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騎兵狗鬥

字數:3310   加入書籤

A+A-


    七月十九日,小盧西烏斯率軍首先抵達阿斯蘭德拉。
    一麵命令大軍紮營,另一麵小盧西烏斯帶著凱撒、阿爾塔薛西斯和阿紮德等將領立刻巡視了這一帶,查看了此地的地形,原來是以丘陵為主。
    然後小盧西烏斯便命令傳令兵去加迪斯傳令,要守衛加迪斯的羅馬軍團立刻出發來阿斯蘭德拉與大軍匯合。
    七月二十日,羅馬斥候回報,距離阿斯蘭德拉大營西五十五個羅馬裏,也就是八十公裏外,發現了西班牙軍的蹤影。
    羅馬斥候發現的正是塞爾托裏烏斯率領的西班牙軍主力,總數不是盧西塔尼亞俘虜所說的三萬人,而是整整五萬大軍,塞爾托裏烏斯幾乎帶來了他能夠帶來的所有軍隊。
    副將普布利烏斯·赫爾圖勒烏斯在非洲的活動比想象的要成功的多,他在毛裏塔尼亞和努米底亞招募了一萬五千士兵,此外又雇傭了一萬五千雇傭軍,拚湊成整整三萬大軍來到丹吉爾和塞爾托裏烏斯匯合。
    此後,西班牙海軍和海盜使用艦船將這三萬非洲兵運送到歐裏西波。由於人數太多,運輸時間長,往返多次,所以比此前西班牙內部約定的時間晚了幾天。
    當天,小盧西烏斯命令騎兵出擊,主要是弓騎兵和重騎兵的扈從。率隊的是阿紮德和阿爾塔薛西斯。一共出動騎兵三千人。阿紮德受阿爾塔薛西斯節製。
    小盧西烏斯則趕快秣兵厲馬,準備接下來的大戰,幫助他的是凱撒。
    七月二十一日,阿爾塔薛西斯和阿紮德率軍貼近西班牙軍駐紮地。塞爾托裏烏斯此時駐紮在薩卡裏斯裂穀西側。這個薩卡裏斯裂穀與小亞細亞的薩卡裏亞河沒有任何關係,純粹就是偶然重名而已。
    薩卡裏斯裂穀本身是河道,河流後來改道導致此地形成一道地理上的傷痕。裂穀名不副實,因為河水並非通過裂縫滲入地下,隻是因為改道而幹涸。命名者偶然看到河床底部有裂縫,誤以為是個裂穀,故而將此地命名為裂穀。
    裂穀又寬又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塞爾托裏烏斯的大軍就駐紮在裂穀西麵。裂穀在這裏彎曲,剛好把西班牙軍的北、東、南三麵圍了起來。
    西班牙軍的盧西塔尼亞騎兵不允許羅馬騎兵靠近裂穀,紛紛出來阻攔。
    阿紮德率領弓騎兵在前,故意朝著西班牙騎兵射箭。來接戰的是西班牙的坎塔布利亞騎兵,一種輕騎兵。他們雖然沒有配備弓箭,但是手中有盾牌和內彎砍刀,更重要的是配備了七根輕型標槍,騎兵經過嚴格的訓練。
    兩軍遇到,羅馬弓騎兵在阿紮德的率領之下首先發起攻擊。向坎塔布利亞騎兵射箭,坎塔布利亞騎兵舉起盾牌,很容易就防住了箭矢。
    然後,他們紛紛向羅馬弓騎兵投擲標槍。雖然在馬上有速度,慣性會導致標槍扔得更遠,但是坎塔布利亞騎兵的標槍仍然沒有辦法打到羅馬弓騎兵。
    阿紮德一聲令下,司號手吹號。吹號和設置司號手都是小盧西烏斯的手筆,他早早的就對指揮係統進行了改革。
    畢竟,戰場之上,殺聲震天,根本聽不見自己的指揮官喊了什麽。就算沒有廝殺,騎兵跑起來,馬蹄聲和耳邊呼呼的風聲也足以掩蓋指揮官聲音。
    但是有了號手就不一樣了,號聲的穿透力非常強,可以用以代替指揮官的喊話。
    聽到號聲,弓騎兵立刻分成兩隊,分別向兩側分開,然後調頭回奔。由於羅馬弓騎兵裝備有四角馬鞍和雙側馬鐙,導致弓騎兵可以回身射箭,箭矢朝著坎塔布利亞騎兵射去。這一次,造成了數名坎塔布利亞騎兵落馬。
    然而,坎塔布利亞騎兵並不氣餒,催動戰馬就追了上來。坎塔布利亞是西班牙西北部地區的一個部落,後來此地以及周圍地區就以此命名。坎塔布利亞就在盧西塔尼亞的北麵,所以這裏想要得到好的戰馬並不困難。
    此時的坎塔布利亞騎兵騎著的是安達盧西亞馬,這種馬在速度和耐力都勝過羅馬弓騎兵胯下的凱爾特馬。隻是追不上阿紮德率領的女弓騎兵的草原馬而已。安達盧西亞馬的平均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八十公裏。
    所以沒過多久,羅馬弓騎兵就被追上了,於是,雙方的騎兵在薩卡裏斯裂穀東麵的荒原上開始“狗鬥”。
    箭矢、標槍你來我往,不時地雙方還揮舞短兵器在馬上互砍。有人中箭,有人中槍,不時的有人落馬,戰馬也有很多在戰鬥中受傷倒地。
    坎塔布利亞騎兵的安達盧西亞馬比羅馬凱爾特弓騎兵的凱爾特馬要高大。
    凱爾特馬的肩高是一百四十五厘米到一百五十四厘米之間,安達盧西亞馬的肩高則是一百五十至一百七十三厘米之間,平均肩高為一百五十六厘米,正好比凱爾特馬高出一個頭來。
    坎塔布利亞騎兵對上凱爾特騎兵正好是居高臨下的態勢,扔出的標槍,揮出的刀槍全都勢大力沉,這讓凱爾特騎兵麵臨非常不利的局麵。
    所以,攻擊敵方戰馬就成了凱爾特弓騎兵的不二選擇。這群人沒有接受過良好的訓練,雖然是弓騎兵,但是射術不精,騎術也差強人意,畢竟凱爾特人隻是蠻族,不是馬背民族,他們的特點是野蠻不是騎馬。
    隻是由於小盧西烏斯給這些騎兵裝備了四角馬鞍,雙側馬鐙和馬蹄鐵,導致凱爾特弓騎兵的騎術提升了一大截,能夠更加靈活地躲閃坎塔布利亞騎兵扔過來的標槍和刺過來的短矛,同時操縱戰馬也更加靈活。打不過就立刻拽一下韁繩,夾一下馬腹,脫離與對方騎兵的接觸就行了。
    可是即便如此,凱爾特騎兵仍然吃了不小的虧,不少人紛紛落馬。然後,凱爾特人就發揚了自己的特點——蠻,也就是“不講武德”,打不到騎兵就打騎兵的馬。
    馬的個頭大,目標也大,不如人能靈活躲閃,所以很容易被擊中。於是,坎塔布利亞騎兵人仰馬翻,傷亡並不比凱爾特弓騎兵少。
    由於凱爾特人不講武德,導致坎塔布利亞騎兵怒火中燒,對著凱爾特人大殺大砍,不肯放手。
    羅馬和西班牙雙方的輕騎兵狗鬥了將近一個小時,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箭矢橫飛,雙方傷亡總數卻不到八十人。
    不知不覺間,阿紮德率領的騎兵已經向東退出二十公裏。坎塔布利亞騎兵緊隨而來。等在這裏的是阿爾塔薛西斯率領的兩千騎著卡帕多西亞馬的蓄銳已久的騎兵。
    喜歡羅馬暴君:我用京觀堆出個帝國請大家收藏:()羅馬暴君:我用京觀堆出個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