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全嶺南招募!

字數:4763   加入書籤

A+A-


    宋縣令一路急匆匆趕來,連水都沒喝一口,說話時嗓子有些幹啞。
    蘇知知拉著宋縣令一起坐到桌上:“宋縣令你吃飯了麽?可以跟我們一起吃,我們有好多菜。”
    薛澈很熟悉地去櫥櫃裏拿了一副碗筷添上。
    宋縣令本來還不好意思和慕容棣同坐,客氣地說自己站著喝口水就行。
    “宋縣令別見外,坐吧。”伍瑛娘一伸手,把想站起來的宋縣令給按了下去。
    宋縣令使了全身的勁,愣是沒站起來,於是也就坐著了。
    郝仁則親手幫宋縣令舀了一碗豬骨湯:
    “宋縣令喝口湯潤喉,不急,慢慢說。”
    宋縣令坐在慕容棣身邊,看著郝仁給自己端的湯,他都想把這湯給供起來了。
    由於湯太香,他又渴,便一口氣喝了一半,還尷尬地打了嗝。
    喝過湯,宋縣令細細地將朝廷命令講清了。
    “王爺,準備軍需不是小事,一個弄不好便是一頂罪名落下來,可要上折子推了此事?”
    慕容棣和郝仁同時搖頭:
    “此事來的時機正好。此次西北軍衣,我們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
    他們剛才說要從全嶺南範圍內調集人手,郝仁本來正思考如何能讓慕容棣的命令顯得不那麽突然。
    朝廷下這道命令,也許背後有賀庭方的推波助瀾,想給潯州下一個難題。
    可是這道命令起號也給慕容棣提供了絕佳的理由。
    薛澈靜靜聽著,然後問:“若是送到庭州的話,是不是送給薛家軍穿的?”
    宋縣令:“正是,聽說這次就是薛將軍再三上書請求朝廷提早準備冬衣,所以才有了這道旨意。”
    薛澈的眼睫扇動了一下,遮住眼底的浮光:
    “那薛家軍一定很需要好的冬衣抗寒。”
    薛澈知道,以爹那樣的性格,再三上折子向求助的話,八成是薛家軍遇到了困難。
    他們去年大概過了一個很冷的冬天。
    薛澈的肩膀上落下一隻小手,蘇知知胸有成竹道:
    “那我們就送很暖很暖的棉衣去。”
    ……
    十日後。
    嶺南邕州。
    邕州四麵環水,水路發達,碼頭繁忙。
    晨曦初照,邕江江麵上泛起薄霧。
    江麵上,一艘艘木船緩緩駛來,不少人在碼頭上船下船,裝貨卸貨。
    太陽從雲層後露出一角,薄霧很快便散去了。
    旅人商販熙熙攘攘,碼頭越來越熱鬧。
    邕州碼頭除了旅人外,每日都聚集許多閑散的人手來做扛貨的苦力。
    他們這一行的運氣隨著天氣而變。
    天氣好運氣就好,船多貨物多,他們就能掙幾日的飯錢,但有時候天氣差,碼頭船少,他們擠破頭也難搶到活幹。
    這日,碼頭最熱鬧的時候,有幾個官差出現,在渡口的一處茶館牆邊貼了很大的一張告示:
    【聖上詔命,著潯州織造西北將士禦寒冬衣。時下,潯州白雲縣良民村急募巧手,以應織造之需。越王召嶺南各州百姓共襄此舉。
    白雲縣良民村長期招工,待遇從優,食宿皆備,日酬二十文錢,工期須滿三月有餘。有意者前往本縣衙署登記在冊,領取過所文書,以備行程。】①
    來來往往的人都圍過去看,議論紛紛:
    “誒,這貼得什麽告示啊?莫不是要征徭役了?”
    “興許是通緝大盜呢,你沒聽說前段日子就有重犯在潯州被抓了?”
    “我沒聽說啊,我剛下船……”
    嘰嘰喳喳議論的人很多,然而真正識字的不多。
    官差把告示貼好後,就轉過身大聲喊道:
    “皇上命令潯州製作西北將士的冬衣,現在潯州白雲縣良民村需要大量的人手,就是產黑山布的那地方。
    包吃包住,每天工錢二十文,工期至少三個月。想要去潯州做長工的,這兩日去縣衙登記,然後領取過所文書!”
    官差這麽一喊,碼頭就跟炸了鍋一般。
    原本有些坐在路邊休息的工人都湊了上來,雖然看不懂字,也想擠著上來看。
    “黑山布我聽過啊……過年的時候我丈母娘還買了幾尺黑山布做衣裳嘞。”
    “還有黑山墨也是那的吧,我看縣裏的讀書人就買那墨用,好用!黑!比烏鴉還黑……”
    “二十文錢,每天都有?吃住也不用自己花錢?”
    他們在碼頭雖然有時一天能掙三十多文,但是沒收入的時候難捱得很。
    剛才官差喊每天二十文的工錢,一幹就是至少三個月,天天有錢,還包吃住。
    這年頭他們不敢隨便出門跟人做活,指不定就被哪個熟人給賣了,好多人甚至都沒出過邕州。
    可他們知道黑山墨和黑山布,聽著就放心。而且這是官府貼的告示,還說是奉皇上的命令做衣裳,沒人敢拿皇上當眾騙人,這事做不了假。
    不少人心動了。
    有幾個大膽嗓門也大的人喊:
    “我們家裏老娘老婆會做衣服能去,那我們隻會力氣活沒縫過衣裳,也能去不?”
    官差:“大人說了,不論男女,隻要肯好好幹活的就要。去了之後,自然有人給你們分配活幹!”
    “那我們什麽時候能去縣衙登記領過所啊?”
    “即日起。”
    “好好好,走,我們這就去看看!”
    “快走快走,走慢了就得排老長的隊了……”
    同一時刻,城裏的戲樓、酒館、集市門坊邊都貼了一模一樣的告示。
    有人聽戲、吃茶、喝酒,看看熱鬧也就過了。
    可也總有一些衣衫灰舊麵黃肌瘦的人想要嚐試一次。
    於是,和碼頭相似的一幕在邕州各個角落上演。
    陸陸續續地,不斷有人往縣衙的方向走去。
    招募人手的消息不僅傳達到了邕州,還有山州、嚴州、芝州、田州、淳州……
    整個大瑜的人都知道嶺南道是貧苦落後、刁蠻無知之地。
    可是很多人忘了,這個蔓延著蟲蟻瘴氣的地方很大。
    嶺南有七十餘州,三百多縣,轄域超過七百萬頃。
    他們沒有巍峨宮殿、雕梁畫棟,但他們有大片充滿生機的山水、草木和想要謀生的百姓。
    有無窮的潛力。
    慕容棣雖無實權,但他皇親貴胄的身份是真的,憑借著越王的名頭和身份,他的話足以在整個嶺南道發揮作用。
    招募令下達嶺南各州後,短短一個月後就有數千人來到黑匪山。
    好在顧刺史和宋縣令提前做了準備,幫著良民村一起在黑匪山緊鄰的山頭搭建簡易的房屋用作工人舍房和製衣、製布作坊。
    朝廷撥下了準備軍需的款項,故而采購的糧食、棉花、製衣輔料等材料也全都到位。
    天氣熱,大家忙個不停,不僅山上人曬黑了,顧刺史和宋縣令也黑瘦了一圈。
    兩位父母官和村民們一起站在新開辟的作坊山頭,心情激動地看著大批的工人湧入。
    翠花嬸子在秋姨耳邊偷笑:
    “兩位大人們看著不像白胖的官老爺,倒是像我們黑匪山的村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