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合肥鏖戰

字數:4264   加入書籤

A+A-


    隨著田英一聲令下,那聲音仿佛帶著千鈞之力,在戰場上空回蕩。關索點頭示意,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果敢,他立即揮舞令旗,動作幹脆利落。
    隻見一個信號彈衝天而起,如同一顆閃耀的流星,在天空中炸響,發出耀眼的光芒,瞬間照亮了這片劍拔弩張的戰場。
    四個城門外的投石車同時開動,那巨大的轟鳴聲仿佛是大地的咆哮。四百架投石車同時拋擲著石塊飛向城頭,石塊如黑色的炮彈般呼嘯著劃過天空。
    有些落在城頭,砸在地上,發出沉悶的巨響,出現一個坑,仿佛大地都被這強大的力量所震撼;有些落在城牆上,石塊的碎屑四處飛濺,如同綻放的死亡之花,轟隆聲此起彼伏;有些落在吳軍人群中,被砸中的軍士非死即傷,慘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那淒厲的聲音仿佛是地獄傳來的哀號。
    與此同時,柵欄後的一萬神箭手和高台上的一萬神箭手在趙廣的率領下,如訓練有素的狼群,向城頭的吳軍同時發射箭矢。隻見亂箭如暴雨般向城頭傾瀉而去,那密集的箭雨仿佛是一道道黑色的閃電,帶著死亡的氣息。
    沒有盾牌遮擋的青壯年百姓紛紛貼身靠在城垛後麵躲避箭矢,他們的身體瑟瑟發抖,眼神中充滿了恐懼。
    而前麵的一萬盾牌手紛紛舉起盾牌遮擋箭矢,那盾牌如同堅固的城牆,為他們抵擋著致命的攻擊。後麵的弓箭手也趕緊貼身躲在盾牌手背後,緊張地注視著城下的動靜。
    但箭矢數量太多,特別是柵欄後的箭矢呈拋物線狀射向城頭,而高台上的箭矢居高臨下射向城頭。因此,很多箭矢從盾牌的上麵或下麵越過盾牌,射中了後麵的盾牌手或弓箭手。
    中箭者紛紛倒地,血流滿地,那鮮豔的紅色在灰暗的城牆上顯得格外刺眼,慘叫聲連連,令人毛骨悚然,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恐怖的氛圍所籠罩。
    騎軍和步軍中配備有手弩的軍士也都紛紛舉起手弩,瞄準城頭的吳軍。隨著手弩的發射,無數的弩箭射向城頭,那弩箭如同憤怒的毒蛇,帶著致命的毒液。
    中箭的吳軍死傷慘重,他們的身體搖晃著倒下,生命在這一刻如同脆弱的燭火般熄滅。
    高台上層的諸葛連弩也沒有歇著,兩百架諸葛連弩連續不斷地發射,一架諸葛連弩一次發射十支弩箭,射向城頭的吳軍。
    被射中者往往直接被洞穿,飛起來一段距離後,才摔落地麵,氣絕身亡。有時甚至串起幾個軍士,待軍士摔倒在地後,全部斷氣而死,那慘烈的場景讓人不忍直視。
    城頭的吳軍弓箭手戰戰兢兢地躲在盾牌手後麵,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有些瞄準城下柵欄後的神箭手射擊,有些瞄準高台上的漢軍射擊。
    漢軍這邊有些來不及躲閃的,中箭後倒地,慘叫聲也逐漸傳出,那聲音在戰場上空回蕩,仿佛是生命的悲歌。
    田英見狀,冷笑一聲,那笑容中帶著一絲冷酷和決絕。他對關索下令道:“關將軍,趕緊下令,更換陶罐,同時火箭侍候,我要讓這些頑固的吳軍嚐一嚐被燒烤的滋味。”
    關索點頭示意,立即揮舞令旗下令:“更換陶罐!火箭準備!”那聲音如洪鍾般響亮,在戰場上回蕩。
    一聲令下,所有投石車操作手將筐內的石塊立即更換成裝滿火油的陶罐,然後用力一拉,隻見陶罐猶如離弦之箭,飛向城頭。與此同時,柵欄後和高台上的所有弓箭手都將手中的箭矢更換成火箭,點燃後,一齊射向城頭。
    隻見無數的陶罐落在城頭、城牆或城內,遇到硬物後碎裂開來,裏麵的火油流得到處都是。
    而火箭也緊跟著射過來,火油遇到火箭,立即燃起熊熊烈火。那火焰如同凶猛的野獸,迅速蔓延開來。
    那些躲在城垛後的青壯年百姓及軍士,很多來不及逃離,在火海中苦苦掙紮,發出淒厲的慘叫,最後葬身火海中。那慘烈的場景,仿佛是人間煉獄。
    剩餘的軍士在丁奉將軍的帶領下,紛紛從台階疾奔而下,躲入城內安全地帶,以躲避熊熊燃燒的大火。他們的腳步匆匆,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慌亂。
    田英見狀心中也沒有絲毫的快感,雖然吳軍軍士都是敵軍,但一旦大漢一統天下後,所有人都是田英的子民。見到自己的子民在火海中掙紮,田英心裏很不是滋味。
    田英暗自歎了口氣,自我安慰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欲一統華夏,沒有流血犧牲,怎麽可能?這或許就是統一的代價,黎明前的黑暗吧。
    見火光慢慢熄滅後,田英大喜,立即下令:“關將軍,趕緊下令,發起衝鋒!”
    關索點點頭,立即揮舞令旗,下令全軍衝鋒。頓時戰鼓擂響,那鼓聲如雷霆般震撼人心;號角齊鳴,那聲音如龍吟般激昂。
    伴隨著震天動地的喊殺聲,高台上的步軍和弓箭手如潮水般沿著高台向城頭衝去。他們的身影在硝煙中若隱若現,仿佛是一群無畏的勇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城頭剩餘的少量吳軍欲進行頑強抵抗,但麵對如潮水般湧來的漢軍,他們顯得那麽渺小和無力。被衝鋒上來的漢軍紛紛砍倒或刺死在地,很快四個城頭被漢軍迅速占領了。
    按照之前商議好的攻城方案,城頭一旦被占領,第一時間放下吊橋,打開城門,放城外的騎軍進城,進行掩殺。
    此時,朱恒和士壹率領的四萬人馬見勢不妙,早已奔向監軍甘述所在的府衙,與甘述一起從地道逃出城了。
    臨走前,朱恒自告奮勇地留下來接應其餘的人馬。甘述也擔心剩餘的人馬到吳主麵前告他的狀,於是同意朱恒將軍和親衛隊留下,負責接應後麵的人馬。
    當朱太守和陸太守、丁奉、周胤、淩烈五人率領麾下的四萬殘兵敗將來到地道口時,見到朱恒將軍前來接應他們,他們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那淚水中,既有劫後餘生的喜悅,也有對朱恒將軍的感激。
    四萬殘兵敗將在朱恒和親衛隊的掩護下,迅速進入地道,向城外疾奔而去。地道裏陰暗潮濕,彌漫著一股刺鼻的氣味,但他們顧不上這些,隻想著盡快逃離這個危險的地方。
    而朱恒和親衛隊也在所有人撤離後,用石塊將地道入口堵死,以延緩漢軍的追擊時間。
    當田英的人馬找到隱秘的地道入口時,吳軍早已逃得無影無蹤。田英下令軍士將堵住洞口的石塊搬開,然後派偵騎尾隨而去。
    同時,田英立即下令,四個城門的主將率領麾下的兵馬占領四個城頭及城內的要道,剿滅剩餘的零散兵馬,並貼出安民告示,合肥新城的百姓免收三年賦稅。
    告示張貼出來後,百姓們敲鑼打鼓湧上街頭,歡呼太上皇萬歲,感謝太上皇減免百姓的賦稅。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在百姓的心目中,誰當皇帝都要過日子,關鍵是遇到能為百姓著想、為百姓考慮、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利益的實惠皇帝。田英自然明白百姓心中所想,因此,實施仁政,讓百姓盡快依附自己,為自己歌功頌德。
    探馬來報,甘述等人率領剩餘的幾萬兵馬從地道逃出東城門,向東北方向的徐州治所下邳城疾奔而去。
    田英留下昭文將軍伊籍及副將霍弋統領五萬兵馬鎮守合肥新城,剩餘的十萬兵馬各分五萬給刺史程喜和將軍田豫統領。
    安排好一切後,田英立即下令,刺史程喜和將軍田豫率領麾下二十二萬兵馬為前軍,先行一步,根據吳軍留下的腳印和馬蹄印,緊緊尾隨而去。那二十二萬兵馬如一條巨龍,在大地上蜿蜒前行。
    田英親率麾下十八萬兵馬為中軍,緊跟在前軍後麵,向徐州的治所下邳城進發。他的身影在隊伍中顯得格外高大,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自信。
    前部都督張翼及副將張微統領麾下十五萬兵馬為後軍,負責押運糧草、軍械和攻城器具,在後麵慢行。那龐大的後勤隊伍,如同一條堅實的後盾,為前方的軍隊提供著有力的支持。
    三軍保持適當的距離,向徐州的治所下邳城疾奔而去。那整齊的腳步聲,仿佛是大地在為他們奏響的戰歌。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