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玉皇大帝張興東夢見一條金魚說曾經是他的授藝恩師!

字數:2281   加入書籤

A+A-


    玉淵驚夢
    淩霄殿簷角的九鳳銅鈴突然齊齊震顫,張興東手中的玉笏"當啷"墜地。暮色透過三十六重琉璃瓦,在他玄色龍袍上投下細碎光斑,恍惚間竟化作千萬尾遊動的金魚。昨夜的夢境如墨色潮水般湧來——碧波深處,一條鎏金鱗片的金魚正吞吐著七彩氣泡,魚鰭舒展間,竟浮現出他初入仙門時的師尊麵容。
    "啟稟陛下,東海龍宮急報!"卷簾大將撞開殿門,銀甲上還沾著鹹澀的海水,"四海八荒的水族集體失語,就連瑤池金鯉也不再吐珠。"
    張興東按住突突跳動的太陽穴,後頸傳來灼痛。三百年前在玉淵洞府修行時,師尊總愛用魚尾輕拍他的後頸,糾正他運功時的錯漏。那時師尊魚尾掃過的地方會泛起淡金印記,飛升後卻化作一道月牙形疤痕,此刻正滾燙如烙鐵。
    他匆匆趕往瑤池,驚見池中萬尾錦鯉僵直懸浮,唯有中央的墨玉池底,靜靜躺著一枚褪色的金魚鱗片。鱗片邊緣泛著熟悉的暗金紋路,與他腰間玉佩上的刻痕嚴絲合縫——那是師尊在他出師那日,用魚尾尖刻下的"勤"字。
    "速召文昌帝君!"張興東攥緊鱗片,龍袍下擺掃落案上的《天工開物》。這本記載著三界奇術的典籍突然無風自動,泛黃的紙頁嘩啦啦翻至"鱗甲篇",墨跡未幹的批注刺痛雙眼:"凡金魚化形者,其鱗可通陰陽,斷師徒因果。"
    當夜子時,北鬥七星倒懸成漏鬥狀,銀河之水傾瀉而下,在淩霄殿穹頂聚成巨大的水幕。張興東望著水幕中漸漸清晰的身影,握劍的手微微顫抖——那尾金魚正穿梭在星辰之間,每擺動一次魚尾,便抖落一串古老的仙訣符文。
    "徒兒當真忘了?"金魚的聲音裹挾著玉淵潭的寒氣,鱗片折射出的光芒在殿內織成幻境。張興東看見自己還是個蓬頭稚童,在玉淵潭邊被師尊用魚尾卷起,從此踏入仙途。師尊教他以魚鰓辨天地靈氣,用魚尾掃開迷霧,甚至將畢生修為凝成鱗片,助他度過九重雷劫。
    水幕突然劇烈翻湧,金魚化作人形。熟悉的青衫染著星辰碎屑,額間朱砂痣紅得驚心,正是他記憶裏永遠停留在中年模樣的師尊。"你可知為何飛升那日,我執意不肯送你?"師尊指尖劃過他後頸的疤痕,"我的真身早已在助你渡劫時碎裂,如今不過是一縷執念凝成的殘影。"
    張興東的記憶如破碎的琉璃重新拚湊。飛升前夜,玉淵潭突然掀起驚濤,師尊化作金魚將他死死護住。雷劫過後,潭底隻留下這枚鱗片和刻著"勤"字的玉佩。他當時以為師尊隻是閉關修煉,卻不知那竟是永別。
    "師尊!"張興東棄劍跪地,額頭重重磕在冰涼的玉階上。水幕中的師尊卻緩緩後退,周身開始泛起透明的裂紋。"三界法則容不得我久留,唯有這鱗片..."話音未落,整片水幕轟然崩塌,化作萬千光點沒入他體內。
    劇痛中,張興東的仙骨發出龍吟般的轟鳴。他看見自己的金丹正與鱗片融合,後頸的疤痕化作遊動的金魚印記。當第一縷晨光刺破雲層時,淩霄殿的瓊樓玉宇開始簌簌剝落,取而代之的是玉淵潭畔的翠竹茅舍。
    此後三界再無玉皇大帝,玉淵潭邊卻多了個垂釣的修士。他的魚竿上不掛魚餌,隻懸著那枚褪色的鱗片。每當暮色四合,便有萬千金魚圍繞著他,鱗片相撞的聲音宛如仙樂。有人說,那是張興東用整個天庭,換回了與師尊重逢的機會——即便隻是在夢中,在記憶裏,在永不消散的師徒羈絆中。
    而在被遺忘的淩霄殿廢墟裏,那本《天工開物》的"鱗甲篇"多了新的批注:"師徒因果,如魚溯流。縱天地傾覆,亦不改其誌。"這場震動三界的異變,最終化作玉淵潭邊的一個傳說。老人們說,每逢月圓之夜,還能看見青衫仙人與布衣修士並肩垂釣,潭水倒映著他們的身影,恍若千年前師徒初遇的模樣。
    時光流轉,四季更迭。玉淵潭的水麵永遠泛著細碎的金光,岸邊的蘆葦在風中輕輕搖曳。張興東每日守著這片水域,將天界的奇珍異寶化作滋養萬物的靈泉,把曾經執掌三界的神力,用來守護這片承載著師徒回憶的天地。
    他教會附近的凡人用特殊的魚哨與水族溝通,將師尊傳授的仙訣改編成漁歌。每當歌聲響起,金魚們便會躍出水麵,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這些光芒裏,藏著師徒間未曾言說的牽掛,和一個弟子對恩師永恒的追思。
    這個故事,就這樣在玉淵潭邊代代相傳。它告訴世人,真正的力量不是號令三界的權杖,而是銘記恩情的初心;最珍貴的寶物不是淩霄殿的瓊漿玉露,而是那份跨越生死的師徒情誼。在金魚遊動的漣漪中,在永不消散的記憶裏,張興東用自己的方式,續寫著一個關於感恩與傳承的神話。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