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參加宴會,眾人反應
字數:3652 加入書籤
丫鬟帶著春草和春花兩姐妹,現在所有的丫鬟裏麵,也就她們姐妹兩的武功是最高的。
雲依凝今天穿的衣服是她自己製作的水藍色紗裙,嶺南的天氣炎熱,原本的衣服都太熱了,也不夠透氣。
再加上規矩的原因,不管大家有多熱,都是裏三層外三層的穿法。
這次為了參加聚會,不僅雲依凝穿的衣服是紗衣,就連春草和春花兩個小丫鬟,穿的也是紗衣,不管款式沒有雲依凝身上的那件衣服那麽精細。
但是也要比大齊朝原本的服飾要透氣的多。
雲依凝帶著春草和春花一起上了馬車,竹平和竹雷就坐在馬車的車轅上。
馬車緩緩的駛向知府府邸,一路上春草和春花都顯得有些緊張,雲依凝看著失笑,“你們兩個小丫頭不用緊張,雖然我們不知道這次宴會為什麽會邀請我們沈家,但是我們也不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春草和春花兩姐妹看著自家夫人這麽淡定,也漸漸平複下來,專心的看著手中的筆記本。
自從來了沈家以後,所有人每天除了工作以外,還要認字和算數,最後才是修煉。
不管哪一樣,都不是好學的,所以大家都格外的認真。
卷這個事情,隻要有一個人卷,那麽剩下的人就會不自覺的被帶動。
從奶茶店到知府府邸走了大概一刻鍾的時間,雲依凝知道平南王的這個店鋪原本就是富人區的豪華路段。
到知府府邸用了這麽短的時間,雲依凝心裏大概也能猜到。
馬車在知府府邸緩緩停下,春草和春花先下了馬車,雲依凝這才下來。
這時候,已經有不少世家夫人已經提前到了。
出門的時候雲依凝就已經掐過時間了,不會太早到,也不會遲到,這樣不顯眼就行。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這次的宴會,都是最近石門府的世家夫人,為了雲依凝設立的。
主要還是沈家人三年後能參加科舉的事情,有不少人,都起了結親的心思。
一開始大家並不知道沈墨寒和雲依凝的事情,但是等慶安府的事情傳回來以後。
大家也不難猜出,能讓平南王的人一路護送過來,還能輕易得到王爺的店鋪,再加上沈墨寒姓沈,從這些線索裏麵,多少都能猜出來一些。
隻是最好的結親人選應該是沈墨磊,隻是現在來石門府開店的人是沈墨寒和雲依凝兩口子。
雖然沈墨寒已經成親了,但是這也是一個和沈家結交的機會。
要是往常的宴會,很多世家夫人不想參加,隨便找個借口就推脫了。
但是這一次,基本上都沒有推脫,大部分都來了,並且還帶著家中適齡的女孩。
隻是現在剛下馬車的雲依凝還什麽都不知道呢。
環顧四周,雲依凝正好看到門口有不少人正在寒暄,顯然也是剛到,在門口碰到了,這才聊了起來。
但是在雲依凝出現的那一刻,大家的視線都不自覺的被吸引過去。
主要是雲依凝今天的打扮和妝容實在是太出眾了,在一種鮮紅的口脂襯托下,雲依凝今天的口紅是鏡麵豆沙色,不僅看著清爽,還顯得氣色也很好。
雲依凝畢竟是修仙者,自然能感覺到大家的視線,也沒有回避的意思,就任由大家這麽看著。
周圍寒暄的世家夫人統統停止了之前原本的話題。
“這是誰家夫人?這穿著打扮倒是有新意。”
“是啊,這夫人倒是眼生的緊,就是不知道夫家是誰。”
“這石門府的世家大族,我們多多少少都見過,這夫人大家都沒有見過,會不會是那一位......”
說到這,大家秒懂,別忘了今天的宴會主題。
就這麽一會空擋,雲依凝也不管其他人的目光,直接朝著知府的府邸走去。
春草拿著請帖上前,將帖子遞給了門口的小廝。
小廝打開請帖仔細看了一眼,確定沒有什麽問題,這才恭敬的說道:“沈夫人裏麵請,我家夫人已經等候多時了。”
原本大家對雲依凝的身份都隻有一個猜測,但是剛才一聽姓沈,更是確定了七八分。
看著雲依凝已經被知府府中的丫鬟帶著進了宴會廳,其他人也不在大門口站著了,紛紛進了知府府。
雲依凝跟著前麵的丫鬟帶路,一路走到了宴會偏廳,這時候的偏廳已經有不少人都到了,雖然她很想低調的找個位置坐下,但還是引得全場注目禮。
主要是她今天的這身裝扮,實在是太過於招眼。
原本雲依凝就是修仙者,容貌在一眾凡人麵前就格外的優越,現在還加上妝造,和其他人站在一起,感覺不像是一個圖層的人。
感受到大家的目光雲依凝索性就對著大家點了點頭,選擇了一個距離自己最近的位置坐下。
這時候,一個身穿煙霞紫金繡襦裙的婦人款步而入。
眾人見狀紛紛起身行禮,“見過知府夫人。”
雲依凝看著這才明白,原來眼前矜貴的婦人就是邀請她來參加宴會的知府夫人。
看著知府夫人的著裝打扮,以及布料的品質,都是在場中所有夫人中最好的。
而且,雲依凝很確定,這幾天在石門府逛街得到的結論,這布料不是瓊州該有的,應該是京城的東西。
看來這知府夫人的身份也不一般,想到這,雲依凝覺得她有必要將石門府的勢力都探查一遍了。
畢竟沈家人還要在瓊州生活三年才能離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所以在大家起身行禮的時候,雲依凝不想太突兀,也隨著大流起身行禮。
知府夫人這才在大家的簇擁下,坐在了最上首。
“多謝諸位夫人賞光,這次的宴會主要是賞花為主,這些鮮花,都是我精心培育的。”
“在我們石門府,也隻有知府夫人的花園中花的種類最多,大家這才能借著知府夫人的麵子,大家坐在一起聚一聚。”
其他人紛紛跟著附和,但是往往和諧的氛圍,總會有不和諧的聲音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