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回饋故土

字數:3142   加入書籤

A+A-


    沈清禾站在老家的田埂上,看著無人機群在天空中排出“靈泉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字樣。她身著改良的中式工裝,口袋裏裝著靈泉檢測筆,筆尖顯示土壤中的靈泉能量濃度為0.001——這是精心調試的安全值,既能促進作物生長,又不會觸發地質監測警報。
    “清禾姐,”沈明宇舉著攝像機跑來,他的鏡頭上蒙著靈泉草編織的遮光罩,“縣電視台的記者想拍攝‘古法育種’的過程,咱們真的要展示靈泉稻種嗎?”
    “展示的是‘改良老種’,”清禾微笑著從口袋裏掏出稻種,顆粒飽滿的稻種表麵覆蓋著靈泉草纖維,在陽光下呈現出自然的米黃色,“記得強調‘曆時十年複育’,把培育過程歸功於縣農科所的專家。”她知道,所謂“複育”不過是空間加速育種的偽裝,而“專家”是沈家資助的匿名研究員。
    奠基儀式在老家的曬穀場上舉行。沈默蘭作為“非遺傳承人”代表致辭,她的旗袍上繡著靈泉草的圖騰,每一針都經過能量中和處理:“靈泉稻種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這次回鄉建廠,就是要讓‘老種子’煥發新生。”
    縣領導握著沈承光的手,熱情洋溢地說:“沈教授的團隊能來咱們縣,是鄉村振興的大好事!不過聽說你們的‘古法灌溉’不用化肥農藥,這產量能有保證嗎?”
    “我們用的是‘五行相生’種植法,”沈承光指向遠處的仿古水車,水車內部的靈泉礦石正在釋放微弱能量,“通過水流與土壤的共振提升肥力,明代農官沈遇春的《靈泉渠考》裏有詳細記載。”他遞上偽造的古籍影印本,書頁間夾著靈泉草標本,“您看這‘以蟲治蟲’的圖示,正是我們的生物防治核心。”
    儀式進行到“稻種入田”環節時,省農業廳的檢測車突然駛入。清禾的靈泉檢測筆劇烈震動,顯示對方攜帶了高精度光譜分析儀。“沈小姐,”檢測員下車時晃了晃工作證,“有人舉報你們的種子涉嫌基因編輯,我們需要現場取樣。”
    人群中響起竊竊私語,沈明宇握緊攝像機,鏡頭對準清禾——後者卻依然鎮定,微笑著指向田邊的仿古祭壇:“正好請領導們參觀‘種子祭’儀式,這是我們從清代延續至今的傳統,每粒種子都要經過‘泉脈洗禮’。”
    祭壇上,陳建國穿著傳統祭服,手持沈默軒的舊鑿子,在靈泉鬆木牌位前喃喃自語。鑿子與木牌碰撞時,釋放出的微磁波幹擾了檢測員的設備,光譜分析儀的屏幕上頓時布滿雪花。“奇怪,”檢測員皺眉,“設備好像受潮了。”
    “祭壇附近有‘地脈靈氣’,”沈默蘭適時插話,遞上用靈泉草泡的茶,“老一輩人說,靠近祭壇的鐵器會失靈,您看這羅盤。”她指著祭台上的古董羅盤,指針正在無序轉動——實則是靈泉礦石的磁場幹擾。
    檢測員喝了口茶,忽然想起老家的祠堂,思路不自覺被打斷:“既然是傳統儀式,那我們改天再來吧。不過沈小姐,還是請盡快提交種子的基因檢測報告。”
    “當然,”清禾點頭,示意林夏將檢測樣本放入鉛盒——盒中襯著靈泉草,能在24小時內降解種子的能量標記,“我們會配合所有檢測,畢竟靈泉稻種是老祖宗的智慧,經得起科學檢驗。”
    危機暫時化解,示範基地的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沈家的施工隊在夜間施工,將空間的靈泉管道偽裝成“古代水利遺址”,用靈泉鬆木加固地基,表麵覆蓋著偽造的漢代墓磚。“這些磚上的‘靈泉’銘文,”陳建國對年輕工人說,“是我們用3d打印技術複刻的,記得在表麵做舊,要有千年風化的痕跡。”
    示範基地的核心區是座仿古四合院,表麵是“農耕文化展示中心”,地下卻是靈泉能量的調控樞紐。清禾在控製室裏看著屏幕,靈泉脈衝的頻率與老家的地質磁場完美同步,形成天然的能量屏障。“林夏,”她指著衛星地圖,“把基地的能量波動調成與隔壁縣的溫泉度假村一致,避免引起地質隊注意。”
    “已經同步了,”林夏展示著數據,“而且我們在基地周圍種植了靈泉草,它們的根係能吸收多餘能量,對外說是‘景觀綠化’。”
    回饋故土的不僅是農業技術。沈家在縣城開辦“靈泉傳統工藝學校”,教授木工、紡織、陶藝,實則是培養新一代的秘密守護者。沈明宇在學校擔任助教,他的第一堂課是“識別靈泉鬆木”:“同學們看這木紋,‘山水紋’代表樹齡超過百年,‘雲雷紋’是雷擊木的特征……”他知道,這些“鑒別技巧”其實是能量檢測的密碼。
    深秋的收割季,示範基地迎來首批靈泉稻的豐收。縣領導站在稻田邊,看著金燦燦的稻穗驚歎:“這產量比普通水稻高50,真是奇跡!”
    “是老祖宗的庇佑,”清禾遞上剛收割的稻穀,顆粒上的靈泉草纖維已自然脫落,“我們隻是按古法種植,沒想到效果這麽好。”她的檢測筆顯示,稻穀的能量殘留已低於安全閾值,可放心流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收割後的稻田裏,沈家子弟連夜埋設“地脈監測儀”——實則是靈泉能量的回收裝置,將作物殘留的能量轉化為電能,供應縣城的非遺博物館。“這叫‘循環農耕’,”沈承光對博物館長說,“用傳統農業的廢棄物發電,符合綠色發展理念。”
    回饋故土的同時,沈家不忘延續“隱秘行善”的祖訓。在縣城的福利院,靈泉稻粥成為孩子們的日常餐食,卻對外宣稱“愛心企業捐贈”;在山區的小學,每個教室都安裝了靈泉草空氣淨化器,被稱為“非遺環保技術”;在縣醫院,靈泉礦石被偽裝成“砭石”,用於中醫理療科。
    冬至的家族聚會上,清禾站在老宅的靈泉邊,看著晚輩們在老槐樹下嬉戲。沈明宇帶著孩子們玩“尋泉”遊戲,用沈默軒的舊鑿子敲擊樹幹,尋找隱藏的能量節點。“清禾姐,”他忽然說,“我以前不明白為什麽要藏著靈泉,現在知道了——因為真正的饋贈,不需要掌聲。”
    清禾點頭,摸出玉佩,吊墜與老槐樹的年輪共振,形成微弱的能量場。她知道,回饋故土不是終點,而是使命的新起點——就像靈泉,從地下湧出,滋潤土地,卻永遠不會喧嘩。
    當第一片雪花落在靈泉稻的秸稈上,清禾轉身走向地下室,那裏正在召開新的家族會議,議題是“如何在人工智能時代守護秘密”。她的步伐堅定,因為她知道,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沈家的根永遠紮在這片土地上,紮在“回饋故土,隱秘行善”的信念中。
    喜歡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請大家收藏:()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