默軒看著地下室的入口設計——偽裝成老式灶台的旋轉機關,灶王爺畫像的眼神始終指向正確的轉動方向:“記住,每次進入空間後,要用靈泉霧氣噴灑入口,消除腳印和指紋。”
    “二叔,”沈明蘭舉起一串鑰匙,“地下室的門鎖用的是‘魯班鎖’,沒有固定鑰匙,每次開門都要按不同順序轉動齒輪。”她展示著鎖具的複雜結構,實則內部藏著靈泉礦石感應裝置,隻有沈家血脈的體溫才能觸發。
    搬家前夜,沈默軒親自將空間入口的坐標從舊地窖遷移到新房地下室。他跪在靈泉邊,用玉佩劃出古老的符文,水麵泛起漣漪,映出新房的三維模型。“老祖宗保佑,”他低語,“讓秘密在新的土壤裏紮根。”
    喬遷之日,縣領導紛紛前來道賀。沈默蘭在客廳展示從空間取出的“古董家具”——表麵斑駁的酸枝木家具,實則是空間速生林的產物,用靈泉加速老化。“這些都是我爹用‘土法’做的,”她笑道,“現在的年輕人,沒幾個願意學了。”
    副縣長摸著家具上的蟲蛀痕跡,感慨:“這樣的老手藝,確實該保護。沈老板,以後這房子能不能作為‘傳統文化保護點’?”
    “求之不得,”沈默軒立刻答道,“正好讓更多人了解傳統工藝。”他知道,掛上“文保”牌子後,新房將獲得額外的保護,任何改建都需層層審批,為秘密再加一道屏障。
    深夜,沈默軒站在地下室,看著入口機關緩緩打開。靈泉的微光映著他的白發,玉佩在胸前發燙,仿佛在確認新的守護據點。他摸出祖譜殘頁,上麵新破譯的文字寫著:“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這正是沈家在縣城買房的最佳注腳。
    遠處,紡織廠的燈光依舊亮著,合資公司的織機聲混著新房的甲醛味,編織成改革開放初期的獨特旋律。沈默軒知道,這座三層小樓不僅是沈家的新家,更是秘密進化的裏程碑。就像靈泉在地下蜿蜒,沈家的根須正穿透紅土,在時代的基石裏尋找更穩固的支撐。
    喜歡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請大家收藏:()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