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玉皇大帝張興東明示做人要心細如發後包容天地才是王道
字數:2816 加入書籤
天樞鑒心
淩霄殿外,罡風卷著冰晶撞在青玉階上,發出細碎的脆響。張興東扶著龍紋玉案,指尖輕輕摩挲著案角那道細微裂痕——三日前雷部神將擊錯時令,誤將驚蟄雷火降在寒冬臘月,震碎了這方陪伴他千餘年的玉案。
"陛下,東海龍王奏報,寒潮南侵導致珊瑚林大麵積白化。"值日功曹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內回蕩,"另有北俱蘆洲凡人狀告,土地廟神像連日滲血,恐有邪祟作祟。"
張興東望著殿外翻湧的雲層,忽見東南角有縷黑氣若隱若現。他瞳孔微縮,抬手結印,一縷神識化作流光沒入雲端。刹那間,千裏外的景象在他識海中展開:東海深處,北冥玄冰順著洋流南下,所過之處魚蝦僵死;北俱蘆洲荒村,土地神像的裂縫裏爬出幾縷怨氣凝成的黑蟲,正啃食村民的生魂。
"這兩件事...竟有蹊蹺。"張興東喃喃自語,玉冠上的東珠突然泛起微光。他想起三日前玉案裂痕出現時,曾捕捉到一絲熟悉的氣息——那是百年前被鎮壓的蝕靈魔尊殘留的魔氣。
當夜,通明殿後的悟道密室中,張興東盤坐在混元蒲團上,周身騰起氤氳紫氣。他取出記載三界秘聞的《天樞鑒》,泛黃的書頁在靈力催動下自動翻卷。當書頁停在"蝕靈魔氣"那一頁時,一行小字突然滲出金光:魔氣附物,以怨育邪,遇細微裂隙則生,遇包容之氣則隱。
"細微裂隙..."張興東摩挲著下巴,腦海中閃過雷部誤擊的驚蟄雷火、玉案的裂痕、神像的縫隙。這些看似偶然的疏漏,難道都是魔氣入侵的突破口?他忽然想起《天樞鑒》另一頁記載的上古箴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治世之道,貴在包容。
第二日,張興東召來四海龍王、十殿閻羅與三十六雷部天將。淩霄殿內,仙官們看著玉帝指尖凝聚的魔氣樣本,臉色紛紛凝重。
"東海寒災,是北冥玄冰封印鬆動所致。"張興東將魔氣樣本懸於半空,"而封印鬆動的原因,正是三日前雷部錯降的驚蟄雷火——那道雷火看似尋常,實則因季節顛倒,恰好削弱了玄冰結界的防護。"
雷部正神鄧化"撲通"跪地:"陛下明察!末將管教不嚴,願領罪責!"
張興東抬手示意他起身:"此事非你一人之過。雷部司掌天地時令,本該對季節變化心細如發,卻因疏忽釀成大禍。但..."他目光掃過殿內眾人,"若東海龍宮能早些察覺玄冰異動,若土地公能及時修補神像裂隙,這場災禍本可避免。"
殿內寂靜無聲,唯有燭火搖曳。張興東揮袖,一幅三界山河圖在虛空展開:"諸位請看,北冥玄冰與東海靈脈相連,土地廟怨氣能影響方圓百裏氣運。三界萬物,環環相扣,一個細微疏漏,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話音未落,山河圖上突然竄起大片黑霧。北俱蘆洲的怨氣黑蟲已吞噬數十條生魂,化作巨大的怨魔,正朝著城鎮撲去。張興東眉心金紋亮起,抬手欲施雷霆之怒,卻在觸及怨魔的瞬間頓住——那怪物體內,竟殘存著幾縷微弱的生魂光芒。
"原來如此..."張興東收回法力,周身騰起柔和的金光,"這怨魔並非純粹的邪祟,而是被魔氣汙染的生魂與怨氣融合而成。若強行誅殺,那些無辜生魂也將魂飛魄散。"
他轉向十殿閻羅:"閻君,可否調出北俱蘆洲這些村民的往生簿?"
片刻後,泛黃的往生簿懸浮在山河圖前。張興東逐字查看,終於發現端倪:這些村民皆在三日前經過土地廟,廟中供奉的香燭灰燼裏,藏著蝕靈魔氣凝成的毒香。更令人心驚的是,土地公因與村民口角,故意放任神像裂隙不管,才讓魔氣有機可乘。
"心細如發,方能見微知著;包容天地,才可化戾為和。"張興東的聲音響徹雲霄,他抬手輕拂,金光所過之處,怨魔身上的黑霧開始消散。"土地公因私怨疏忽職守,本該嚴懲,但..."他望向逐漸顯露出人形的村民,"若因此失去這些鮮活的生命,豈不是更大的過錯?"
張興東取出玉淨瓶,倒出幾滴甘霖灑向怨魔。在柔和的光芒中,魔氣被淨化成點點星光,受汙染的生魂重新凝聚成人形。那些昏迷的村民緩緩蘇醒,眼中滿是劫後餘生的茫然。
"傳我旨意:雷部即刻修複北冥玄冰結界,每三日巡查一次;東海龍王調派靈龜馱負暖玉,滋養白化的珊瑚林;土地公暫撤神職,隨菩提祖師修行三月,重修包容之心。"張興東掃視殿內,"至於這蝕靈魔氣..."
他指尖凝聚出一枚混元珠,將殘餘魔氣盡數吸入其中:"魔氣雖邪,但並非不可轉化。"說罷,他將混元珠拋向天際,珠子化作萬千光點,融入三界各處。"從今往後,三界仙官須心細如發,不放過任何細微異常;更要包容萬物,即便麵對邪祟,也當尋找化解之道。"
這場危機過後,張興東在淩霄殿前立下"鑒心碑",碑上鐫刻著:天下之患,生於忽微;治世之要,存乎包容。他親自教導仙官們修習"顯微術",能看清千裏外的蛛絲馬跡;又傳下"納虛訣",以包容之氣化解世間戾氣。
百年後的某天,南瞻部洲突發蝗災。當地土地公並未急於驅趕,而是仔細觀察,發現蝗蟲群中有隻變異的"蝗後"散發魔氣。他立即上報天庭,張興東派來仙娥,用包容的仙樂安撫蝗群,又以心細如發的手段,找到蝗後的命門,將其體內魔氣淨化。最終,蝗群化作靈蝶,成為守護莊稼的精靈。
自此,三界流傳著玉帝張興東的教誨:做人當如春雨,潤物無聲卻無微不至;處世應似滄海,容納百川而波瀾不驚。每當夜幕降臨,淩霄殿前的鑒心碑便會亮起微光,仿佛在提醒著所有生靈:唯有心細如發,方能洞察天機;唯有包容天地,才可成就王道。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