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賬目審計
字數:3317 加入書籤
縣審計局的二次檢查來得比預期更早。當王科長帶著兩名審計員再次踏入紡織廠時,沈承光正在車間指導工人用靈泉草編織“仿古包裝”——這是應對外貿訂單的新偽裝,草繩內部藏著靈泉礦石碎片,能屏蔽運輸途中的能量檢測。他抬頭看見審計車,指尖的靈泉檢測筆顯示對方攜帶了更精密的設備:便攜式光譜分析儀和數據恢複工具。
“承光,”沈默蘭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按‘雙賬本’計劃,你帶審計組去看‘公開賬’,我和你爺爺應付‘曆史賬’。”她的語調平靜,卻在袖口處露出靈泉草手環——這是啟動應急程序的暗號。
審計組首先要求查看電子賬。沈承玉在機房假意調試服務器,實則用靈泉霧氣幹擾硬盤磁頭,當小吳插入數據恢複設備時,屏幕上跳出“硬盤物理損壞”的提示。“昨天剛壞的,”她抱歉地笑,“正在聯係廠家維修。”
王科長皺眉:“那就看紙質賬,從建廠初期開始。”
沈默軒坐在會議室,麵前擺著三個鐵皮箱,箱蓋上的銅鎖刻著“機密”二字。“王科長,”老人咳嗽兩聲,沈明輝及時遞上靈泉潤喉糖,“這些是1960年代的老賬,按規定該進檔案館了,要不是你們來,我都舍不得拿出來。”
第一箱打開,泛黃的紙上記錄著“第三生產隊副業組”的收支,收入項是“野菜醃製收入”“木器加工收益”,支出項詳細到“趙鐵柱家借糧十斤”。小吳翻到某頁:“沈廠長,1962年的‘靈泉村集體分紅’是什麽?”
“哦,”沈默蘭接過話頭,“那是我們老家的小名,當年用後山野菜醃製成‘靈泉菜’,換了糧票分給社員,大家就把後山叫‘靈泉村’。”她適時展示一張泛白的照片,背景是模糊的後山,人群中年輕的沈默軒抱著陶罐,“您看,這是當時的‘分紅大會’。”
審計員們湊近照片,靈泉霧氣處理過的相紙讓圖像細節模糊,隻能看到“靈泉菜”的字樣。陳建國適時端來茶水,茶杯是用靈泉鬆木雕刻的,表麵的年輪圖案實則是空間坐標的偽裝。“嚐嚐我們的‘靈泉茶’,”他笑道,“後山采的野茶,提神。”
第二箱賬本記錄著改革開放初期的“紅星家庭養殖場”賬務。沈明輝指著“豬肉特供”條目:“當時縣招待所指定我們供應豬肉,每筆記錄都有所長簽字。”簽名用靈泉墨水書寫,遇水會顯現出“機密勿查”的警告,卻在普通光線下顯得模糊不清。
小吳忽然指著“木材廠技術支援”條目:“這裏提到‘靈泉鬆木’,是什麽品種?”
空氣瞬間凝固。沈默軒看向陳建國,後者正用刻刀在會議室桌上雕刻“鎮宅符”——這是用靈泉鬆木製作的幹擾器,能扭曲電子設備的檢測結果。“一種西山土產的鬆木,”沈明輝答道,“紋路漂亮,適合做家具,現在已經絕種了。”
第三箱是合資企業時期的賬務。沈默軒親自翻開賬本,指著“技術服務費”欄目:“這些是付給‘西山匠人’的傳藝費,陳立行的公司想學我們的織錦工藝,可惜他們沒那個耐心。”賬目中夾雜著偽造的“匠人收據”,收款人簽名是沈家子弟的化名,如“周木生”“吳石匠”等。
審計持續到黃昏,王科長揉著眼睛站起來:“沈老爺子,你們的賬……太‘原生態’了,很多條目得找專家解讀。”
“都是些老黃曆,”沈默軒笑道,示意沈承光端來靈泉蜜餞,“現在年輕人看不懂,我們老頭子卻記得清。王科長要是需要‘翻譯’,隨時叫我。”蜜餞中的靈泉成分讓審計員們放鬆警惕,小吳甚至把賬本上的“靈泉”誤記為“鄰村名”。
當晚的家族會議上,沈默軒看著監控裏的審計局大樓,對沈承光說:“知道為什麽用‘原生態’賬本嗎?因為越原始的東西,越難用現代技術驗證。就像你太爺爺當年用算盤記賬,反而成了最好的防火牆。”
“爺爺是說,”沈承光若有所思,“秘密的保質期,藏在時代的褶皺裏?”
“聰明,”沈默蘭讚許,“當年你父親用手工記賬應付公社查賬,現在我們用老賬本應付審計,本質是一樣的——讓秘密與時代同步老化。”
陳建國忽然開口:“當年我在木材廠偽造‘雷擊木’,現在給審計員端靈泉茶,偽裝的形式在變,核心都是‘用已知解釋未知’。”
沈明輝點頭:“就像靈泉鬆木,在六十年代是‘辟邪木’,在八十年代是‘複古材料’,現在成了‘絕種木材’,每個時代都有對應的解釋。”
沈默軒看著眼前的晚輩們,想起大饑荒年代兄妹幾人在地下室分食靈泉紅薯的場景。那時的沈家如同脆弱的幼苗,如今已能在審計風暴中從容應對。“記住,”他敲了敲賬本,“每一筆假賬都是真曆史,每一次偽裝都是真生活。秘密不是負擔,是我們與時代共舞的腳步。”
三天後,審計報告公示。沈承光在縣審計局門口接過文件,“賬務合規”的字樣下,附注欄寫著“部分曆史賬目因資料原始,難以追溯”。他知道,這是沈默軒用“老匠人”的身份和靈泉草的香氣編織的保護網,讓秘密在“時代局限性”中存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回到地下室,沈承光將審計報告存入靈泉加密櫃,櫃中還存放著沈默軒的入黨申請書、沈明輝的“先進工作者”證書、陳建國的退伍軍人證——每一份證件都是偽裝的一部分,共同構成沈家的“公開曆史”。
“承光,”沈默軒遞來一本《公社往事》,書中夾著張泛黃的工分表,“下階段的考驗,是讓秘密融入‘正史’。這本書將捐贈給縣圖書館,工分表上的‘靈泉菜’會成為‘地方特色食品’的研究資料。”
少年翻開書頁,工分表上的“沈默軒”簽名旁,赫然蓋著“靈泉村副業組”的紅章——那是用靈泉樹脂特製的印泥,曆經歲月依然鮮豔。他忽然明白,沈家的秘密早已不是單純的隱藏,而是成為地方曆史的一部分,在研究者的筆下變成“民俗”“工藝”“時代記憶”。
深夜,沈承光站在空間的靈泉邊,將審計相關的假賬灰燼撒入水中。靈泉泛起漣漪,倒映出審計員們翻看賬本的畫麵,以及沈默軒年輕時在公社大會上作檢討的場景。他摸出玉佩,吊墜上的紋路與賬本上的“靈泉”二字隱隱呼應,仿佛跨越時空的對話。
“老祖宗,”他對著靈泉低語,“我們用三代人的時間,把秘密寫成了曆史。下一個考驗,又會是什麽呢?”
靈泉無聲流淌,水麵的漣漪漸漸平息,仿佛在回答:秘密的終極考驗,從來不是躲避,而是傳承。當沈家的每一代人都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織就新的偽裝,秘密便如同靈泉,永遠清澈,永遠生生不息。
喜歡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請大家收藏:()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