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對賭

字數:6308   加入書籤

A+A-


    其餘女演員的片酬則低於十萬,且均為固定薪酬,無分紅、無助理、無特殊待遇,與男星的收入差距懸殊。香港一線男星如許貫傑和成龍,片酬高達三百萬港幣左右,而二線女星的收入僅為他們的一成。
    二線男星的片酬視情況而定,例如新晉紅星譚詠麟、林子祥等人的片酬約在三十萬左右,但波動較大,票房不佳時可能驟降,反之則會上升。
    至於一些資深二線演員,如鄭少秋、許冠文、洪金寶、石天、麥嘉等,片酬介於五十萬至百萬之間,即便作品失敗,其地位和收入也相對穩固。
    《無雙》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均采用海選方式挑選主演,顯然不會考慮許貫傑或成龍這樣的頂級明星。這兩部影片的製作預算分別為一千萬和兩千萬港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筆資金足以邀請一線明星組合並外加二線配角。消息傳出後,業內普遍持懷疑態度,尤其第二部的高額預算更是引發熱議。
    盡管今年已有投資3000萬的《蜀山》電影上映,但人們對它的質量仍半信半疑。
    聽說又有公司要投資這麽多錢拍電影時,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懷疑是不是數字搞錯了。然而,當得知背後操盤的是完美娛樂,而它的母公司完美集團的老板正是吳耀祖時,人們的看法悄然轉變。
    這就好比2022年,一個小公司宣布要拍10億和20億成本的電影,幾乎沒人相信。但如果這話出自一位剛收購數百億市值公司的富豪之口,那情況就不同了,至少會讓人將信將疑。
    8月5日和6日,位於中環皇後大道東136號的金心大廈注定成為一個焦點。
    八月三日,中午一點半,tvb無線電視城。
    周星星坐在《430穿梭機》節目後台,手裏拿著一份報紙,神情專注。
    今年21歲的周星星發展並不順利。去年他報考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未果,後來通過戚美珍的推薦才進入夜訓班學習。今年畢業成為正式簽約藝員後,被安排主持兒童節目《430穿梭機》,並在節目中與搭檔龍炳基主演單元劇《黑白僵屍》。就在他沉浸其中時……
    他的搭檔、同樣擔任《430穿梭機》主持的龍炳基走近,見他還未離開,好奇地問道:“咦?阿星,怎麽沒走?平日這時候你早到清水灣了。”
    這時代,大型電影公司大多有自己的影城。嘉和的影城位於鑽石山,邵氏的則在清水灣。
    以往,周星星在《430穿梭機》結束工作後,會立刻趕往清水灣,要麽客串電影或電視劇的小角色,要麽幫忙做些幕後事務。
    即便沒有角色可演,他也樂意留在影城幫忙打雜。
    這份勤勉讓龍炳基十分欽佩。通常節目錄製結束後,大家都疲憊不堪,其他主持人和演員會選擇休息,唯獨周星星仿佛有使不完的勁。
    上午拍完勞累的節目,下午仍會跑去清水灣當免費的臨時演員,頂多混個盒飯。
    從前無論天氣如何,他的計劃從不改變。今天破天荒這麽晚還沒動身,龍炳基因此感到疑惑。
    兩人年紀相仿,周星星笑著回答:“基哥,今天有點事,不去清水灣了。”
    “別這樣叫我!”龍炳基皺眉,“你這麽喊真別扭!”
    “那叫阿基好了。”周星星毫不在意。
    “還是怪怪的……”龍炳基無奈。
    “炳基”這個名字用粵語完整念或讀全名都無妨,但單獨叫“基”時總覺得怪異。
    “你在看什麽?”龍炳基轉移話題,畢竟名字由父母定下無法更改。
    周星星晃了晃手中的報紙。
    “《天天日報》啊!”
    龍炳基瞬間來了興趣:“就是那條關於大吳電影公司海選主角的通知吧?”
    “大吳”是吳耀祖的外號。香港人喜歡給富人起綽號。
    城中幾位華人富豪皆有自己的專屬稱號:做塑膠生意的稱塑膠大王,鍾表生意的叫鍾表大王,避孕套生意的則被稱為安全大王……
    富甲一方的包玉港,綽號“船王”。李黃瓜雖投身房地產,卻仍以“塑料花大王”聞名,直到1987年股災後才得“超人”之名。李兆基擁有“四叔”“股神”“大李”等眾多外號。
    吳耀祖亦不例外,但他年輕且主業模糊,似乎僅在股市中知名。因“股神”李兆吉威名猶存,媒體未貿然賜予此稱號。“美麗華酒店”雖在港島位列前五,但不及半島酒店強勢,故無法稱酒店大王,媒體遂贈其簡樸名號——大吳。吳耀祖對此頗為滿意。
    周星星笑對龍炳基道:“沒錯沒錯,全港演員幾乎都訂閱了《天天日報》。阿基,這位大吳真厲害,連報紙都被他買下了!”這源於《天天日報》老板劉天生意虧空至破產邊緣,報社管理混亂且持續虧損。吳耀祖得知後,讓完美文化出手收購。
    因此,《無雙》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的角色招募信息得以在《天天日報》刊登。“他是新股神,炒股技藝高超,隨便操作就能賺數億。”龍炳基說道,“如此財力自然不凡。”“確實如此,這般富裕的老板竟涉足電影行業,看來拍電影也是盈利之道。”周星星笑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誰曉得呢。阿星,你有興趣試試嗎?”龍炳基舉起手中的報紙問道。
    周星星攤了攤手:“試試又不會損失什麽!上麵寫著‘無門檻,普通人也能參與’,‘隻要演技過關、形象合適,下一個許慣傑或成龍就是你’,這話聽著誰都想試試吧?”
    “確實如此!”龍炳基點頭,“要不我們一起去?你想試《無雙》還是《我和僵屍有個約會》?”
    “都試試唄,反正沒什麽可損失的!多試一次,機會就多一點。”
    “說得對!走,阿星,我們去報名。”
    “好嘞。”
    香江島的中環,這片土地寸土寸金。
    70年代,香江經濟迅猛發展,各地開始大規模建設,而中環的變化尤為顯著。
    大財團匯豐銀行收購了中環的華人行。
    這座大樓始建於20世紀初,曾見證港島華商的崛起,因此得名華人行。
    香江首家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在這裏成立。
    匯豐接手後,因大樓老舊決定拆除重建。
    不少地產公司爭相競標,能與匯豐合作是每個富商的夢想。
    在這個城市,匯豐相當於中央銀行。
    當時的華人首富包玉港,正是依靠匯豐的多次無上限貸款,在短短二十年內成為世界船王。
    最終,重建工程由李黃瓜中標。
    他的方案近乎無償,這讓匯豐總經理沈粥毫不猶豫地將項目交給他。
    從此,李黃瓜攀上了匯豐這條線,從中級富豪躍升為最具影響力的巨頭之一。
    新建的華人行共有22層,總麵積達24萬平方英尺。
    匯豐新總部建設期間,銀行臨時遷至此地辦公,而吳耀祖也在此擁有一間小巧的辦公室。
    二十一樓的匯豐證券部騰出一間寬敞房間,供吳耀祖管理其金融團隊使用。
    8月4日,位於投資分部千餘平方英尺的辦公室內,四十多名員工正緊張工作。
    每位員工桌上擺著四五部電話及一塊小型黑板,中央的大黑板上密布數字與時間。
    吳耀祖與張敬業此刻正專注研究黑板上的數據。
    “8.70...港幣持續貶值,如今各銀行間的匯率已降至8.856港幣兌一美元,較去年同期貶值超27,相較1981年更是貶值逾65。”
    “此外,這僅是官方數據,在市場,可能需支付十港幣才能換得一美元。”
    “中英談判懸而未決,大國態度模糊,外資觀望,眾多市民考慮移民,港幣勢必進一步貶值。”
    張敬業低聲向吳耀祖匯報近期港島金融市場的狀況。
    這段時間,市場主要問題在於港幣貶值。
    港元早先與英鎊掛鉤,二戰後因陰國經濟衰退,港幣價值大幅縮水,影響本地經濟。
    1972年6月,香港當局在英鎊自由浮動後,改為港元與美元掛鉤。
    最初匯率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調整為5.085,1974年11月開始自由浮動。
    最高時隻需約4.5港元即可兌換一美元。
    直到1982年初,因中英談判破裂,香江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導致港元匯價急劇下跌。
    去年末,港元首次跌破8元大關。
    如今,已跌至8.8港元附近。
    然而,吳耀祖清楚,這並非終點。
    在他的記憶裏,港元最低匯率將在下個月出現,屆時可能需要10港元才能兌換1美元。
    而在另一個時空中,港府直到10月17日才宣布港元與美元掛鉤,固定匯率為7.80港元兌1美元,並延續至今。
    “我們資源充足。”吳耀祖從容說道,“隻需做好準備即可!我堅信8.8港元絕非底線,我認為還有至少一塊錢的上漲空間。”
    張敬業點頭表示認同,他對選擇這位老板感到慶幸。
    上個月,老板成功完成兩起上市公司並購案。
    本月,目標更加宏偉。
    他竟計劃逆勢增持港元!
    作為首席財務官,張敬業深知老板的實力——42億美元!
    僅僅想到這一數字,他便覺得眩暈。
    要知道,去年全香江的gdp也不過322億美元!
    而老板可調動的資金,竟占到全年gdp的四分之一!
    在張敬業看來,即便華爾街那些令人敬仰的大佬,恐怕也難以操控如此龐大的資本。
    對從事金融行業的他而言,能掌控這般規模的資金,猶如指揮百萬大軍般震撼。
    “老板,您認為我們何時入市最佳?”張敬業對老板的投資能力深信不疑。
    昔日自視甚高的華爾街從業者,如今甘為吳耀祖的專職操盤手。
    吳耀祖掌舵時,張敬業選擇清空思緒,全然遵從其指令。
    “當前價位是8.8,可逐步進場。先投入部分資金,爭取銀行杠杆,先與其他方對賭期權。”
    這是散戶及小型機構在匯市投資中最常見的策略。
    對賭期權無需實際購買外匯,隻需判斷匯率上漲或下跌即可。
    例如,若看好美元兌英鎊升值,便押注美元走強。
    美元升值則盈利,反之則虧損。
    喜歡港片:勝男,我真的是臥底請大家收藏:()港片:勝男,我真的是臥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