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炒作
字數:5981 加入書籤
此時,吳耀祖已抵達完美集團。
在一樓,員工們見到他紛紛停下工作行禮。
“老板好!”
整齊的聲音回蕩。
以往,大家問候後便各忙各的,但今日眾人卻未離去,目光灼熱地注視著老板。
吳耀祖自然清楚他們的想法。
他坦然一笑,對員工們道:“報紙上所言非虛,霓虹的完美株式會社確是我的產業。是我在前幾個月赴霓虹時收購的企業。”
此話一出,員工們立刻低聲議論。
“天啊!竟然是真的!老板真是港島首富的有力人選了?”
“一百多個億!這數目我連想都不敢想。按我每月3000港元的收入,要攢到什麽時候才能達到這個數?”
"能賺多久?哈哈,或許從地球誕生至今就足夠了。但前提是你得不吃不喝,把所有錢都存起來才行!"
"那老板的財富,豈不是有可能超過包船王和股神李兆基、李啟光他們?"
"包船王的情況比較複雜,他是世界級別的富豪。至於李兆基和李啟光,肯定比不上老板。"
"沒錯!李兆基還自稱股神?他在股市早被我們老板打敗了。如今也沒老板富有,我猜老板的財富多半來自霓虹股市。老板才配稱股神!"
...
吳耀祖舉手示意大家安靜。
"這樣吧,大家好好工作。今年年底,無論是在完美集團還是跟我工作的員工,都會額外獲得一個月工資作為獎勵。"
話音剛落,一樓的員工們便興奮地歡呼起來。
"老板——"
...
吳耀祖笑著擺擺手,徑直走向專屬的董事長電梯。
平穩抵達28樓後,霍建寧、梁泊濤、吳紅玲、葉慕簾、葉誌明等高管以及幾位秘書已在秘書室等候。
"老板..."
"老板中午好。"
"老板好!"
"boss,good afternoon!"
...
一番問候後,高管們雖未開口,卻滿懷期待地看著吳耀祖。
吳耀祖明白他們的想法,笑著說道:
"報紙上說的沒錯,我在霓虹確實有家公司,市值和股份確實超十幾億美元。這些事,阿業最清楚,所以他沒來。"
張敬業作為吳耀祖的首席金融操盤手,對公司資金狀況了如指掌,甚至比吳耀祖本人還要清楚。
正因為深知老板的實力,張敬業毫不猶豫地押注港元,毫無顧慮。
他始終堅信,吳耀祖總能創造奇跡,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哇,老板,原來您身家上百億港元?這也太厲害了吧!”剛加入團隊的葉誌明和梁泊濤議論紛紛。
葉誌明渴望獨立發展,目前隻是積累經驗。
梁泊濤則一心想要成為行業頂尖人才。
聽聞老板如此富有,梁泊濤最為激動。
吳耀祖笑道:“恰逢霓虹股市行情好,抓住機會賺了一筆。”
“老板,您簡直就是股神!”霍建寧由衷讚歎。
四叔李兆吉自港島股市起步,十多年獲利超十億,被譽為股神。
而吳耀祖短短數月,在霓虹股市便獲利百億。
霍建寧覺得,李兆吉的成就相比吳耀祖,不過是螢火之光與日月爭輝。
“好了,別再奉承了。你們來,不過是想確認消息。現在滿意了吧?”
“滿意了。”
“老板真厲害!”
“……”
“既然大家都滿意了。”吳耀祖繼續說道,“都回去工作吧。隻要大家盡職盡責,年底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
高管們陸續離開,唯獨留下葉誌明。
董事長辦公室內。
葉誌明神色複雜,滿是欽佩與羨慕地看著對麵的年輕董事長。
“老板,我四十多歲了,在商場多年,一直隻敬重包玉剛先生。現在我覺得,您才是我最佩服的人。”沉默許久後,葉誌明真誠地說。
“拍馬屁不會漲工資,年薪200萬就是200萬。但如果唱片公司經營得好,年底我會給你準備大紅包。”吳耀祖半開玩笑道。
"好了,這算不上什麽大事。一百多億港幣而已,全球比我富有的人至少還有百位。在美國富豪榜上,就有八個比我更有錢,而且這八人裏沒有洛克菲勒、摩根這樣的名字。這意味著這份所謂的財富榜單,不過是哄騙普通人的罷了。"吳耀祖輕描淡寫地說。
他確實沒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多富有。
霓虹媒體爆料他擁有十幾億美元資產,但實際上遠不止於此。
即使不算這次港元匯率變動可能帶來的收益,此前他的總資產已接近四十億美元。
四十億美元不少吧?
確實很多。
去年的《美國富豪榜》上,這個數字都能排進前三。
但放眼全球,四十億美元的財富真的算多嗎?
不說那些大型財團,光是洛克菲勒、摩根、羅斯柴爾德等家族,任何一個都足以在他財富規模上碾壓他!
他真的沒覺得這有什麽特別。
讓葉誌明留下是因為吳耀祖有話要交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司第一張唱片籌備得如何?"他問。
提及工作事務,葉誌明立刻振作精神回答:
"前期工作已完成,樣本今天就能製作完畢。如果沒有問題,明天即可送往工廠生產!"
對了,老板,"葉誌明又問:"我們公司的首張唱片定價是多少?"
吳耀祖並未直接回答,反問道:"香港歌手的唱片售價多少?"
"這取決於歌手是誰以及唱片質量。單曲或ep會便宜些,而專輯則價格更高。"<發行的專輯《難忘你,紙船》,包含十一首歌曲,附贈精美海報,上市價為一百六十八港元!這是史上在香港售價最高的唱片!"
"即便如此昂貴,這張唱片一年仍賣出五十萬張,奠定了阿sa在樂壇的地位。"<即許冠傑。
譚張爭霸前,他是港島無可爭議的頭號歌星,無論人氣還是唱片銷量始終居首。
“五白金”指五張白金唱片,這是港島ifpi製定的銷量標準。ifpi全稱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分會成立於1967年,1977年起舉辦金唱片頒獎典禮。ifpi唱片銷量大獎源於港島金唱片獎,其評選基於精確的銷量統計,堪稱最具權威性的獎項。沒有金唱片獎便別談演唱會,沒有白金唱片獎更別奢望紅館演出。
港島金唱片需售出2.5萬張,白金唱片則是5萬張,超10萬張算兩張白金,五張白金代表銷量達25萬張。以此計算,許貫傑僅去年的唱片銷售額已超4000萬港幣,公司至少盈利兩千萬,他個人收入也有六七百萬。可見,唱片行業利潤可觀。
吳耀祖更關注海外市場。許貫傑五白金的25萬張銷量,在霓虹僅為11白金的標準。各地區對白金唱片的定義不同,美國金唱片50萬張,白金唱片100萬張,鑽石唱片更是達到1000萬張。霓虹金唱片10萬張,白金唱片25萬張,相當於港島五倍。相比之下,港島略顯保守,但還有更“小氣”的市場——灣灣。
彎彎島對白金唱片的要求僅需3萬張,而銷量達1萬即可獲得黃金認證,相比之下,港島的人口為483萬,而彎彎總人口已超2000萬,顯得更為廣闊。
吳耀祖直截了當地問葉誌明:“你覺得我的專輯在質量上能與許貫傑去年的作品媲美嗎?”
葉誌明沉思片刻後坦誠回答:“盡管我曾在唱片行業工作,但我也愛聽音樂。我認為您的作品無論是在質量還是傳唱度上都更加出色。”
“不過……”葉誌明接著說,“在歌唱領域,您的知名度仍不及許貫傑,他是港島當前的第一歌星,哪怕隨意哼唱幾句也能輕鬆達到白金銷量。”<是粵語歌曲的奠基人,自然享有特殊地位。”吳耀祖點頭表示理解。
在70年代之前,港島樂壇三分之二被外語歌曲占據,其餘部分則是國語歌的天下,而粵語僅限於粵劇中使用。甚至電影中的台詞都需要用國語錄製而非粵語。直到許貫傑憑借《半斤八兩》專輯及一係列粵語電影嶄露頭角,才扭轉了這一局麵,使得粵語成為港島文藝作品的主要語言,也讓許貫傑的地位愈發重要。
吳耀祖思索片刻後決定給自己首張專輯定價:<成就非凡,但我也不遜色。既然他定價168,那我也定168吧!”
“老板,這個價格是不是有點高?”葉誌明擔憂地問。
雖然老板才華橫溢,但如此高的定價可能會導致銷量不佳。
“首富為我獻唱,你覺得該值多少錢?”吳耀祖反問。
“這……恐怕再怎麽掏錢也聽不到啊。”
吳耀祖直言:“簡單來說,我能操控那邊的報紙內容。我正在造勢,也是在搞營銷。”
葉誌明聽到這句話,雙眼瞬間睜大。
“完美專賣店、完美娛樂的電影、完美唱片的專輯,這三樣會在十月至十一月陸續推出。如何讓它們廣受關注?我的計劃是,讓人們因我而對它們產生興趣,最終因品質成為粉絲!”
他繼續說道:“想象一下,港島首富出專輯、拍電影,會有多少人好奇?又有多少人會願意花錢去聽、去看?”
葉誌明已經完全理解了吳耀祖的意圖。
“炒作!您這是要炒作!借助炒作實現營銷目的!厲害,真是大手筆!”葉誌明激動地說。
吳耀祖笑著點頭。
喜歡港片:勝男,我真的是臥底請大家收藏:()港片:勝男,我真的是臥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