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今非昔比

字數:6724   加入書籤

A+A-


    吳耀祖笑著伸出手:“正哥、庭哥,認識一下,我叫吳耀祖。”
    “吳正!咱們同宗,都是吳姓。我是江浙寧州慈溪正陽堂的吳!”吳正熱情握手,還提及家族淵源。
    “哈哈,我是粵省潮汕文德堂吳,具體輩分不詳,父母過世時沒告訴我。”吳耀祖回應。
    “文德堂?哦,應該是十二世德文公南下的分支,而我們是十世陽德公的後代。”吳正與吳耀祖探討族譜。
    吳耀祖前世為潮汕人,家中長輩對此頗為重視,因此有所了解。
    重生後雖已改姓,父親也未留遺物,但他大致清楚。
    與吳正交談無礙,同時作為曾成功的企業家,他對商界大佬的記憶猶存。
    情商不低的他,自然不會冷落藿庭,握手後又轉向對方:
    “庭哥,認識一下,我叫吳耀祖,你就叫我阿祖吧。”
    相比吳正的熱情外向,藿庭顯得更為沉穩內斂。他微笑著與吳耀祖握手:“藿庭。阿祖,你真的很棒!我從未見過我父親和包叔能如此輕鬆地與他人交談。”
    藿庭由衷欽佩這一點。
    像藿一東和包玉港這樣的商界翹楚,智慧非凡且見多識廣。
    加之他們曆經諸多複雜歲月,幾乎閱盡世間百態。
    這樣的人物,通常不易被表麵的逢迎或討好所動。
    然而,兩位長輩在吳耀祖麵前卻格外放鬆,表現出對他的喜愛。
    即便吳耀祖之前並無特別恭敬的表現,也毫無諂媚之意。
    這實在令人費解。
    藿庭甚至覺得,老父和包叔看吳耀祖的眼神,仿佛吳耀祖才是他們真正的孩子。
    而他與吳正不過是旁支罷了。
    這令藿庭有些感慨。
    但他自小被藿一東當作接班人培養,或許不如老藿那般出類拔萃。
    然而多年曆練讓他眼界開闊、胸懷寬廣,也不覺有什麽不快,反而與吳耀祖打趣起來。
    作為船王女婿的吳正,也因船王無子而被視作繼承人培養。
    吳正與藿庭,是包玉港與藿一東公認的繼承者。
    這兩個青年才俊,無論智商還是情商,都屬佼佼者,至少達到了精英標準。
    若與開掛般的吳耀祖相比,他們自然遜色不少,但相較常人,已遠勝一籌。
    因此,當藿一東和包玉港離開後,三人依舊談笑甚歡。
    “阿祖,你果然膽大!勞斯萊斯銀刺運到港島,至少值幾百萬港幣呢!”藿庭眼中流露出羨慕之色。
    以藿家的財力,購置此車並非難事。
    年僅三十四歲的藿庭仍算青年,自然也對豪車情有獨鍾。
    隻是再如何喜愛,他也未曾付諸行動。
    一旦嚐試購買,恐怕老爺子會對他不悅至極。
    “含稅、運費、保險費以及中介費,合計798萬港幣。”吳耀祖攤手說道,“若庭哥中意,這車就歸你了。”
    玩笑罷了,近800萬港幣的豪車,這種東西霍庭怎敢接受:“別!別!別!我老爸開的也不過是一輛大富豪。我哪敢碰這種車!”
    吳正也附和:“阿祖你自食其力,而且才十八歲,怎麽花都合理!像我們這些成家立業的人,要是這樣揮霍,明天肯定上頭條,接著就得挨長輩教訓了!”
    “對!對!”霍庭笑著附和。
    吳耀祖聳聳肩,“錢就是用來花的,不花留著幹啥?”
    盡管心裏認同他的觀念,但霍庭和吳正這兩個三十歲的青年明白,現在長輩仍當家,而老一輩最反感的就是這種奢侈浪費的行為。
    也隻有你吳耀祖這般異類,年紀輕輕如此鋪張,他們居然不反感,真是怪哉!
    轉移話題後,三人繼續交談。
    提及吳耀祖這般富足卻親自執導電影時,驚訝不已的吳正與霍庭一時語塞。
    吳耀祖竟笑著向他們提議:
    “將來若有緣,或許會邀二位出演。到時莫要推辭。”
    霍庭與吳正對視一眼,這簡直超出了想象。
    一直默默站在身後的霍建寧與張敬業亦啞然失笑。
    不過轉念一想,這倒挺有趣。
    港島頂級富豪子弟參與製作的電影……單憑這個賣點,至少省下幾百萬港幣宣傳費。
    “行。若你真邀請,我老爸無妨。那我就試試。”霍庭拿父親做擋箭牌。
    實際上他本人並無異議,畢竟妻子朱玲玲本就是港姐出身,與影視圈略有交集。
    吳正抓抓頭,苦笑道:“隻要阿庭願意,我也能行。”
    言下之意,若霍庭拒絕,他也不會答應。
    吳耀祖果斷拍板:"就這麽定了!"
    宴會開始約莫晚上八點時分。
    港督尤德在消失了許久後,重新現身於宴會上,與一群港島頂尖的商人及銀行家同行。
    出席宴會的賓客們心裏清楚,這些人之前離開是為了商討今晚宴會的核心議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吳耀祖剛和霍庭、吳正閑聊了一個多小時,便見到包玉港與霍一東神情嚴肅地朝自己走來,身後還跟著不少華商。
    吳耀祖目光掃過,發現這些港商皆為當下港島最具影響力的華人代表,其中包括李黃、鄭裕桐、李兆吉、郭锝勝等人。
    他們聯手,足以影響整個港島商業格局。
    正是這些人,在過去五六年間,幾乎瓜分了英資撤離後留下的港島資產。
    在包玉港的帶領下,華商領袖們來到吳耀祖所在桌前,包玉港說道:
    "就坐這兒,咱們一起商量下怎麽應對港督的要求。"
    眾人紛紛點頭,在桌上找到座位坐下。
    原本可容納十人的桌子,已有吳耀祖等五人占據五席。
    見此情景,吳正和霍建寧急忙起身欲讓座。
    但吳耀祖並未動作,隻是示意包玉港的隨從添置椅子,笑道:"大家湊合著擠一擠,方便交流。"
    華商們打量著吳耀祖,見他笑容滿麵,態度既自信又謙遜。
    曾在報紙上見過他的李兆吉暗自思忖:這家夥似乎有些傲氣,不過老包似乎挺欣賞他,真是怪哉。
    不多時,華商巨頭們陸續落座,圍繞包玉港形成一圈。
    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之舉,包玉港與霍一東特意坐在吳耀祖身旁,使得他也被華資巨頭們環繞其中。
    這一場景,落入敏銳者眼中,進一步提升了吳耀祖在其心目中的位置。
    不遠處,剛從港督處離開的夏鼎基身旁,港島消防署署長安德魯斯歎了一聲氣,開口道:
    “罷了,安德魯斯,沒事了。”
    消防署署長安德魯斯愣住了:
    “????”
    剛剛安德魯斯正在飲酒,忽然接到夏鼎基這位首席司長的召喚。
    他立刻趕來。
    畢竟除了港督,夏鼎基就是港府中數一數二的人物。
    他這樣一個消防署署長,絕不能得罪這種重要人物。
    趕到後,夏鼎基原本想跟他說些什麽,卻突然閉口不言。
    這讓安德魯斯滿心疑惑。
    其實夏鼎基叫安德魯斯過來,確實是有事。
    他是想讓安德魯斯指揮消防署的人,對吳耀祖的公司采取行動。
    打壓霍一東及其試圖接近的華人,一直是港府多年來的隱秘準則。
    別人不敢靠近霍一東,你一個年輕華人有幾兩銀子,就敢如此不知天高地厚?
    但還沒等吩咐下去,夏鼎基就看見華商們聚在一起。
    那個吳耀祖竟然坐在包玉港身邊,儼然成了華資的核心人物。
    此時港島局勢複雜,港府希望華資巨頭能出手協助,控製不斷貶值的匯率和飛漲的物價。
    一旦惹出吳耀祖的麻煩,引發華資集體不滿,就得不償失了。
    這個時期的華商一向團結。
    畢竟沒有團結,就難以對抗背後有港府支持的英資。
    尤其在有領袖的情況下,港府也無可奈何。
    吳耀祖跑不了,夏鼎基決定,以後找個機會再對付他。
    現在還是算了。
    於是便有了把安德魯斯叫來又無言而散的結果。
    另一邊,華資巨頭們正聚集於此。
    眾人談及港督尤德召集後的後續情況。
    脾氣急躁的鄭裕桐率先發話:"無論各位如何想,我絕不同意。控製物價、穩定匯率是港府職責,即便需要協助,也是銀行的責任。我們隻是商人,手中外匯有限,我自身更急需外匯,若無外匯,周大富的原料從何采購?"
    年長的郭锝勝亦附議:"我同樣反對,這應由歪匯局與港府處理。"
    其餘人相繼表明立場。
    吳耀祖很快明白事態走向,正如他所料,港府麵對通脹加劇及匯率貶值未采取行動,竟想讓本地企業和銀行代勞。
    港府期望銀行與富豪動用外匯購入港元,遏製貶值趨勢,同時要求他們控製物價增速。然而,此舉並未給予商界實際利益,僅強加責任。
    吳耀祖搖頭苦笑,認為現任港督過於理想化。並且,若本地金融機構真聯手幹預,反而對他不利。他正計劃利用匯率波動牟取暴利,伺機向港府索取更多資源。一旦提前止跌回升,他的計劃將付諸東流。
    即便最終是由港府及外匯基金管理局投入大量儲備才平息了危機,在平行時空中,他仍需擔憂潛在風險。萬一局勢生變,他精心籌備兩月的布局可能落空。
    如今見眾人皆持異議,他心中踏實不少。索性保持沉默,帶著笑意旁觀華資巨頭們商討對策。其實,這已無需過多討論。
    隻要眾人齊心,誰也不敢貿然動大家的財產。如今已是1983年,而非1883年。
    華人已不再如過去般孤立無援,任人擺布。
    若真有人激怒他們,選擇向北方求助,或許回歸的日子就要提前到來。
    華商聚首,卻未能真正商討出對策。
    畢竟,港島的掌權者仍是港英當局。
    與後來的特首不同,當時的港督可不會手下留情。
    為何後世有些人如此囂張?那是因為彼時港府寬容,近乎由華人自治。
    如今的港府已非如此。
    喜歡港片:勝男,我真的是臥底請大家收藏:()港片:勝男,我真的是臥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