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她的目的達到了

字數:5127   加入書籤

A+A-


    宮中敲了喪鍾,一片素縞。
    太子身死,皇帝一夜之間老了十歲。
    二皇子和四皇子心思一下活絡起來,二人背地裏是掩藏不住的興奮。
    京城兵馬司開始以巡查刺客的緣由,入駐京城,幾乎每個道口都有士兵守著。
    禦林軍也戒了嚴,一日十二個時辰,分別有兩隊人馬,相互駐守。
    就連宋淮川都被上職,去了城衛司,守著北城門的進出。
    京城看著風平浪靜,實際背地裏暗潮洶湧。
    江墨寒等一眾使臣,被要求住進驛館中,不得外出。看起來是變相的軟禁。
    現在大周宮中沒了太子,是因為遭遇刺殺,對方用的是四方城的兵器,江墨寒難辭其咎。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若真的是四方城動的手,絕對不會留下如此明顯的破綻,但明顯現在有人需要替罪羊,這個替罪羊還不是大周的人,誰也不會去戳穿。
    但這證據多少有些牽強,也不能因此就完全定了四方城的罪,是以禁足使臣一行,是眼下最合適的做法。
    對此,江墨寒沒有抗議,也沒有聲張,表達了冤枉和不滿,其餘的一概都沒做。
    這時候大周朝堂起了內亂,他便越是要低調行事,讓他們自己爭鬥內鬥,而不是把矛頭對準他。
    若沒有發生這些事,四方城使臣已經到了該回去的時間,但眼下發生那麽大的事,大周不會放他們離開,江墨寒索性便心安理得的住下,也不吵不鬧。
    長公主知道了江墨寒的做法,笑了笑隻道了一句:聰明人。
    宮中,皇上生了病。
    原本隻有一些咳嗽,似乎是受了風寒,禦醫開了藥,喝了也不見好。
    這兩日更是已然開始昏迷不醒。
    禦醫們輪流守在禦書房,一刻不敢離開。
    原本後宮嬪妃,該皇後帶領著守在皇帝身邊,但皇後痛失兒子亦一病不起,隻能由貴妃代勞。
    這幾日,徐貴妃守在禦書房,衣不解帶的伺候照顧著。
    但是皇帝的身子,卻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
    國不可一日無君,按長幼有序,朝事由二皇子代為操持,四皇子從旁協助。
    二人第一次一起代朝事,雙方的人便在勤政殿吵得不可開交。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各自有理有據,爭得麵紅耳赤。
    中立派看著這一幕,一句話也不敢說,默默待在角落。
    看著兩邊平時看著沉穩不說話的那些大人,幾乎要動手打起來,隻覺得像做夢一般,這畫麵實在太過詭異。
    這些個老油條們,已經在憂心,接下來的早朝,該如何挨過去。
    雙方吵得不分上下,眾人實在沒辦法,走又不能走,悄悄詢問那些老臣。
    有老臣靈機一動,提議幹脆請長公主來決斷。
    長公主從小跟著先皇學習,深得先皇寵愛,先皇上朝時,都會帶著長公主,還經常讓長公主一起討論國事。
    在國家有難時,又帶著長公主禦駕親征,上陣殺敵。
    而長公主也果然不負眾望,在戰場上,英勇無畏,衝鋒陷陣,深得士兵愛戴和信任。
    回京之後嫁給駙馬,駙馬死後帶著小郡主在京中安穩度日,也從不生事。
    這些年,掌管著財庫,更是事事為大周,沒有半分旁的心思,更沒有中飽私囊。
    而且在長公主的計劃下,財庫的銀子不僅沒有虧損,還日益增長,邊境亦是兵強馬壯,朝中也少有那些貪汙受賄的事情出現,亦得益於長公主的管束。
    可以說長公主不管是在朝中還是在戰場上,亦或是在朝中的後勤,都兢兢業業。
    一心為大周,為人所稱讚。
    在眼下這種情況,由長公主主持大局,沒有任何人說一個不字。
    倒也有幾個大臣想要以女子不得參政為由,想要拒絕長公主上朝。
    但一想到從前先皇都允許長公主來朝中議事,眼下又是這種境況,隻得噤了聲,把話咽進肚子裏。
    有內侍去公主府請長公主。
    長公主是穿了一身竹青色的宮裝進宮的。
    這是長公主日常的服飾。
    在朝堂這樣的場合,長公主如此穿著,確實有些不太尊重,但是,長公主是女子,這般身份,這般境況,穿常服入宮,也無可厚非。
    而且傳話得急,為的又是兩個侄子吵架這種事,長公主作為一個長輩,如此出現,是完全說得過去的。
    長公主一進大殿,便環視了一周,觀察了眾人的神情。
    見大家都收斂了神情,放下了心。
    她穿這一身,就是故意的。若穿得太過莊重,反倒惹得人警惕。
    這般,一個後宅夫人的形象,最容易讓人放鬆。
    也不會引得人懷疑。
    對比起這一點,有些許不合適,完全無關緊要。
    長公主一來,便對著幾位老臣行了禮。
    提起皇上的病情,臉上露出憂傷之色,抹了幾滴淚,二皇子和四皇子趕忙上前勸慰幾句,長公主詢問,為何事吵了起來。
    說到這個,雙方各自神色嚴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把各自吵的事情都說了一遍。
    長公主聽完,心中明了。
    不過是一件事如何處理,如何決策的問題。
    江南有一處河流低處,每到五六月份便會發生洪澇災害。當地的府衙年年上書,請求朝廷支援鎮災。
    今年已經發生了一次。府衙的折子已經堆了一堆。
    二皇子的人想著要修溝渠,通水以絕後患。
    但四皇子卻想直接把人遷出去,如此一勞永逸,也避免損失這麽多的財產。
    長公主詢問一番,最終采納了二皇子的建議。新修溝渠。
    她給出了意見,也說了自己的緣由。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再不好再破,也是那些人的家。
    府衙的人組織過遷移,都不願意。
    而當地的情況隻要修了溝渠,老百姓便能安居樂業。
    “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這裏便是他們的家,若讓他們遷出去,他們便覺得自己像無根的浮萍一般。
    “人總不可能讓困難打倒,見山開路,遇水架橋,才是朝廷應該做的事,而不是碰到事情便躲避。
    “真正的天災,哪裏還有人生存,這種人力可解決的天災,便要盡力去解決……”
    長公主一番話說完,四皇子的人心服口服。
    當即跟二皇子這邊的人道了歉。雙方握手言和。
    私底下長公主和四皇子對視了一眼,長公主幾不可見的點了點頭,四皇子亦頜首示意。
    今日這一出,是他和長公主合計,做給朝臣看的。
    事在讓大家知道,他或許有些能力不足,但十分虛心納諫,隻要是對大周有利的,他絕對不會一意孤行,而會以大周子民為重。
    那些老頑固們,不需要你事事做得完美,但他們一定希望未來的君主是個明君。
    現在,他的目的達到了。
    另外一邊,長公主又和二皇子對視一眼,二皇子滿眼對長公主都是恭敬。
    今日這一出,是他和長公主做了一出戲,給眾人看的。
    他知道四皇子的人,為了討好長公主,不想用財庫的錢。想要在眾人麵前博個好名聲,但是他要讓大家知道,四皇子是多目光短淺的一個人,沒有半點把大周子民放在心中。
    現在,他的目的達到了。
    而長公主。
    順利入朝。
    可以名正言順的在勤政殿議論朝事。
    在朝中,站穩腳跟。
    現在,她的目的達到了。
    喜歡開局三十二歲,老夫人智鬥全府請大家收藏:()開局三十二歲,老夫人智鬥全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