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敵騎披靡
字數:4226 加入書籤
阿紮德雖然是一介女流,但是經曆過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和塞多留戰爭的她,此時已經很有膽色了。
能夠左手拉弓射敵人右側的人非常少,但好在這一次出征帶著第十一軍團的凱爾特輕騎兵。這些輕騎兵能夠投擲標槍,每個騎兵帶著四根輕型標槍。其中很多人都是右手投槍,也能夠打敵人右側。
當下,阿紮德率領騎兵從摩爾人陣前掠過,從左側向右側機動。士兵騎在馬上,扭腰,左手拉弓,射摩爾人的正麵。摩爾人也不示弱,紛紛射箭還擊。
阿紮德習練弓馬多年,知道一個道理就是,騎射對決,要麽距離敵人特別近,要麽距離敵人特別遠,這樣就能最少的降低傷害。當然,自己一方的打擊力當然也會受到影響。
但是,阿紮德也有辦法解決。她將手下的騎兵隊分成四列縱隊,從摩爾騎兵麵前掠過。
因為一旦騎兵數量過於密集,後排騎射手的視線就會被前麵四排騎兵徹底擋住,箭矢隻能以拋射的方式射出去。拋射隻能是打亂敵人的陣勢,在心理上給敵人壓力。
至於殺傷力嘛,就和“刮痧”差不多。不能說完全沒有,基本上也約等於零。
在後世《戰略》一書當中,拜占庭皇帝莫裏茨一世對此就說得非常清楚。
騎兵縱深四排就足夠了,再多就沒用了。步兵還能夠後排推著前排走,硬擠著往前衝,而騎兵卻完全做不到這一點。
小盧西烏斯早就跟阿紮德講過這一點,也和其他騎兵將領討論過,所以阿紮德對這一騎兵戰術非常清楚。故而擺開了四列隊形的騎陣。
但是,摩爾人是不清楚的。他們的騎兵是呼呼啦啦一大群人一起衝過來的,同樣隻有前麵四排能夠對阿紮德的騎兵造成傷害,四排之後的騎兵根本看不到前麵,射出來的箭是跟著湊熱鬧的,捧個“箭”場而已。
同時必須指出的是,騎射的時候,箭從弓弦打出來後,在最開始的一段飛行中準頭能夠保證,但是殺傷力非常有限,因為動能還沒有完全釋放。
中段的時候殺傷力和準確性可以重合,所以騎兵射箭不能距離太近。
騎兵射出的箭矢到了最後一段,自然已經是強弩之末,如果還能箭簇在前,箭羽在後地直著飛,那多半是因為這支羽箭被太陽神阿波羅祝福過。
如此,空中的箭矢來回亂飛,阿紮德帶領“能左射”的弓騎兵盡可能地靠近了摩爾人,對摩爾騎兵造成巨大傷害,許多摩爾騎兵紛紛中箭落馬。
但是由於距離太近了,摩爾人前麵四排射出的箭矢動能不足,殺傷力有限,後排拋射的箭矢基本上沒有太大殺傷力。
羅馬騎兵對摩爾人來說是橫向移動,導致摩爾人的第一波箭雨準頭很差。而且沒有再射第二箭的機會。眨眼之間,羅馬騎兵便跑出很遠了。
也不過是三分鍾,阿紮德率領的一千騎兵就來到了摩爾人騎兵隊的右翼。
羅馬弓騎兵再次射箭,許多弓箭兵能夠快速連射,也就是在大概一分鍾的時間之內,羅馬的四百“能左射”的弓騎兵就打出了一千多箭。摩爾人中箭者不下四百人,有二百多人落馬。
還沒等摩爾人反應過來,六百多凱爾特輕騎兵便撥轉馬頭,怪叫著衝到了摩爾騎兵的跟前,抬手就打出標槍。
凱爾特人是蠻族,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武德”概念。標槍打下,摩爾人的騎兵和坐騎紛紛中槍倒地。騎兵摔下馬沒了動靜,無人的戰馬來回亂竄。
沒等摩爾人朝著阿紮德率領的騎兵放箭,這些騎兵就抽出兵刃衝入摩爾人的陣中,與摩爾人纏鬥起來。
小盧西烏斯見摩爾人的騎兵右翼塵土飛揚,然後傳來一陣殺喊聲,知道阿紮德已經動手了。便立刻催動自己手下的三千騎兵進攻。
弓騎兵都是“能右射”的,排在羅馬騎兵陣勢的最前麵。對著摩爾人就射出了箭矢,箭如雨下。摩爾人也不示弱,還以顏色。
但羅馬騎兵中很多都是近戰騎兵,身上穿著鎧甲,頭頂戴著頭盔。杜拉提歐斯率領的一千多凱爾特伊比利亞騎兵更是全副武裝的近戰騎兵。雖然說做不到甲騎具裝,但是身上的鎧甲足夠防禦摩爾人的箭矢了。
“叮叮當當”一陣亂響,摩爾人的輕箭落了下來,打在羅馬方麵的騎兵的鎧甲上根本就造不成什麽傷害。
小盧西烏斯回過頭去看了看自己身後的騎兵,很多人身上插著箭矢,有的甚至插著三隻羽箭,可即便如此,仍然能夠行動自如。羅馬近戰騎兵沒有任何停頓,整個騎兵隊越跑越快。
他終於明白,穿越前認識的那些教人騎射的教練們說的話是多麽的正確:箭雨看著嚇人,但是大多都是拋射,射出去就跟撓癢癢一樣,殺傷力在麵對披甲兵的時候幾乎就是沒有。
小盧西烏斯見此勇氣倍增,他大聲下令衝擊,手下的凱爾特騎兵和凱爾特伊比利亞騎兵擺開一個個楔型陣,朝著距離他們最近的摩爾人便衝了進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轉眼之間,摩爾人就被殺得人仰馬翻,人嘶馬鳴之聲不絕於耳。慘叫聲,武器碰撞的鏗鏘聲,殺喊聲交織成一片。
很快的,羅馬方麵的騎兵周圍的摩爾人就像是汽車雨刷器搖擺之中的雨點一樣,全都被掃除了。小盧西烏斯被自己的近戰騎兵的戰鬥力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其實,古代作戰沒有別的太多的竅門,就看誰的鎧甲更加堅固,誰的武器更加鋒利而已。裝備好的一麵隻要敢於衝鋒,敢於拚死作戰就行了,穩贏的。
至於布陣和計謀那是在雙方裝備水平勢均力敵的時候才發揮作用的。
摩爾人數量雖然多,但是他們大多都穿著黑色的麻布衣服,用黑色的頭巾裹頭,上下一體,包得如同一朵蘑菇一般,看著嚴嚴實實,實則身無片甲。好一些的穿著牛皮製作的背心。
他們沒有馬鐙,沒有四角馬鞍,更沒有馬蹄鐵這樣的騎馬“神器”,造成了他們其實是在用血肉之軀對抗羅馬。但是,血肉之軀又怎麽擋得住鋼鐵呢?
摩爾人根本就抵擋不住小盧西烏斯和阿紮德騎兵的兩麵夾擊,被打得大敗而逃。
小盧西烏斯會合阿紮德後,四千羅馬騎兵沒有再追擊摩爾人,摩爾人都是輕騎兵,很快就逃走了。
於是,小盧西烏斯率領羅馬騎兵朝著南麵而來。果然如他所料,毛裏塔尼亞的馬慕達部步騎正在進攻希波城的南麵城牆。
來不及調整,也用不著什麽陣勢,小盧西烏斯率領騎兵就是猛衝。四千人如同一頭狂奔的犀牛,一頭就撞在了馬慕達部騎兵大部隊的“腰部”。
小盧西烏斯一馬當先,背上插著的兩麵小旗在風中獵獵作響,緊緊跟在他身後的是旗手。旗手高高地舉著紅色的畫著雙頭金鷹的旗幟。
羅馬士兵看到旗幟衝入馬慕達敵軍陣中,頓時士氣大振。羅馬騎兵呐喊著衝鋒,馬蹄踐踏大地,好似產生了地震一般。
馬慕達部的步騎被突然襲擊“腰斬”了。羅馬騎兵連撞帶砍,連刺帶踩,殺入敵陣,馬慕達部的士兵鬼哭狼嚎,狂奔亂竄。
小盧西烏斯這下子終於體會到騎兵的“快樂”了,嗨得不行。敵軍在他麵前,全部披靡。
他率領騎兵一陣“豬突”,殺得性起,正要直搗黃龍,突然發現一座巨大的攻城塔矗立在眼前。旁邊還有一座倒下的攻城塔,擋住了騎兵的去路。
小盧西烏斯勒住韁繩,停下馬來向四周張望,竟然發現了六座攻城塔。
顯然,這是馬慕達部的攻城塔。馬慕達部是要騎兵先行攻城,放箭擾亂羅馬軍的布置,然後再用步兵推著攻城塔到城下……
這還有什麽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嗎?燒!一個字——燒!
轉眼間,六座攻城塔就起了火。
喜歡羅馬暴君:我用京觀堆出個帝國請大家收藏:()羅馬暴君:我用京觀堆出個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