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討論醫院的名字

字數:3775   加入書籤

A+A-


    “殿下,這件事情都過去好久了,而且阿耶已經跟我說清楚了,所以對於這件事情雖然我表示很遺憾,但是也沒有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程度。”
    長孫衝仰著腦袋,月光照耀在他的臉上說不出的那種經曆無盡滄桑的感覺。
    李恪跟李承乾對視一眼,李承乾好似在說:「你剛剛為什麽沒有將他打死呢!瞧他現在這個樣子真欠揍。」
    李恪回應道:「別,你是太子,我隻是蜀王而且還是妃嬪所生的,隻不過母妃本身比較特殊而已。」
    李承乾:「哎,要是把他弄死了,阿娘肯定會重重的責罰我吧!」
    “哎”兩人齊聲歎息,引得長孫衝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是不是說錯話了。
    張淩這邊剛把之前跟長樂說的話與小公主說清楚了,小公主心情瞬間就恢複了,但是下一秒小公主又氣鼓鼓的朝長樂,道:“鍋鍋係窩噠!阿姐尼揍開。”
    小公主這次的聲音可謂是空前絕後,所以引得在場的朝臣都向她們看來。
    這一看不要緊,一看一個都不吱聲。
    甚至有的官員都怕自己看到惹來殺身之禍都垂下腦袋。
    實在是現在的情景讓人不得不以為張淩已經跟長樂在一起了,隻是陛下還沒下通知而已。
    隻見張淩抱著小公主,小公主想聽鍋鍋嗦阿姐的悄悄話,所以整個人都是趴在張淩身上的,長樂一隻手扶著小公主的後背,這到沒什麽,姐姐護著妹妹這很正常啊!可怪就怪在長樂的另一隻手摟在了張淩的後背,可能當時隻是想找一個支撐點,所以沒太在意,更過分的是長樂的腿搭在張淩的腿上,這,這,這。
    難怪小公主會這麽生氣,換做誰誰不生氣,不過這個時候的城陽去哪裏了?
    原來城陽最好的觀聽位置被長樂占據之後,城陽隻好爬到張淩身後的紙箱子堆裏抱在張淩的後背,這一幕可不純純的一家四口嘛!
    ”阿耶,你聽我說,這是個誤會,你信嗎?“
    長樂一下就反應過來,一下就從張淩的身上蹦開,沒錯就是蹦開。
    臉色羞紅的向李世民解釋,道:”阿耶,這件事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
    李世民現在的臉色陰沉的可怕,眼眸銳利的盯著張淩看,好似要找出什麽破綻一樣。
    長孫倒是沒什麽,反正這個女兒已經跟長孫衝定過婚了,隻是可惜結果不太好所以取消了,到現在長樂還是單身,心想著在自己的身邊多待幾年,即便不出嫁,自己也養的起,即便自己去了她就不相信承乾不會照顧好他的親妹妹。
    所以不急,但是麗質,你心中要是有了想法就跟阿娘說啊!阿娘又不會反對,反正都是一家人。
    長樂本來想向長孫皇後求助,隻是看到那一副【怎麽不事先告訴我的表情】就知道她的阿娘想多了。
    張淩將小公主放下來,隨後說道:“孫老,你們商量的怎麽樣了?”
    他沒有說就是因為有句老話叫做越解釋越心虛,越描越黑,索性直接不說,這樣應該會好一點,隻是可惜這裏是大唐,並且他跟長樂更是地位超然要是不解釋隻會越傳越離譜,雖然表麵不會說什麽,但是暗地裏誰管。
    孫思邈本來對這樣的事情不感興趣,如果是別人的話他早就帶著他的徒弟走了,隻是這是張淩的瓜他喜歡看。
    “張小子,經過老道跟眾位大臣商議後決定就用醫院這個名字,不過就醫院兩個字是不是太過單調了。”
    “孫老,你有什麽想法嗎?說說。”
    隨後張淩看向一臉吃瓜相的朝臣,說道:“你們也思考一下。想出來之後由陛下提筆。”
    本來眾位朝臣沒有什麽心思的,但是聽到由陛下提筆他們的心思立刻活泛起來,不管最後能不能成,都沒有什麽損失,但是一旦成了他就是大唐第一人。
    首先第一個發言的是,穿著淺緋色的官員,張淩這段時間經過惡補貞觀時期官員的著裝以及配色,知道這是一位五品官員,就是不知道擔任何職。
    “臣,吏部郎中王餘,見過齊王殿下,臣不才剛好想到一個……”
    “說。”張淩聽得有些不耐煩了,你說事就說事怎麽還要念著一長串,難道開朝會都這樣?
    王餘見張淩不耐煩的樣子,本來自己是想出來表現表現的,哪知道陰溝裏翻船了。
    “濟民醫院。“濟民” 取自 “懸壺濟世,普惠黎民”
    “自陛下登基,便以 “民為邦本” 為治國圭臬,詔令中屢屢提及 “安人理國,先存百姓”。此 “濟民” 二字,恰是聖上仁政在醫道的延伸 ——“濟” 者,救濟、匡扶也,暗合《周禮》“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的濟世傳統;“民” 字更呼應陛下 “民貴君輕” 的教誨,彰顯我等醫者以仁心仁術守護萬民安康的決心。”
    “嗯,不錯,下一個。”張淩覺得很好,但是肯定有最好的。
    “陛下,臣想到一個名字。”人群中一個穿著深緋色的官員站出來對李世民行了一禮,他為什麽沒有對張淩說,因為怕,怕什麽,怕被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世民虛空抬手,道:“你是同州的刺史吧!今日怎麽來長安城了?”
    這句話也是在問這名官員,同時也在給張淩做解釋,隻是張淩在聽到這個地名的時候好像腦子記得什麽又忘記了什麽。
    “是,臣同州刺史,溫良,今日是臣回朝述職的一天,正好碰見陛下召見群臣過來,臣就自發過來了。”
    “嗯,你說說吧!”可能是之前的事情太忙了把這個人回來述職額事情給忘了,等下問下李承乾。
    溫良出聲道:“臣想的是懸壺醫院,《黃帝內經》雲 “上醫醫國,其次疾人”,今設 “懸壺醫院”,既取古之賢醫普救眾生的赤誠,又應陛下 “民為邦本” 的聖訓。
    “懸壺” 高懸,如陛下恩澤廣布,無論士農工商,皆可入內求治;“醫院” 立世,象征大唐醫道昌明,匯聚良方以護佑黎民。”
    “此名傳於四海,既能彰顯陛下仁政如良藥濟世,又能激勵醫者效仿先賢,以壺中妙術解百姓疾苦,讓貞觀仁德之光,隨醫者足跡遍照天下!望陛下恩準!”
    張淩不禁點頭,看來這貞觀初期的官員都是有真本事的,還沒有被世家的人謔謔光了,但是見到後麵一排的人都攏耷著個耳朵,竊竊私語,就好像讀書時候生怕老師抽中自己答題的那個模樣。
    李世民自然也把這一切看的真真的。
    喜歡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請大家收藏:()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