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老對手見麵
字數:4102 加入書籤
新年那短暫而溫馨的聚會,如同夜空中絢爛卻轉瞬即逝的煙火,很快便讓位於時間的洪流,迎來了萬物複蘇的三月。
春風輕拂,帶著冬日殘留的最後一絲寒意,卻也夾雜著泥土與新芽的芬芳,宣告著春天的到來。
冰雪在暖陽的照耀下悄然融化,化作細流,匯入江河,滋養著這片古老而生機勃勃的大地,整個世界仿佛被重新塗上了一抹鮮亮的綠意。
在兗州治所稟丘城外,一場大戰的序幕正悄然拉開。柵欄與高台,宛如鋼鐵長城,橫亙在平原之上,彰顯著漢吳聯軍的智慧與決心。
這一切,都是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衛將軍全琮,這位東吳的勇將,在平定青州後,按照孫權的旨意,留下了鄱陽郡太守蔣壹和臨川郡太守淩封,率八萬精兵鎮守青州城,自己則與建安郡太守呂據、蘄春郡太守潘平、豫章郡太守陳修以及廬陵郡太守呂霸,統率二十五萬大軍,如疾風驟雨般奔赴稟丘城外,準備協助攻城。
此時,稟丘城外,四十萬大軍雲集,旌旗蔽日,戰鼓雷動。
諸葛亮、陸遜、大將軍諸葛瑾、衛將軍全琮以及四位太守,這些智勇雙全的將領們,圍坐在中軍帳中,共同商討攻城大計。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他們最終決定采取分兵合擊的策略:丞相諸葛亮與建安郡太守呂據各自統領五萬兵馬,攻打北城門;大將軍諸葛瑾與蘄春郡太守潘平則分別統領五萬兵馬,攻打西城門;大都督陸遜與豫章郡太守陳修各自統領五萬兵馬,攻打南城門;而衛將軍全琮與廬陵郡太守呂霸,則各自統領五萬兵馬,攻打東城門。
為了這場大戰,大漢與東吳的能工巧匠們夜以繼日地趕製攻城器械。投石車、井闌、諸葛連弩等,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如同巨獸般矗立在四個城門外。
其中,投石車共計八百架,它們如同鋼鐵巨獸,石塊與裝滿火油的陶罐堆積如山,仿佛要將整個稟丘城淹沒在火石之下。
井闌則如同移動的堡壘,每個城門處都配備了五個,它們高聳入雲,為攻城士兵提供了絕佳的掩護。
而諸葛連弩,更是這場大戰中的殺手鐧。四個高台上,每個高台都部署了一百架諸葛連弩,它們如同死神的凝視,隨時準備將死亡之箭射向城頭的魏軍士卒。
漢吳聯軍的一切準備就緒,隻等那一聲令下,便如潮水般湧向稟丘城。
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稟丘城的總攻終於打響了。
北城門外,丞相諸葛亮端坐在中軍帳前的小四輪車中,他的身旁是大漢車騎將軍薑維和東吳建安郡太守呂據,兩人皆是英姿勃發,目光如炬,共同守護著漢吳聯軍的榮耀與尊嚴。
孫權對於兗州和合肥新城的渴望,早已昭然若揭。此次,他下詔出動三十五萬大軍與諸葛亮的五萬兵馬聯合攻打稟丘城,其意圖非常明顯:一旦攻克此城,東吳大軍將迅速占領此地,留下小部分軍隊守城,大部隊則與諸葛亮的兵馬繼續聯合,向豫州進軍。
然而,諸葛亮深知目前自己在兗州的兵力不足,無力與吳軍爭奪稟丘城。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兗州的治所落入東吳之手,然後東吳再派人或勸降或強攻,平定剩餘的郡縣。
這樣一來,東吳的疆域又將新增一個州。
孫權的如意算盤打得啪啪響,但作為睿智無雙的諸葛亮來說,他豈能看不明白?然而,諸葛亮也有自己的盤算。
他深知孫權此次出動全國的精銳來搶地盤,與曹魏的兵馬硬拚,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東吳的精銳必定損失慘重。
而大漢的後方正在加緊練兵,特別是成都軍事學校,那裏匯聚了魏國投降將領中的精英。他們正在接受嚴格的訓練,準備在未來的戰場上大放異彩。
諸葛亮計劃利用東吳的兵力與曹魏硬拚,消耗其國力與兵力。而大漢則趁機休養生息、積蓄力量。這樣一來,一漲一消之間,東吳的國力與兵力將日漸衰竭,而大漢則日益強大。最後鹿死誰手,結局自然不言而喻。
再者說了,如果此時諸葛亮與東吳爭奪地盤,兩軍必然會發生火拚。這樣一來,漢吳聯盟就會名存實亡。又何談盡快消滅曹魏呢?
諸葛亮早已成竹在胸:曹魏一滅,對付東吳不過是時間問題。現在不過是讓其輝煌一時、得意片刻而已。誰笑得最後,誰才笑得最好。
在北城門外,諸葛亮的左側是薑維率領的漢軍,他們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無畏;右側則是呂據率領的吳軍,他們如同蛟龍出海般勢不可擋。
最前麵是柵欄與弓箭手組成的防線,他們早已箭矢上弦,瞄準了城頭的魏軍士卒。
弓箭手後麵則是一萬手持長矛和盾牌的盾牌手組成的第二道防線。他們高舉盾牌,保護著後麵的投石車和操作手,以免被城頭的魏軍弓箭手射殺。
盾牌手後麵是兩百架投石車組成的第三道防線。這些投石車將如同巨獸般咆哮著將石塊與裝滿火油的陶罐投向城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投石車的旁邊則是高台與諸葛連弩組成的第四道防線。高台上層的諸葛連弩將如同死神的凝視般掃射著城頭的魏軍士卒。
而高台的下層則比城頭略高,前麵的弓箭手與後麵的步軍組成了第五道防線。他們等待著弓箭手掃平城頭的魏軍後,便發起最猛烈的衝鋒。
投石車的後麵則是五架井闌組成的第六道防線。它們高聳入雲,上麵的弓弩手居高臨下地瞄準了城頭的魏軍,準備對其來一次致命的齊射。
而城頭的魏軍也不甘示弱,他們按照城內將領的商議結果,曹宇率領麾下胡遵、夏侯衡、曹範、龐會、曹爽和夏侯玄統領五萬兵馬鎮守北城門,前將軍滿寵率副將滿偉統領五萬兵馬鎮守西城門。
大都督司馬懿率麾下冠軍將軍文欽、副將司馬昭和陳泰統領五萬兵馬鎮守南城門,文聘率副將文健統領五萬兵馬鎮守東城門。
所有城頭上都堆滿了滾石檑木和箭矢,無數青壯年百姓站在旁邊準備用滾石檑木攻擊敵軍士卒。弓箭手與盾牌手則嚴陣以待地守護著四個城門。
在北城門的城頭上,燕王曹宇在親衛隊的護衛下低頭朝城外望去。他看到了坐在小四輪車中的諸葛亮羽扇綸巾、麵帶微笑、神情自若地指揮著大軍。
曹宇心中不禁一凜:這位大漢的丞相果然名不虛傳!
而諸葛亮的目光穿過層層人海,與北城門城頭上的燕王曹宇恰好相遇,他微微一笑,舉起羽扇,朝曹宇一指,大聲問道:“城頭莫非是燕王曹宇?”
曹宇聞言,心中一凜,他深知自己屢敗於諸葛亮之手,氣勢上已先輸一籌。麵對諸葛亮的喝問,他縮了縮脖子,勉強答道:“正是本王,下麵可是大漢諸葛丞相?”
諸葛亮見狀,不禁仰天大笑,笑聲中充滿了對勝利的自信與對對手的輕蔑:“哈哈,燕王殿下,我們也是老對手了。你多次敗於我手,如今我漢吳聯軍兵臨城下,你還不趕緊開門投降?我可保你安然無恙,爵位保留,富貴到老,殿下何樂而不為呢?”
曹宇聞言,麵露猶豫之色。
他心中暗自思量,如今的大漢如日中天,稟丘城破在即,自己雖有向諸葛亮請降之意,但身為曹魏宗室,曹睿的皇叔,他又豈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輕易言降?
於是,他將這份心思深埋心底,不肯輕言。然而,諸葛亮的話語卻如同一把利劍,直刺他的內心,讓他不得不麵對這即將到來的選擇。
他望著城外那如潮水般湧動的漢吳聯軍,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失敗的恐懼,也有對未來的迷茫。他知道,這一刻的猶豫,或許將決定他的命運,乃至整個魏國的命運。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