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帝禹閣

字數:3213   加入書籤

A+A-


    唐鶴童能夠確定「首山神鏡」的身份,也是通過其所使用的材料的,要知道,既然被命名為「首山神鏡」,那使用的材料必然是「首山青銅」了,也就是由「首山曱甴」分泌出來的特殊生物銅合金,可惜的是,他並沒有在任何文獻裏麵找到「首山神鏡」的字樣,顯然想要找到這麵巨型銅鏡的出處,肯定是要跑一次「陽城帝禹閣」了!
    所謂「陽城帝禹閣」可以算作一個異人門派,隻不過這個門派培養出來的異人,並不會在異人界中行走,他們被培養出來的唯一目的就是用來守護夏朝遺留下來都城遺跡,因此,這個門派也被冠以了「帝禹閣」的名字。
    而商代夏之後,「帝禹閣」就已經秘密組建了,等到為人所知的時候,已經是秦末漢初的時候了,所以,一般異人界碰到什麽關於夏朝的異人遺跡,那必然是會找上「帝禹閣」來解決的,隻不過,「帝禹閣」也並不是一個給異人界義務解決麻煩的機構,所以,想要從「帝禹閣」那邊獲得有價值的情報,必然是要的有所付出的。
    還好,自從廣漢輻射區的那批「首山曱甴」被帶回門內之後,「唐門」便開始動用關係,聯係了不少西南地區活動的蟲師、蠱師和痋師來幫忙,有這些專門跟蟲子打交道的異人,「首山曱甴」培養速度也非常快,第一代人工培育的「首山曱甴」已經開始大麵積繁殖,並且開始產出「首山青銅」了。
    當然,這第一代「首山曱甴」產生的銅合金質量,肯定是沒有辦法跟祖代曱甴相比的,需要經過反複多次的精煉,才能夠得到適合煉器使用的「首山青銅」,不過,其轉化效率還是足夠快的,且隻要飼料充足、環境適宜的話,第一代「首山曱甴」能夠保證兩年左右的豐產期!
    也就半年過去,「唐門」負責培養「首山曱甴」的小組,就向門內供應了七八百公斤的精煉級「首山青銅」,騰出一百公斤用開跟「帝禹閣」交換情報,肯定是沒有什麽問題的,畢竟,在「帝禹閣」眼裏麵「首山青銅」這種東西自禹帝涸澤而漁地開采之有,就在也沒有出現在華夏大地上麵!
    唐鶴童在掌控了「首山神鏡」之後,便控製其縮小成了掌心大小的模樣,並且用擦墨塔把上麵的夏篆和花紋一並拓印到紙上,再用「墨鑒」錄入傳回國內去,這樣就不用他親上「帝禹閣」了。
    說實話,估計他親上「帝禹閣」,人家也不見得能夠接待他,怎麽也要的門長唐炳文或是老祖宗唐擎天出麵,「唐門」內部其他門人弟子都沒有跟「帝禹閣」對等的身份,畢竟,據說「帝禹閣」是章亥後代建立的,正統的士大夫身份,身份不對等的情況下,人家的根本都不會拿你當回事的,更別說本身就是前去求教問題了。
    而得知了這份圖樣是唐鶴童發回來的,老祖宗唐擎天也是為了能夠順利從「帝禹閣」得到情報回饋,所以打算從門長手裏麵接過這個活,親上陽城「帝禹閣」去幫著自己最喜歡的這個孫輩去問問題,畢竟,「唐門」老祖宗出世已經算不得什麽秘密了,也就是輩分太高,否則的話,好事之人肯定會把老祖宗拉到「十二絕頂」的序列之中。
    當然,要說戰鬥力和修為深厚程度,「十二絕頂」沒有一個能夠跟唐擎天媲美的,也就是符籙三山的三位天師,憑借從「天師度」裏麵繼承來了不少修為,但是,老祖宗在完成了「逆生第四重」,也就是所謂的「引三歸一,虛實相生」之後,他的修為就不再受肉身和元神桎梏了,充斥天地之間的元始祖炁都能夠轉化為他身上的真炁,被他利用起來的!
    然而,讓老祖宗沒想到的是,「帝禹閣」這種夏朝末年就存在的異人組織,也不是什麽簡單貨色,剛一踏入陽城「帝禹閣」的勢力範圍,唐擎天就感受到最起碼五道遠在他之上的氣息,雖然無法直接從氣息強度判斷其修為厚度,但是單憑氣息的古老程度,這五道氣息主人的年齡,絕對要比自己大得多的多。
    唐擎天也是突然想通,為什麽從漢初曝光了「帝禹閣」以來,這麽多年過去,都沒有一位封建王朝的帝王對「帝禹閣」動過手,真實情況應該是,這些封建王朝的帝王不僅想過,而且幹過,不過,從結果上麵來講,這些封建帝王隻是在「帝禹閣」麵前單純吃虧罷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帝禹閣」一直存續至今的原因,是他們需要監控九樽「九州鼎」的動向,因為「九州鼎」已經跟華夏大地氣運結成一體了,稍微地動作都會引起很大規模的連鎖反應,所以,「帝禹閣」的異人要負責保護「九州鼎」不被有心之人利用,而要保證這些異人不反過來被人利用,就隻能夠對他們進行單獨管理,禁止他們多與外人聯絡。
    還好,老祖宗帶過去的上門禮,對「帝禹閣」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畢竟,人家「帝禹閣」傳承下來的煉器技術,不出意外也是夏朝時期以銅合金為主材的技術體係,這些年都用普通的銅合金代替,肯定是無法發揮出夏朝那些法器法寶構型的威力的,因此,他們對「首山青銅」可是非常渴求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拿到了第一批的二十公斤「首山青銅」之後,現任「帝禹閣」的負責人子泯,主動給唐擎天開放了自家的數據庫,讓老祖宗可以直接拿著那幅唐鶴童傳送回去的拓印圖,搜索相關信息!
    「帝禹閣」的數據庫跟「唐門」的還是有區別的,「唐門」的數據庫是借助了「墨鑒」本身具備的儲存能力,利用法器的集群效應,開發出來的一種模擬計算機運作的數據庫,而「帝禹閣」的數據庫就是一塊巨大的「太古青玉」,隻要擁有並會調用識神的異人,都能夠直接從上麵讀取信息,實際上,「太古青玉」就是一種能夠保存念頭和腦電波波動的特殊磁性材料罷了,它同樣也是東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用來傳承功法異術的載體,又名「玉簡」!
    當然,像「帝禹閣」這麽大塊的「太古青玉」,自恃見多識廣的唐擎天也是第一次見到,他以前見過的都是拇指大小,或者指甲幹大小的「太古青玉」,而種尺寸的「太古青玉」也多半是春秋戰國時期遺留製作「玉簡」下來的罷了,後來,功法異術傳承之中,經驗類東西的占比越來越多,小尺寸的「玉簡」已經不夠用了,也就全部回歸到了文字記載了!
    還好,跟唐鶴童他們這一輩連「玉簡」是什麽都不知道的異人來說,老祖宗不僅見過「太古青玉」,還研究過裏麵的原理,所以他能夠輕車熟路地使用識神,侵入到眼前的大型玉板之中檢索信息,要知道,識神的效率和瀏覽速度可是很快的,按照文字來計算的話,一個人每分鍾能夠閱讀三四百字的話,換成使用識神,效率就能夠直接提升萬倍之多,一分鍾三四百萬字真的就不在話下,如果要是圖片的話,瀏覽效率就更快了。
    果不其然,老祖宗也就在大型玉板麵前做了半個多時辰,他就找到了跟「首山神鏡」拓印圖一模一樣的圖片,而上麵標注的名稱為「寰宇周天星鑒」!
    喜歡一人之下,烽火鑄鐵請大家收藏:()一人之下,烽火鑄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