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生擒沛王
字數:5206 加入書籤
沛王曹林的府邸,坐落在信都城的心髒地帶,古樸而莊重,仿佛一座曆史的豐碑,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
府邸的客廳內,燭光搖曳,映照出一幕緊張而凝重的場景。曹林端坐於主位之上,麵容沉穩,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毅與不屈。
兩旁,軍師賈訪與守將華表並肩而立,身後則是校尉們挺拔的身影,如同一堵堅不可摧的牆,守護著這片領地。
夜風輕輕吹拂,帶著一絲涼意,卻也吹不散廳內的緊張氣氛。華表的聲音在靜謐中響起,如同一塊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
他將諸葛亮派人傳達的和談意願,一字一句地告知了眾人,言語間透露出一種難以掩飾的疑慮。
眾人聞言,低聲議論,如同秋日的蟲鳴,雖細碎卻連綿不斷。
曹林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最終定格在軍師賈訪的身上,輕聲問道:“軍師,諸葛亮這是何意?”他的聲音雖輕,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賈訪略作沉吟,眉頭緊鎖,仿佛在思考一個深奧的謎題。
片刻之後,他緩緩開口:“殿下,諸葛亮兵臨城下,先用勸降書瓦解我軍的軍心,後又派人勸我們與他和談。須知,城下之盟,對我方極為不利,此乃兵家大忌。”他的言辭懇切,語氣中透露出一種對局勢的深刻洞察。
眾將聞言,紛紛頷首表示讚同,目光中閃爍著對軍師的敬佩與信任。
然而,華表卻拱手道:“殿下,軍師所言在理,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誓不投降,一旦諸葛亮惱羞成怒,強攻信都城,我們這五萬老弱殘兵,又能守得住嗎?”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憂慮,仿佛是在提醒眾人,現實的殘酷與無情。
眾將聞言,均搖頭歎息,仿佛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命運而哀歎。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不安與恐懼。
然而,曹林卻並未被這種情緒所左右,他的目光中閃爍著一種決絕與堅定。
“軍師,”曹林的聲音在廳內回蕩,“為今之計,我們不得不答應諸葛亮和談的要求,但我們也要提出條件,要諸葛亮親自進城與本王和談。如果諸葛亮答應,我們在府內外埋伏重兵,待其進府後,我們以摔杯為號,本王一摔杯,伏兵殺出,務必生擒諸葛亮。”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絕與霸氣。
賈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他點頭讚同道:“沒錯,一旦諸葛亮在我們手上,以他為人質,不愁漢軍不退兵。”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對勝利的渴望與自信。
華表也接過話頭道:“此計甚妙,既能解眼前之危,又能重創漢軍士氣。”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對軍師的敬佩與對勝利的期待。
眾將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前方閃耀。沛王曹林麵露喜色,他知道,這將是他們反擊的開始。
於是,他按照軍師的計謀行事,派軍師賈訪為使者,出使漢營,洽談請諸葛亮入城與沛王和談事宜。
同時,他也派華表在府內外埋伏重兵,伺機抓捕諸葛亮。
賈訪領命而去,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漸行漸遠,仿佛一隻即將展翅高飛的雄鷹。他帶著沛王的希望與期待,來到了漢營之中。
與諸葛亮相見之時,雙方行禮畢,諸葛亮輕輕一揮羽扇,示意賈訪在客位坐下,並令人上茶。
賈訪拱手道謝後,微笑著道:“諸葛丞相,我主沛王同意與您和談,但有一個不情之請。”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忐忑與不安,生怕諸葛亮一口回絕。
諸葛亮聞言,羽扇輕搖,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他笑道:“哦?不妨說說看,什麽不情之請?”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賈訪內心有些忐忑地道:“沛王請丞相去他府內詳談,不知丞相是否願意?”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試探與期待。
諸葛亮聞言,立即明白了沛王的心意。他心中暗笑:想給我來這一套,你還嫩了點。我正好可以將計就計,看是你沛王中計,還是我諸葛亮中計?
打定主意後,他笑道:“沛王既然誠心相邀,我孔明豈有不願意之理?煩請你立即回去稟報沛王,本相願意前往,絕無絲毫猶豫。”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從容與自信,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賈訪聞言,心中暗喜。他知道,隻要諸葛亮進了沛王的府中,到時就不是他諸葛亮說了算的了。
與諸葛亮約好次日巳時打開西城門,請諸葛亮入城後,賈訪高高興興地辭別諸葛亮,回到了信都城內,來見沛王曹林。
沛王曹林和華表得知諸葛亮滿口答應下來後,心中大喜。他們知道,這將是他們反擊的絕佳機會。
於是,他們依計行事,不但在府內外埋伏了重兵,而且在城內也布置了伏兵,誓要生擒諸葛亮。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這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賈訪離開後,諸葛亮立即召集眾將開會,部署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反擊計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魏延不解地問道:“丞相,沛王邀請您前往其府內和談,明顯是一個圈套。如果他在府內外埋伏重兵,這可如何是好?”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擔憂與焦慮。
諸葛亮揮了揮羽扇,笑道:“我自然知道這是一出鴻門宴的大戲。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正好可以將計就計,趁機攻陷信都城,生擒沛王曹林和守將華表。眾將聽令!”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從容與自信,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眾將聞言,紛紛抱拳應道:“在!”他們的聲音中充滿了對丞相的敬佩與信任,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諸葛亮沉聲道:“魏延和馬岱無須假扮使者了,你二人率領麾下一千精兵,假扮成我的護衛。待我們入城後,你二人各率五百精兵,攻取西城門和吊橋處。一旦西城門和吊橋控製後,除了關索、彭軒、宋淩和盧涵四將率領本部兵馬包圍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外,田英率領剩餘的十餘萬大軍一擁而入,迅速占領四個城門,並包圍沛王曹林和守將華表的府邸,務必生擒此二人。”
他的言辭懇切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一般敲擊在眾將的心上。
“得令!”眾將紛紛拱手應諾,領命而去,準備明日的戰鬥。他們的身影在夜色中漸行漸遠,仿佛一群即將奔赴戰場的勇士。
田英待眾人離去後,向諸葛亮請求自己貼身保護他的安全。諸葛亮考慮到田英武藝高強,有他在身邊確實可以確保無虞,於是點頭答應了。
次日清晨,漢軍用過早飯後,在田英、魏延和馬岱及親衛隊的護衛下,諸葛亮來到了西城門下。
十幾個盾牌手高舉盾牌,緊緊守護在諸葛亮身旁,以防城頭的弓箭手發射冷箭傷害丞相。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挺拔與堅定,仿佛一座移動的堡壘。
城頭之上,賈訪和華表早已率弓箭手嚴陣以待。他們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城下的動靜。當諸葛亮的小四輪車在眾多衛士和盾牌手的嚴密護衛下緩緩靠近西城門外的吊橋時,他們的心跳不禁加速起來。
華表下令放下吊橋,打開城門,放諸葛亮和親衛隊進城。此時,田英、魏延和馬岱都是丞相親衛隊成員的打扮,他們如眾星拱月般地簇擁著諸葛亮上了吊橋,來到了城門處。
進入城門口內,還未從另一邊出來時,諸葛亮一揮羽扇。魏延和馬岱對視一眼,立即率領各自的精兵向城門的守軍和吊橋的守軍衝去。而田英則率領親衛隊保護丞相的安全,他們的身影如同猛虎下山般迅猛而有力。
城內的老弱殘兵豈是魏延和馬岱一千精兵的對手?很快就被殺得紛紛後退,鮮血染紅了腳下的青磚。這場戰鬥如同秋風掃落葉般無情而殘酷,卻也是漢軍反擊的開始。
控製西城門和吊橋後,田英令身旁的人吹響了號角。隨著號角聲的響起,城外的人馬迅速如潮水般湧入城內。宋淩率領麾下的兵馬迅速控製了西城門,軍師賈訪和守將華表不敵宋淩的人馬,很快被生擒。
諸葛亮在田英率領的親衛隊護衛下,與魏延的精兵會合在一起。他們的身影在城內穿梭如飛,仿佛一群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勇士。馬岱、洪毅、趙廣率領各自的人馬迅速占領了另外三個城門,他們的行動如同行雲流水般流暢而有力。
隨著東城門、南城門、北城門的吊橋和城門打開後,關索、彭軒和盧涵率領本部兵馬立即湧入城內,控製了三個城門。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一群在戰場上綻放光芒的星辰。
此時,馬岱、洪毅和趙廣的兵馬與魏延的兵馬一起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朝城內的沛王府邸包圍而去,如同一張無形的巨網,將沛王曹林和他的黨羽牢牢地困在其中。
沛王府邸內,曹林率領伏兵拚死抵抗,然而他們的力量在漢軍的猛烈攻勢下顯得如此渺小與無力。
曹林身披鎧甲,手持長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決絕與不屈。他高聲呼喊,試圖激勵手下的士兵們奮勇殺敵。
然而,他的呼喊聲在漢軍的呐喊聲中顯得如此微弱與無力。他身邊的士兵們一個個倒下,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仿佛在為他們的英勇與忠誠而哀悼。
盡管沛王曹林和他的士兵們拚盡全力,但終究寡不敵眾。在漢軍的猛烈攻勢下,他們逐漸被逼入了絕境。最終,曹林被魏延親自生擒,他的身影在漢軍的簇擁下顯得格外落寞與無助。
與此同時,信都城剩餘的人馬或跪地投降,或負隅頑抗而被全殲。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卻也見證了漢軍的英勇與強大。
至此,信都城被漢軍完全控製,這座曾經堅固的城池如今已成為了漢軍的囊中之物。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