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連吞三郡之地

字數:4677   加入書籤

A+A-


    很多時候,大義名分對於強者就是華麗的遮羞布,對於弱者則是必須高舉的旗幟。
    王室聯合齊、涼兩國,為衛國之外的諸侯,全部送上了這麵旗幟。
    一開始,除了趙國這個愣頭青提前開打,其餘諸侯無人敢用,都在觀望。
    但眼下,連魏國都已經舉起了旗幟,而齊國、涼國那邊,似乎也能抵禦衛國大軍一陣子。
    換而言之,曾經不可一世的衛國,此刻已經顯露出最為虛弱的一麵。
    緊隨魏國之後的,便是蔡國,蔡叔遷親自率領大軍,圍攻衛國箬水城。
    此城向北百裏,是遷陽城,渡過遷江再向西北方向二百裏左右,便是平丘城。
    蔡國也是明白人,沒有現在去攻打平丘城,知道秦國對此地肯定誌在必得。
    不過蔡國隻要動作足夠快,就能先吞下箬水和遷陽兩城。
    如此一來,就能阻斷秦國與衛國本土的接壤地帶,頂多隻能在晏地發力,攻取衛國飛地。
    ......
    衛國萬壽城,衛王此刻太陽穴都在怦怦直跳。
    他既覺得憤怒,又覺得好笑。
    魏坤這條軟趴趴的蟲子,平時給他趴下來舔舐鞋履,衛王都覺得倒胃口。
    不曾想,以往看來如此恭順之輩,竟然會糾結大軍攻打萬壽!
    不過作為衛國最重要的都城,萬壽城城牆高大、堅厚,城內常備駐軍,多達5萬人!
    而且萬壽西北麵六十裏處,還駐紮著衛國酉山大營,人數在2萬人,由衛國公室宗親大將執掌,負責拱衛萬壽城,並固守酉山陵寢。
    “為寡人披甲,再派人突圍前往酉山大營,宣衛祜率軍勤王,戰事之後,孤要用魏坤的人頭做成酒器,與文武共飲!!!”
    衛王雙目赤紅,但卻冷靜的發出一道道詔令。
    萬壽城此刻唯有衛王親臨城頭,才能讓衛國士卒們士氣大振!
    ......
    而此時的嚴洛,已經從嚴城出發,親臨渾陰縣。
    此外,晏地各城的文武官員,也收到了他的詔令。
    針對衛國所占據的銀安城、山陽城、鳳梧城以及黃縣區域,開始散播謠言。
    謠言內容五花八門,比如,衛國都城萬壽被魏、楚、徐三國攻破,衛王已死。
    又比如,董氏、令狐氏舉起反旗,已經響應王命詔書,裂土分疆,與其他諸侯一同瓜分了衛國。
    又或者,衛國各地陷入戰亂,百姓死傷無數等等。
    這些謠言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從衛國本土跨境而來的晏地各城守軍人心惶惶,思歸故土。
    晏地的衛國城邑皆為飛地,以往太平時,憑借衛國的霸道和威勢,各城守軍倒還沒什麽感覺。
    但如今謠言洶洶,四周諸侯國也明顯加強了軍備。
    鄭、薑兩國原本還在敵對,突然也進入了詭異的安靜之中。
    這一切都讓衛國守軍們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而此時,秦國各城,已經選拔了一批能言善辯之士,秘密潛入這幾座城邑縣城內,麵見衛國守將或者主官。
    內容很簡單——
    秦國對於衛國,一向是恭敬有加,但如今諸侯合縱攻衛,已經是天下大勢。
    隻不過秦君仁厚,不忍刀兵相加。
    因此隻要衛國守軍自願撤出晏地,將所在城邑交付秦國,那麽秦國便可以讓出通路,讓他們自由返回衛國本土。
    這一計策,是由孫武、諸葛亮聯合製定。
    借助如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緊張態勢,加上此起彼伏的謠言,營造類似於囚徒困境的局麵。
    隨後又借助嚴洛一直以來維持的“仁義之君”光環,徹底瓦解衛國軍隊的戰鬥意誌。
    當然,光是這樣並不夠,最後的殺手鐧,則來自於郭開!
    郭開在成為公子修紅人之後,悄悄收集了衛王麾下負責撰寫詔令官員的書簡、帛書,設法送回過秦國。
    書簡和帛書上的字體,基本上是衛國常用的花篆,這個很容易仿造。
    稍微有點技術難度的,是衛王印章樣式。
    不過,恰巧,印章用的就是當初嚴洛贈送給衛王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大印。
    秦國想要造的一模一樣,並不難。
    所以五月初,正當薑國開始摩拳擦掌,準備起兵攻打衛國飛地銀安城時,一名偽裝成庶民的使者匆匆持著一份帛書進入銀安城內。
    而上麵,則是從萬壽緊急發出的勤王詔令!
    原本就不想繼續待在晏地煎熬的衛國守軍頓時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當下便決定立刻集結全部軍隊,借道秦國,返回衛國本土,勤王救駕!
    此時此刻,這些衛國將士哪裏還會管晏地富庶不富庶。
    就如同當年楊廣麾下的將士們,江都再好,都比不過老家香啊!
    而且他們也不是棄土不守,完全是要勤王救駕!
    既保全了名份,又順從了內心,兩者兼得,將城邑讓給秦國,讓的那叫一個毫無負擔!
    而其餘各城,鳳梧、山陽、黃縣,不過數日時間,便悄無聲息的改旗易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薑國和鄭國本來迅速和解,為的就是想要集中力量,拿下晏地衛國城池,這一晃眼,城頭卻已經換上了秦國大旗!
    這一幕頓時讓他們錯愕不已!
    ......
    “恭喜宿主,您以外交謀略手段,獲取衛國所屬銀安城中等城邑)及其附屬三縣之地一座上縣,兩座下縣);鳳梧城下等城邑)及其一縣之地上縣);山陽城下等城邑)及其兩縣之地兩座下縣),總計獲得召喚點!”
    邢城郡方向,由丁奉駐守,薛仁貴則輕裝抵達銀安城,負責駐守此地。
    原邢城郡守霍商,改任柳林城郡守,如此一來,邢城這邊主要事務,暫時由丁奉執掌。
    霍商這個四品郡守,當初是蔡國觀水城城守,雖然主動投效秦國,但將其放在邊境城市邢城,嚴洛倒底有些不放心。
    萬一戰事來臨,此人再次投降,那豈不是誤事?
    柳林郡如今是秦國腹地,又受乾州州牧、刺史、防禦使多方節製,郡守職權被製約,倒是不必擔心霍商會出什麽幺蛾子。
    鳳梧郡,則派趙雲前去駐守,此地隻有一城一縣,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黃縣銅礦,到時候工部、商部自然會派人接管礦產開采經營事宜。
    至於山陽郡,此地位置和山南縣倒是有些類似,地形比較封閉,北麵和東麵都是崇山峻嶺、原始叢林。
    向南,則是灃水和大澤湖,西南方向就是鄭國飛地白澤城了。
    此地嚴洛已經派遣正八品治水都監、丹水主簿李冰前往駐守。
    李冰在丹水的工作頗有成效,疏通河道,挖掘溝渠,為丹水增加了不少水田。
    丹水這個原本基本靠丹砂礦發家的郡縣,如今糧食產量也比原先提升了至少四成!
    但晏地境內的灃水乃是大澤湖的水源地,所以按照李冰所說,想要將這一帶徹底變成沃土良田,並且平定水患,必須從山陽城開始治理。
    嚴洛以李冰治理丹水有功,拔擢其為從六品山陽郡通判、兼任從六品山陽郡治水都丞,加爵縣士,食邑百戶。
    雖然還不是郡守,但此地他的官職最大,和郡守也沒有太大區別,隻等今後積累功績,便能升職。
    喜歡召喚天下!從流亡公子開始崛起請大家收藏:()召喚天下!從流亡公子開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