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金光仙臨治水患 道衍僧布定官陣
字數:2988 加入書籤
【定場詩】
金光照破九河煙,玉斧親操大禹篇。
截教餘波翻舊浪,仙官妙策定新弦。
佛魔互鬥迷津渡,民吏同修世運綿。
且看朝堂藏陣眼,人心為尺量坤乾。
第一折 黃河故道遺妖霧 金光仙降現真身
卻說黃河水患方平,沿岸卻留「逆水陰霧」,沾者生寒疾,耕牛飲濁水輒斃。開封府尹上奏:「雖經仙佛護持,然河底沉積截教『水煞餘孽』,化作鐵背玄龜、赤鱗毒蜃,常掀濁浪衝毀新堤;淮水亦有修羅族『血怨精魄』附於魚蝦,民捕魚烹之,竟七竅流血而亡。」洪熙帝覽奏色變,急召道衍和尚商議。
道衍夜觀天象,見奎木狼星位有金光隱現,掐指道:「此乃截教金光仙應劫而至。當年萬仙陣中,金光仙被慈航道人收服,後隨西方教修行,今已證得『水德金仙』果位,當主人間治水事。」話音未落,黃河上遊忽現瑞光,一乘由巨鯨馱負的寶輦破浪而來,輦中端坐者麵如滿月,身披水紋法衣,正是金光仙。
金光仙踏浪上岸,取出「定水神針」原截教「四海瓶」所化)插入河堤,但見針尖湧出清光,所過之處陰霧散、毒蜃潛。他手指黃河道:「此河本是天地『陽脈』,卻被截教逆施『陰水之術』,需以『陰陽調和之法』根治。」言罷揮手召來四海龍王,令其率水族清理河底妖物,又命夜叉力士於兩岸埋下「五行鎮水樁」。
第二折 修羅餘孽惑官吏 道衍和尚窺陣機
卻說治水正酣,忽有禦史彈劾:「河道總督貪墨治河銀糧,致使民夫凍餓而死,新堤偷工減料。」洪熙帝遣錦衣衛徹查,竟在總督府搜出「血魂幡殘片」,幡上咒文與淮水血蓮氣息相通。道衍和尚取貝葉經一照,見殘片映出修羅族「惑心圖」—— 原是血河聖母座下「蝕骨使者」附身在官吏身上,以貪念為餌,欲亂護世根基。
與此同時,金光仙在淮水發現異樣:新修的「永利渠」本該連通漕運,卻屢現「水倒流」異象,渠底竟刻有截教「逆水陣紋」。他以神針逼出陣眼,竟揪出一個渾身裹著官服的水猴子精,正是金箍仙餘黨「翻波候」所化。「原來截教與修羅族勾連,不僅以妖術為患,更要從人間治政處破護世紋脈!」金光仙擲水猴子精於道衍麵前。
道衍撫掌歎道:「善哉!護世之道,上應天象,下合民心,中治人倫。今妖邪既窺破『朝廷官脈』可作陣眼,我等便要在此處布下『人間正道陣』。」
第三折 三教共議定官策 萬民同書護世章
洪熙帝依道衍所奏,在午門設「三教議政治水台」:金光仙代表截教改良派,以「五行水法」講解河道治理;慧明禪師率沙彌捧《盂蘭盆經》,宣講「不貪不嗔」之理;道衍則展開《大明會典》,痛陳「官吏腐壞則水患不息」。台下聚集十萬百姓,皆以瓦當為筆、河水為墨,在絹帛上書寫「願官吏清廉、水患永息」等語,絹帛竟化作「民心文書」飄向金鑾殿。
金光仙取出「量水玉簡」通天教主所遺寶物,原量四海深淺),往朝堂一照,竟見六部官署中,貪墨者頭頂現血霧,清廉者身畔有金光。洪熙帝驚道:「原來官心正邪,竟與天地脈息相通!」遂下旨:「凡頭頂血霧者,盡皆罷黜;身有金光者,擢升治水要職。」又命解縉後人將百姓「民心文書」編入《大典》「護世官箴篇」,每字皆嵌以護世砂,使貪腐者觸之灼手。
道衍趁機布下「九宮定官陣」:以午門為「陣眼」,按八卦方位設「廉、勤、慎、公」四德旗,旗上繡著百姓耕作圖與西洋通商景;又在各官署門口埋「戒貪石」,石中刻著「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古訓,與天壇太極陣、黃河鎮水樁遙相呼應。
第四折 定官陣破邪心網 治水功成萬代安
卻說蝕骨使者附在新科進士身上,欲往河道衙門投「毒水策」實為截教「決堤陣圖」),剛過午門,忽見「廉」字旗金光大作,手中策論竟化作血水。使者驚欲遁走,卻被「民心文書」結成的光網縛住,現出修羅族「三首六臂」真身。慧明禪師以「無貪缽」罩住使者,喝道:「汝以貪嗔癡為刃,卻不知人間正氣如江河滔滔,不可阻擋!」
翻波候趁夜潛入「永利渠」,欲重啟逆水陣,卻見渠壁上滿是百姓刻的「安」「寧」二字,每字皆有護世砂光芒。他觸之即傷,抬頭又望見金光仙立於雲頭,手中定水神針化作「大禹治水圖」虛影,圖中百姓扛鍬抬筐的號子聲竟化作金鍾之音,震得他五髒俱裂,哀號著沉入淮河底。
經此兩戰,人間官脈澄清,黃河淮水徹底歸治。金光仙辭別時,將定水神針化作「鎮河鐵犀」,每隻鐵犀背上刻著「戒貪」「愛民」等字,分鎮兩岸;道衍則將「九宮定官陣」融入《大典》,使後世官吏皆知「護世先護心,治河先治官」之理。
尾折 官心民心同護世 金光大義貫三才
治水畢,洪熙帝欲封金光仙為「水德真君」,金光仙卻合十道:「截教昔年誤以『力壓天道』為能,今方知『順應民心』才是真大道。貧僧此來,非為官職,隻為贖截教昔日禍水之孽。」言罷踏浪西去,身後留下「人間官清,河清海晏」八字水紋,經久不散。
百年後,有書生過黃河鐵犀鎮,見犀背「戒貪」二字被河水磨得發亮,卻隱隱透出金光,方悟《封神榜後傳》所雲:「金光非是仙家寶,盡是人間正氣凝。」淮河岸的「護世官箴碑」上,百姓與官吏的姓名並列而刻,正如道衍當年所書:「護世無分仙與凡,官心民心共一瀾。」正是:
截教遺波起濁流,修羅餘孽惑諸侯。
仙官治水憑德政,聖僧定陣靠清修。
從來世運連官運,自古民憂即國憂。
試看金光長耀處,一片冰心在玉樓!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