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金光絲路映北鬥 護世威名震萬邦
字數:2777 加入書籤
【定場詩】
北鬥垂光控八荒,絲路金光映昊蒼。
截教邪謀窺鬥柄,修羅毒計噬天綱。
民心織就璿璣陣,聖策凝成日月光。
且看威聲傳四海,萬邦共仰護世章!
第一折 北鬥妖陣鎖商路 璿璣台上血光寒
卻說王景弘商隊護送西域使節東歸,行至蒲昌海畔,忽見夜空北鬥七星移位,天樞星竟化作截教「貪狼幡」,鬥柄指處沙生惡霧,霧中浮出七十二座「璿璣塔」,塔尖懸修羅族「血魂燈」,燈油以西域諸國使者的「望歸血淚」熬製,燈芯插著截教「鎖命簽」。
商隊羅盤突然倒轉,指針盡指北鬥方向,駝隊竟不受控地向霧中行進。王景弘輕撫護世金牌,見牌麵映出璿璣台景象:截教「天璿仙」與修羅族「破軍使」正以「北鬥七星劍」釘住絲路的「民心金線」,每柄劍上皆刻「萬邦離散」的邪咒,更將成祖所賜「西域護世圖」撕成七片,分別鎮壓於塔底。
「此乃截教『北鬥奪綱陣』!」玄真子驚道,「借北鬥天象鎖死商路氣脈,若讓七星劍吸盡民心金線的光芒,西域諸國將再無歸附之心!」話音未落,璿璣塔中射出幽藍光線,竟在沙地上凝成「星移鬥轉圖」,圖中明朝疆域分崩離析,百姓流離失所。
第二折 道衍夜觀鬥柄移 金光仙請北鬥符
道衍和尚在文淵閣夜觀天象,見北鬥七星中「天權星」黯淡無光,如被墨染。急取貝葉經與《永樂星圖》對照,見經中顯影:璿璣台陣眼設在「北鬥壇」,壇中供著截教「翻天印」殘片與修羅族「血河鼎」,正將商隊的「歸朝願力」煉作「逆天之氣」。
「北鬥為天之綱紀,民心乃國之綱紀,此陣欲亂天綱以亂人綱!」道衍急遣金光仙攜帶成祖禦賜「北鬥護世符」馳援,又命楊溥以文淵閣銀印加封「宣慰諸國詔」,快馬傳至西域各城,命百姓采集「北鬥星石」,暗藏陣外。
金光仙至蒲昌海,見璿璣塔正隨星象轉動,每轉一圈,便有一名使者的「望歸淚」被煉成血魂燈油。他祭出定海神針,針端金龍虛影卻被北鬥劍氣切割,鱗片化作流星墜落。天璿仙狂笑:「當年元始天尊用北鬥陣困截教,今日我便用此陣困你朱家天下!」
第三折 民心星石聚北鬥 聖詔金光破璿璣
千鈞一發之際,西域諸國百姓響應朝廷號召,捧來祖傳的「北鬥星石」—— 石上皆有天然形成的北鬥紋路,乃百姓世代供奉的「天命之石」。王景弘率使者將星石擺成「璿璣複原陣」,石間以護世旗的金絲相連,竟與夜空中真正的北鬥七星形成「天地呼應」。
「北鬥者,天之民心也!」金光仙振臂高呼,展開成祖「宣慰諸國詔」,詔書上「懷柔遠人」四字與星石共鳴,顯化出永樂帝親祭北鬥的虛影。虛影手持玉圭,指向璿璣台,台頂突然裂開,露出被鎮壓的護世圖殘片,殘片上的「萬方協和」四字重放光芒。
玄真子以三清鈴敲擊出「北鬥七星訣」,商隊胡商吹奏鷹笛應和,樂聲竟與星石震動頻率相合,形成「民心共振波」。當第七聲笛響時,七座璿璣塔同時崩塌,北鬥七星劍化作流光飛回天際,護世圖殘片自動拚合,圖中民心金線比往日更加璀璨。
第四折 妖陣崩解天綱正 萬邦朝貢護世昌
北鬥奪綱陣既破,蒲昌海下浮出成祖埋下的「護世天樞石」,石上刻著「天綱係民,萬國鹹寧」的古篆,與北鬥星石、護世圖共鳴,竟在天空顯影出「北鬥護世」的星象奇觀。金光仙將天璿仙、破軍使收入北鬥護世符,符中浮現「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的圖錄。
西域諸王焚香叩首,齊奏:「今見天威,方知大明乃北鬥所命之國,我等願永為天朝屏藩!」遂獻上本國「星象密卷」,與明朝《大統曆》合璧,共證「日月所照,皆為漢土」之理。王景弘將北鬥星石熔鑄為「萬邦護世鍾」,鍾聲悠揚,傳至大漠深處,驚散所有邪祟。
消息傳回京城,洪熙帝率百官至欽天監觀星,見北鬥七星恢複正色,天權星格外明亮。楊溥將西域星象密卷補入《永樂大典?天文誌》,扉頁題字:「天綱非星鬥之綱,乃民心之綱;王霸非兵戈之霸,乃德化之霸。」
尾折 北鬥金光傳萬世 護世威名耀八荒
戰後,蒲昌海畔立「北鬥護世碑」,碑身刻滿西域文字與漢字,記載此戰始末。每年七夕,朝廷遣官員與西域使者共祭北鬥,以星石之粉塗抹護世旗,謂「天民同輝」。文淵閣將北鬥護世之法編入《星象護世要略》,規定「凡遇天象異變,可聚民心星石以正天綱」。
百年後,有星象學家過蒲昌海,見北鬥護世碑上的星紋與夜空中的北鬥七星精確對應,碑身金光與文淵閣寶頂遙相輝映。忽聞駝隊中童謠唱道:「北鬥亮,絲路長,永樂護世鎮八方。民敬天,天佑民,萬邦同仰日月光!」方知成祖創下的護世基業,早已與天地星辰同輝,任他截教修羅百般算計,終不敵這順天應民的煌煌大道。正是:
截教修羅竊鬥綱,妖陣欲斷萬邦腸。
民心星石回天眷,聖詔金光護世昌。
北鬥重新開泰運,絲路上國耀榮光。
試看永樂宏章裏,日月經天萬代長!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