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玉皇大帝張興東感悟天道酬勤的本質!
字數:6193 加入書籤
玉皇大帝張興東勤道紀
紫霄宮的晨鍾剛過三響,張興東已立於淩霄寶殿的丹陛之上。他望著階下雲海翻湧,忽然想起飛升前在人間聽過的俗語——"天道酬勤"。彼時他還是終南山的樵夫,每日砍柴下山換米度日,隻當這話是勸人安分的戲言。可登上帝位三萬六千年後,當三界的運轉漸漸顯露出疲態,他才驚覺這四字背後藏著天地間最深奧的玄機。
一、星官失職
"啟稟陛下,奎木狼星君已三日未到天庭當值。"太白金星的拂塵掃過玉案,案上的星官值勤簿正泛著淡淡的金光,"屬下派黃巾力士去查探,發現奎星府中竟是空無一人。"
張興東指尖叩擊著龍椅扶手上的二十八星宿浮雕,奎木狼對應的狼頭紋飾此刻正黯淡無光。他記得三百年前,這位星君因思凡下界,與寶象國公主百花羞私通,被自己罰去太上老君處燒火煉丹。如今剛複位不久,竟又擅離職守。
"傳天蓬元帥率天河水軍,去西天門一帶搜尋。"他起身走向殿外的觀星台,那裏懸掛著一麵女媧補天時留下的天鏡,"另外,把司命星君叫來,朕要看看奎木狼的命盤。"
天鏡中浮現出奎木狼的身影時,張興東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這位星官正躺在月窟的桂樹下酣睡,身邊散落著數十個空酒壇,腰間還掛著一串偷來的月宮蟠桃。而本該由他看管的西方七宿,此刻正像脫韁的野馬般在天際亂竄,引得人間西陲接連發生地震。
"放肆!"張興東的聲音在觀星台回蕩,震得台邊的銅鶴擺件嗡嗡作響,"身為星宿正神,竟敢玩忽職守到這般地步!"
司命星君捧著命盤趕來時,正撞見天帝怒視天鏡的模樣。老神仙連忙跪倒在地"陛下息怒,奎木狼此番失職,實乃命盤中的劫數。三百年前他雖受懲戒,卻未真心悔改,總想著憑舊日功績敷衍度日"
"功績?"張興東冷笑一聲,指著天鏡中混亂的星象,"天地運轉豈容敷衍?就像人間的農夫,春天不播種,秋天能有收獲嗎?"他忽然想起自己當樵夫時,有年冬天偷懶少砍了半月柴,結果開春時家中斷了炊,隻得啃樹皮度日。
二、人間異象
正當張興東思索如何處置奎木狼時,殿外忽然傳來一陣喧嘩。千裏眼捧著水晶球匆匆闖入,球中映出人間的景象——中原大地上,無數良田荒蕪,農人卻聚集在城鎮中賭博玩樂;江南的織戶將織機棄置一旁,整日對著菩薩像焚香禱告,祈求天降綢緞。
"自去年起,人間便流行起一種說法。"千裏眼的聲音帶著困惑,"他們說"天道自有定數",無需勞作便能收獲,還編了歌謠傳唱,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燒香"。"
張興東看著水晶球中那些因饑餓而麵黃肌瘦的百姓,忽然想起自己登位之初,曾派土地神向人間傳達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天道。如今不過三萬餘年,這樸素的真理竟被扭曲成了懶惰的借口。
"去查,是誰在人間散播這種謬論。"他轉身看向司命星君,"另外,把近百年的人間福報簿呈上來。"
福報簿上的記錄觸目驚心。近百年來,人間的勤謹之氣日漸稀薄,懶惰之念卻如野草般瘋長。那些辛勤耕作的農夫,福報值不增反減;而遊手好閑之輩,竟有不少因偶然的機緣得了富貴。更詭異的是,司命簿上標注的"天道獎懲"一欄,近十年竟都是空白。
"這是怎麽回事?"張興東指著空白處問道,聲音中帶著壓抑的怒火。
司命星君冷汗涔涔"啟稟陛下,自五百年前前任判官因覺得核算福報太過繁瑣,便擅自改了規矩,說"福禍自有天定",不再記錄凡人的勞作之功"
張興東猛地將福報簿擲在地上,玉版碎裂的聲音在大殿中格外刺耳"糊塗!"他想起自己砍柴時悟到的道理——就算天上掉餡餅,也得早起去撿,否則隻會被狗叼走。
三、老君點化
太上老君駕著青牛來到淩霄寶殿時,正見張興東對著一堆碎玉出神。老道捋著胡須,將一個青銅葫蘆放在案上"陛下可知,這葫蘆裏裝的是什麽?"
張興東揭開葫蘆蓋,一股清冽的香氣撲麵而來。他看見無數光點在葫蘆中沉浮,仔細看去,竟是一個個凡人勞作的場景——農夫彎腰插秧,工匠揮錘打鐵,書生伏案苦讀
"這是天地間的"勤氣"。"老君指著那些光點說道,"凡人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勞作,都會凝結成這樣的氣息。這些氣息匯聚起來,便成了推動三界運轉的動力。"
他又取出另一個黑色的葫蘆"這個裝的是"惰氣"。凡人的每一次偷懶,每一個妄念,都會產生這種濁氣。如今人間惰氣過盛,已經開始侵蝕天道的根基了。"
張興東將兩個葫蘆放在一起,隻見黑色葫蘆中的濁氣正不斷吞噬著勤氣的光點。他忽然明白過來,為何奎木狼敢擅離職守,為何人間會流行懶惰之風——不是天道不公,而是執掌天道的神明自己先懈怠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就像當年我煉丹,"老君忽然說起往事,"若非每日準時添柴、精準控溫,怎會有九轉金丹?就算有再好的丹方,少了一分火候,也成不了仙藥。"
這句話像驚雷般在張興東腦中炸響。他想起自己當樵夫時,無論刮風下雨都堅持上山砍柴,雙手磨出的繭子厚得像牛皮;想起飛升路上,曆經九重天劫,每一道天雷都劈得他筋骨欲裂,卻從未想過放棄。那些他曾以為是苦役的經曆,原來都是通往天位的階梯。
四、親查地府
張興東決定親自去地府看看。當他踏著黃泉路來到閻羅殿時,正撞見十殿閻羅圍著一桌宴席猜拳行令。殿上的生死簿積了厚厚一層灰,旁邊的判官們竟在賭骰子決定亡魂的去向。
"陛下?"閻羅王看到突然出現的天帝,嚇得酒壺都掉在了地上,"您怎麽會來"
"朕倒要問問你們,"張興東指著那些蒙塵的生死簿,"地府的職責是賞善罰惡,你們就是這樣執行的?"
秦廣王囁嚅著辯解"陛下息怒,近百年來亡魂太多,核算功過實在繁瑣我們想著,反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差不多就行"
"差不多?"張興東抓起一本生死簿,隻見上麵記錄著一個農夫的生平——此人一生勤懇耕作,卻因一場旱災顆粒無收,凍死在寒冬;而隔壁的懶漢,隻因在樹下乘涼時撿到一袋金子,便得了善終的判詞。
"這就是你們說的差不多?"他將生死簿狠狠摔在地上,"天道酬勤,酬的不是偶然的運氣,是實實在在的付出!農夫的汗水,懶漢的僥幸,能一樣嗎?"
正說著,殿外忽然傳來一陣騷動。黑白無常拖著一個亡魂進來,那亡魂見到張興東,突然掙脫鎖鏈跪倒在地"天帝陛下,小人冤枉啊!"
這是個須發皆白的老頭,身上還穿著打補丁的粗布衣。"小人一輩子種了五十年地,每天雞叫就起,日落才歇,可到老還是窮得叮當響。"老頭哭訴道,"倒是村東頭的王二,整天遊手好閑,卻中了兩次彩票,蓋了大瓦房。這哪裏是天道酬勤,分明是天道酬懶啊!"
張興東扶起老頭,忽然注意到他手掌上厚厚的老繭,那是常年握鋤頭留下的印記。他轉身對閻羅王說"查,把這個老人的福報記錄調出來。"
判官們慌忙翻找,終於在積灰的卷宗裏找到了記錄。上麵顯示,老人本應有兒孫滿堂、安享晚年的福報,卻因土地神疏於記錄,這些福報竟被誤判給了王二。
"看到了嗎?"張興東指著卷宗對眾閻王說,"不是天道不公,是我們這些執掌天道的,自己先失了公允。就像人間的官吏,如果連賬本都算不清,百姓的辛苦又怎能得到回報?"
五、重塑天規
回到天庭後,張興東立刻召集三界眾神議事。當他將地府的亂象和人間的惰氣展示給眾仙看時,整個淩霄寶殿鴉雀無聲。
"奎木狼擅離職守,罰去人間做十年耕牛,親身體驗勞作之苦。"張興東首先宣判,"司命星君玩忽職守,革去神職,貶為人間的賬房先生,讓他每日與算盤打交道,明白分毫不能差的道理。"
接著,他看向十殿閻羅的虛影"地府所有判官,即日起重新核對近百年的生死簿,漏記一筆福報,便打一百大板。閻羅王監管不力,罰去十八層地獄鏟三百年業火。"
最後,他環視眾仙"自今日起,天庭實行"考勤法"。每位神明的功績,不僅看結果,更看過程。哪怕是灑掃天庭的仙童,每日掃地的步數、除塵的次數,都要記錄在案。"
"陛下,這會不會太繁瑣了?"太白金星憂心忡忡地問道,"畢竟我等都是神仙,何必像凡人一樣斤斤計較?"
"神仙又如何?"張興東斬釘截鐵地說,"當年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每一塊石頭都要親自挑選;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們哪一個不是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才成就了功德?"
他取出自己當樵夫時用過的柴刀,那把刀早已鏽跡斑斑,卻被他一直珍藏著"這把刀陪我砍了十年柴,每一道缺口都記著我流的汗。正是那些汗水,讓我明白天道從不會辜負真正的付出。"
話音剛落,殿外忽然傳來一陣金光。隻見天地間的勤氣如潮水般湧來,那些被惰氣吞噬的光點重新綻放光芒。人間的農夫拿起了鋤頭,織戶開動了織機,連地府的判官們也開始埋頭核對生死簿。
六、勤道永續
三年後,張興東再次來到人間。他化作一個老農夫,在田埂上遇見了當年那個哭訴不公的老頭。如今老人的兒子成了遠近聞名的種糧能手,家裏蓋起了青磚瓦房,糧倉堆得像小山。
"老人家,您現在信天道酬勤了嗎?"張興東笑著問道。
老頭抹了把汗,黝黑的臉上露出淳樸的笑容"信了!這三年我算是看透了,天上不會掉餡餅,就算掉了,也得早起去撿不是?你看我這雙手,"他舉起布滿老繭的手掌,"這才是最好的福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張興東抬頭望向天空,隻見奎木狼化作的耕牛正在田裏勤懇耕作,牛角上已經生出了淡淡的金光——那是勤氣凝結的征兆。遠處的學堂裏,司命星君轉世的賬房先生正在教孩子們算術,算盤打得劈啪作響。
回到天庭時,太白金星正捧著新的福報簿等候。簿子上記錄著每個神明的考勤托塔李天王每日巡視南天門的次數,增長了三成;嫦娥在月宮中培育的桂樹,開花數量比往年多了一倍;就連最懶惰的天蓬元帥,也開始每日操練水軍了。
"陛下,您看。"太白金星指著簿子上跳動的金光,"三界的勤氣越來越盛,惰氣已經快消失了。"
張興東走到觀星台,望著井然有序的星空。北鬥七星的光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明亮,二十八星宿沿著固定的軌跡緩緩運轉,就像無數雙勤勞的手,共同托舉著三界的秩序。
他忽然想起自己剛登上帝位時,曾對著天地發誓要守護三界安寧。那時他以為,隻要擁有無上的神力就能做到。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天道,從不在高深的法術裏,而在每一次腳踏實地的行動中。
就像當年砍柴,一斧一斧砍下去,樹總會倒;就像農夫插秧,一株一株種下去,總會有收獲。所謂天道酬勤,酬的不是投機取巧的聰明,而是持之以恒的堅持;酬的不是一時興起的熱情,而是融入骨血的勤勉。
"傳旨下去,"張興東對著雲海高聲道,"從今往後,每年春分定為"勤道日"。三界眾生,無論神佛凡人,都要在這一天親自勞作,體會耕耘之樂。"
晨鍾再次響起時,張興東拿起那把生鏽的柴刀,走到淩霄寶殿後的菜園裏。他揮刀除草的動作,還像當年在終南山時一樣沉穩有力。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照在他身上,也照亮了三界每一個勤勞的身影。
天道無言,卻在每一滴汗水中顯形;酬勤無聲,卻在每一次堅持裏成真。這或許就是張興東作為玉皇大帝,留給三界最珍貴的啟示。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