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結局
字數:14228 加入書籤
江南梅雨季的雨幕很大,像被天神撕開的玄色綢緞。
細密的雨絲裹著千年未散的濕氣,將蘇州城外那座始建於南唐年間的破廟澆得愈發斑駁。
簷角垂落的雨簾衝刷著長滿青苔的磚縫,將牆麵上模糊的壁畫又暈開幾分。
張元德跪坐在泥濘中,素白道袍早已被泥漿浸透,下擺處還粘著幾縷枯草。
但他懷中啼哭的嬰兒卻因他掌心流轉的溫和金光漸漸平息。
那金光如同一縷縷融化的琥珀,順著嬰兒細嫩的手腕蜿蜒而上,在他道袍上勾勒出若隱若現的道紋。
這已是他半月內救下的第三十七名災童。
每挽救一條生命,便有細碎的金色符文從嬰兒肌膚滲入他的靈台,在識海中勾勒出神秘的天道紋路。
這便是他積累的功德。
破廟梁柱間垂落的蛛網上,凝結的雨珠在金光映照下折射出彩虹,仿佛天地都在為這份慈悲喝彩。
他伸手輕輕擦拭嬰兒臉上的淚痕,指腹觸碰到那柔軟的肌膚時,一股暖意順著手臂傳遍全身。
讓他在這陰冷的雨天也不覺得寒冷。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紫禁城養心殿內,嘉靖皇帝朱厚熜正握著朱筆批改奏折。
當張元德救助嬰兒的畫麵突然在他腦海中浮現,硯台裏的朱砂猛地灑落在奏疏上。
這詭異的心靈感應自三年前莫名出現。
嘉靖認得那是仙音。
而最近,瘟疫爆發。
他聽見張元德在瘟疫肆虐的村落中暗自思忖:“若以艾草配柴胡,或許能壓製高熱……”
緊接著,這位國公之子無私的將草藥分發給百姓,救活無數垂危之人。
……
角落裏傳來的咳嗽聲讓張元德神色一緊。
他緩緩起身,衣袂帶起的微風驚飛簷下避雨的麻雀。
撥開黴味刺鼻的草席,隻見一位老者蜷成蝦米狀,劇烈的咳血將身下稻草染成暗紅,渾濁的眼眸中透著對生的渴望與對死亡的恐懼。
"莫慌。"
張元德蹲下身,指尖凝出九轉靈針,每一根銀針都流轉著功德金光。
就在銀針即將刺入穴位的瞬間,嘉靖在養心殿中聽見了他的心聲:"這具身軀已油盡燈枯,隻能以三成功德續命......"
皇帝猛地拍案而起,立刻命人準備十萬石糧食運往蘇州。
當銀針刺入老者百會穴的刹那,整個破廟突然被光明籠罩,那光芒中隱隱有誦經之聲回蕩,仿佛無數仙佛在齊聲吟唱。
遠在紫禁城的嘉靖,甚至能感受到張元德施展術法時經脈的震顫。
那是用自身修為強行逆轉生死的劇痛,卻被他在心底默默念著:"值得。"
皇帝望著窗外陰沉的天空,仿佛能穿透層層雲霧,看到那破廟中發生的一切。
他握緊拳頭,暗暗發誓,若張元德此次渡劫成功,定要讓大明成為人間樂土。
天地間驟然響起混沌初開般的鍾鳴,聲音低沉而悠遠,震得人耳膜生疼。
張元德周身迸發的金光如九條通天光柱,轟然衝碎破廟殘頂。
破碎的瓦片如流星般墜落,卻在觸及地麵之前便化作齏粉。
方圓千裏的飛鳥走獸伏地叩首,暴雨在半空凝成璀璨的金色雨滴,如同天空在傾灑祝福。
養心殿內,嘉靖皇帝霍然起身,眼中倒映著天穹中不斷凝聚的仙紋,那是隻有真仙渡劫才能引動的天道異象。
雲層中隱約可見龍形虛影盤旋,龍吟之聲響徹雲霄。
此時他聽見張元德的心聲在腦海中回蕩:"三災九難已盡,終見大道......"
當第三聲鍾鳴消散,張元德腳踏金蓮立於九霄,周身纏繞的金色鎖鏈寸寸崩斷。
那是束縛他飛升的塵世因果,此刻盡數化作流光沒入天地。
他身著的道袍無風自動,上麵的雲紋、星圖仿佛活過來一般,不斷變幻。
他感受著體內澎湃的力量,舉手投足間都蘊含著毀天滅地之能,但他的眼神卻依然溫柔慈悲。
就在他準備衝破九重霄漢時,朱厚熜急切的神識如雷霆般炸響:"張卿家!莫忘了朕在太廟前立的誓言!"
記憶瞬間回溯到前不久的深夜,當張元德在疫區以自身為爐鼎煉製解藥時,嘉靖在養心殿中全程"旁聽"著他的煎熬。
"這味藥太烈,再添三分甘草......"
張元德在高燒中囈語,皇帝卻立即命太醫院按方配藥,連夜送往疫區。
也是那時,嘉靖在禦案前寫下"寧失半壁江山,不棄黎民一人"的血詔。
燭火搖曳下,他的身影在牆上被拉得很長,眼神中滿是堅定與決絕。
此刻張元德望著紫禁城方向輕笑,抬手間時空扭曲,他已出現在養心殿蟠龍柱下,拂塵掃過之處,震落的金粉在空中凝成"隨我來"三個大字。
嘉靖皇帝快步上前,抓住他的衣袖,眼中滿是不舍與期待:"張卿,帶我一同修仙!"
皇帝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懇求,這在以往是絕不可能出現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張元德能清晰感知到皇帝內心的悸動。
自偷聽心聲以來,朱厚熜早已將他視為亦師亦友的存在。
乾清宮自此成為三界最特殊的道場。
張元德取來昆侖山巔萬年玄冰,那玄冰堅硬無比,即使是神兵利器也難以傷其分毫。
他又收集南海鮫人千年血淚,每一滴血淚都蘊含著無盡的情感。
以這兩種至寒至情之物調和,煉製出的洗髓丹在丹爐中發出龍吟,丹爐表麵的八卦圖不斷旋轉,散發著神秘的光芒。
煉製過程中,嘉靖全程"偷聽"著張元德的心思:"火候需控製在離火七轉,稍有不慎便會丹毀人亡......"
皇帝雖不通丹道,卻默默記下每個細節,甚至偷偷命人繪製丹爐結構圖。
每到月圓之夜,太和殿頂便會亮起兩道光柱,一道是張元德接引的周天星鬥之力,璀璨的星光如銀河傾瀉而下。
一道是嘉靖皇帝引動的人間帝王紫氣,那紫氣中隱隱有金龍遊動。
……
當第一縷晨曦刺破紫禁城厚重的雲層。
承天門廣場上的漢白玉欄杆還凝著昨夜凝結的露珠,在微弱的天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
露珠折射著天邊的魚肚白,仿佛無數顆細碎的星辰墜落在人間。
嘉靖皇帝朱厚熜身著金絲暗紋的玄色練功服,衣角處繡著的五爪金龍隨著他的動作若隱若現。
他手持祖傳青鋒劍,劍身刻著的雲雷紋在晨光中微微發燙,那是曆代帝王注入的皇道之氣。
在張元德的指引下,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踏上三寸薄劍,劍尖沒入晨霧,仿佛要刺破這層朦朧的天幕。
這已是他修仙以來第十三次嚐試禦劍,前十二次都在離地三尺處狼狽墜落。
每次跌落,他都能感受到侍衛們驚恐的抽氣聲。
那聲音像銀針般紮在他的心頭,提醒著這位素來威嚴的帝王,修仙之路遠比治理朝政艱難。
但朱厚熜從未放棄,他想起張元德在瘟疫橫行的村落中,不顧自身安危救治百姓的模樣。
那份堅定與慈悲,成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穩住心神,以意念為韁!"
張元德溫和而堅定的叮囑在嘉靖的神識中響起,帶著某種神奇的力量,撫平了他內心的焦躁。
皇帝緊閉的雙目猛地睜開,眼中閃過一道銳利的光芒,龍袍在晨風中獵獵作響,宛如一麵張揚的戰旗。
他試著將體內流轉的真氣凝聚於腳下,丹田處的金丹微微發燙,那是他日夜苦修的成果。
隨著真氣注入劍身,他看著身下的宮殿群如微縮沙盤般迅速倒退,太和殿的金頂、乾清宮的飛簷,都在視野中快速縮小。
當劍鋒擦過飛簷的刹那,他突然想起昨夜在夢中反複演練的劍訣,那是張元德特意托夢傳授的秘法。
指尖下意識掐出法印,天地間的靈氣突然瘋狂匯聚。
隻聽"哢嚓"一聲脆響,承天門的琉璃瓦應聲而碎,瓦片如流星般墜落,驚起漫天白鴿。
潔白的羽翼在晨光中劃出無數道優美的弧線,鴿哨聲此起彼伏,在紫禁城上空回蕩。
"哈哈哈哈!"
素來冷峻自持的帝王爆發出孩童般的笑聲,聲音穿透九重宮闕,驚得禦花園中的守夜太監打翻了手中的燈籠。
燈籠中的火苗竄出,照亮了太監們驚恐的臉龐,他們從未見過陛下如此失態。
禦花園的孔雀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響驚得同時開屏,尾羽上的眼斑折射著朝陽,將漫天雲霞都映成了流動的星辰。
躲在太湖石後的宮女太監們瞪大了眼睛,總管太監李芳的拂塵啪嗒掉在地上。
他們伺候陛下數十載,從未見過這位深居簡出、喜怒不形於色的帝王這般肆意的模樣。
"陛下天賦異稟,已領悟禦劍真意......"張元德欣慰的心聲悄然在嘉靖識海響起。
帝王摩挲著佩劍的手指微微發顫,這無聲的讚許比任何嘉獎都令他欣喜若狂。
此後七日,即便在批閱堆積如山的奏折時,他的嘴角都不自覺上揚,連內閣首輔嚴嵩都暗自揣測:"陛下莫不是飲了長生不老的神藥?"
而在深夜的乾清宮,嘉靖會獨自對著銅鏡練習禦劍時的手勢,試圖重現那份掌控天地的暢快之感。
他命人在銅鏡背麵刻上張元德傳授的劍訣,每次練習前,都會對著銅鏡默念:"待朕成仙,定要與張卿共遊九天。"
五年光陰轉瞬即逝,大明的版圖在仙術與治世之能的交織中悄然改寫。
張元德腳踏祥雲,那祥雲是他用功德之力凝聚而成,散發著柔和的金光。
他手持由上古龜甲與星砂製成的羅盤,羅盤上的指針會隨著靈物的方位轉動,發出清脆的滴答聲。
在黃河源頭尋找布下"五曜歸墟陣"的靈物時,他曆經千辛萬苦。
昆侖山巔的千年玄冰堅硬如鐵,即便用仙家法器敲擊,也隻能留下淺淺的白痕。
張元德在冰山下閉關七日,領悟出"玄冰化雪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他施展法訣時,雙手結出繁複的印法,口中念動真言,隻見冰山上空烏雲密布,雷聲陣陣,一道金光從天而降,擊中玄冰。
玄冰在金光中緩緩融化,最終在他掌心化作涓涓細流,水流中還帶著絲絲寒氣,沁人心脾。
南海龍宮的定海神珠被守護了千年,由蝦兵蟹將日夜巡邏,龍宮四周布下了層層禁製。
張元德施展七十二道引靈咒,每一道咒文都在空中凝成金色的符文,符文閃爍著神秘的光芒。
他與老龍王展開了三天三夜的談判,期間還與龍宮的護寶神獸激戰,最終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強大的法力,讓定海神珠溫順如螢飛入他懷中。
這趟跨越萬裏的旅程,嘉靖始終以神識相伴,仿佛親身經曆了每一處險境。
每當張元德遇到危險,嘉靖都會在皇宮中為他祈福,甚至下令讓欽天監觀測天象,為他指引方向。
當張元德在東海龍宮與老龍王周旋時,朝堂上正進行著激烈的廷議。
老龍王因忌憚陣法威力,故意刁難,以東海潮汐變幻莫測為由,拒絕交出靈珠。
突然,正在聽政的嘉靖猛地拍案而起:"張卿,那老龍王可刁難你了?"
滿朝文武麵麵相覷,嚴嵩戰戰兢兢地問道:"陛下所言何人?"
皇帝這才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失態,幹咳兩聲掩飾尷尬:"朕......朕方才神遊太虛!"
退朝後,他特意命人在乾清宮設下生祠。
生祠內,張元德的畫像由宮廷畫師用最上等的顏料繪製,畫像中的仙師麵帶微笑,目光溫和。
嘉靖每日清晨天還未亮,就親自帶著三牲祭品上香,祭品都是由禦膳房精心準備,每一道菜都蘊含著皇帝的心意。
他還命道士在生祠中日夜誦經,隻為積攢功德助張元德一臂之力。
隨著五方靈物歸位,黃河古道上亮起五色光芒。
五種光芒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力,在空中交織成一個巨大的陣法。
原本龜裂的河床一夜之間湧出清泉,清泉甘甜可口,帶著淡淡的靈氣。
枯萎多年的胡楊抽出新芽,新芽在靈氣的滋養下迅速生長,長成參天大樹。
百年荒漠化作千裏良田,田地裏的莊稼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麥穗飽滿,稻浪翻滾。
運糧的百姓捧著飽滿的麥穗熱淚盈眶:"活了大半輩子,頭一回見沙漠裏長出莊稼!"
他們將仙師和皇帝的功績編成歌謠,在田間地頭傳唱:"仙師顯聖手,皇帝治九州,荒漠變良田,百姓樂無憂。"
而在紫禁城,嘉靖將張元德關於漕運改革的心聲逐條記錄,化作《漕運新律》。
他甚至親自參與設計,與工部官員們日夜研討,命工部打造出應用空間陣法的漕船。
這些漕船的船身刻滿了神秘的符文,船帆上繪製著星辰圖。
當第一艘漕船載著江南的絲綢、茶葉,僅用十日就抵達京師時,運河兩岸響起震天的號子聲。
船工們將皇帝與仙師的功績編成歌謠,隨著河水傳遍大江南北。
運河邊的茶館裏,說書人講述著仙師和皇帝的傳奇故事,吸引了無數聽眾,茶館裏座無虛席,人們聽得如癡如醉。
泉州港的碼頭上,琉球使臣捧著刻滿漢字的族譜,對著大明龍旗行三跪九叩大禮。
族譜上的墨跡曆經數百年,依舊清晰可辨,記載著琉球與中原的淵源。
使臣們穿著傳統的服飾,臉上帶著敬畏和向往的神情。
不遠處,葡萄牙商船的十字架與大明年號旗並肩飄揚,阿拉伯商人的駝隊與江南的絲綢商隊擦肩而過,空氣中彌漫著香料、茶葉與海鹽的混合氣息。
港口熱鬧非凡,各國商人用不同的語言討價還價,翻譯們在人群中穿梭,為雙方溝通。
嘉靖站在觀海樓,耳邊回響著張元德的建議:"設市舶司,鑄統一寶鈔......"
他揮毫寫下聖旨的瞬間,海風吹來各國語言的討價還價聲,交織成盛世的樂章。
為了更好地管理貿易,他還下令開辦譯館,培養通曉各國語言的人才。
譯館內,學子們刻苦學習,翻譯著各國的書籍,將西方的文化和科技引入大明。
同時,大明的文化也通過這些商人傳播到世界各地,在海外掀起了一股"大明熱"。
許多外國使者慕名而來,學習大明的先進文化和技術。
然而,第七年的秋風吹來的卻是邊關的烽火。
韃靼的鐵騎踏碎了長城的月光,鐵蹄聲如悶雷般滾滾而來,所到之處,村莊化為廢墟,百姓流離失所。
老弱婦孺的哭喊聲在夜空中回蕩,讓人聽了心碎。
奧斯曼的紅衣大炮在嘉峪關外堆成鋼鐵森林,炮口直指中原大地。
這些大炮威力巨大,據說一炮就能轟塌一座城池。
此時的張元德正在廬山之巔,九十九種珍稀藥材在丹爐中翻滾,每一縷藥香都蘊含著生死之力。
這些藥材有的生長在雪山之巔的懸崖峭壁,采集時需要冒著生命危險,攀爬陡峭的山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的藏於深海的神秘洞穴,洞穴中布滿了機關和凶猛的海獸。
張元德多次遭遇凶獸襲擊,其中一次在尋找"千年血參"時,遇到了一隻巨大的雪狼。
雪狼的眼睛泛著幽藍的光芒,張開血盆大口向他撲來。
張元德施展法術,與雪狼展開激戰,最終憑借著功德金光化險為夷。
當嘉靖擔憂的心聲傳來,他將未完成的丹藥拋向天際。
刹那間,丹火化作"大明必勝"四個火字,每個筆畫都纏繞著金色雷紋,照亮了整個西北天空。
火字所過之處,雲層被染成赤色,預示著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即將展開。
在皇宮中,嘉靖看著天空中的異象,握緊了拳頭,心中暗暗發誓:"無論如何,都要守護好大明的江山和百姓。"
"朕要親征!"嘉靖的旨意震動朝堂。
籌備軍糧時,他通過心聲得知張元德準備以百年功德催生糧草,當即下密旨:"凡為仙師立生祠者,免三年賦稅!"
短短月餘,從江南水鄉到塞北草原,十萬座生祠拔地而起。
百姓們自發用當地最珍貴的材料修建生祠。
有的用整塊的漢白玉雕刻張元德的神像,神像栩栩如生,仿佛仙師真的站在那裏。
有的將家中祖傳的珠寶鑲嵌在祠堂牆壁上,牆壁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香火繚繞中,功德金光匯聚成河,湧入張元德識海,讓他感受到了萬民的信仰之力。
在生祠中,百姓們虔誠地祈禱,希望仙師和皇帝能夠保佑大明戰勝敵人,讓他們過上安寧的生活。
一些文人還為仙師和皇帝撰寫了詩詞,張貼在生祠的牆壁上,歌頌他們的功績。
決戰那日,嘉峪關外黃沙蔽日。
狂風呼嘯,黃沙漫天,能見度極低。
張元德身披九霄雲衣,那雲衣由織女用七彩雲霞織就,上麵繡著二十八星宿圖,隨著他的動作,星宿圖中的星辰仿佛在緩緩移動。
每走一步,他都在虛空中留下金色蓮印,蓮印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照亮了周圍的沙地。
拂塵掃過之處,戈壁灘裂開縫隙,湧出甘甜的清泉,清泉滋潤著幹燥的土地,枯萎的駱駝刺瞬間長成參天大樹。
千萬隻閃著金光的蝴蝶從關內飛出,翅膀上的紋路竟是《道德經》經文,所到之處,敵軍的鎧甲如冰雪般消融。
有些敵軍士兵被蝴蝶圍繞後,竟放下武器,跪地懺悔。
原來,這些蝴蝶是張元德用功德之力所化,蘊含著感化人心的力量。
與此同時,張元德還召喚出上古神獸應龍,應龍身形巨大,龍身蜿蜒在天空中,它的咆哮聲震得敵軍肝膽俱裂,助力明軍扭轉戰局。
嘉靖手持倚天劍,劍氣所指,紅衣大炮紛紛炸裂。
當西域妖僧祭出用人命煉製的魔雲時,那魔雲漆黑如墨,散發著令人作嘔的腐臭氣息,其中還夾雜著無數冤魂的哭喊聲。
帝王眼中閃過一絲不忍。
這讓他想起張元德救治流民時的悲憫神情。
隨即,他腳踏北鬥七星,口中念動真言:"蒼天有眼,誅此邪祟!"
紫霄神雷應聲而下,將魔雲劈成齏粉,妖僧化作灰燼的瞬間。
空中傳來孩童們歡快的笑聲,仿佛那些被殘害的生命終於得到了解脫。
"莫傷了張卿......"
激戰中,嘉靖的擔憂如絲線般傳入仙師識海。
"陛下隻管施展,後方有我!"
張元德的回應化作一道金光,護住皇帝周身。
在戰鬥的關鍵時刻,張元德還不斷施展法術,為明軍補充兵力,治療傷員。
戰場上,明軍士氣大振,奮勇殺敵,而敵軍則節節敗退。
三個月後,當山河社稷圖展開時,整個戰場陷入寂靜。
這張圖是張元德用三千年梧桐木為紙,以女媧補天石磨成的粉為墨繪製而成,圖中高山流水、亭台樓閣栩栩如生。
隻要被圖中的景象籠罩,就會被困在其中,無法逃脫。
奧斯曼使者顫抖著獻上鑲嵌著祖母綠的王冠,王冠上的寶石璀璨奪目,象征著奧斯曼帝國的最高權力。
韃靼大汗被自家金刀架著,望著明軍陣中並肩而立的仙師與人皇,終於明白何為天命所歸。
他長歎一聲,放下了武器,心中充滿了懊悔和無奈。
凱旋之日,京師朱雀大街鋪著三丈寬的紅綢,八十萬百姓夾道歡呼。
街道兩旁擺滿了百姓自發準備的貢品,有江南的絲綢、塞北的奶酪、東海的海鮮。
百姓們穿著節日的盛裝,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有的百姓還在自家門口掛起了燈籠和彩旗,歡迎皇帝和仙師的歸來。
張元德與嘉靖並肩站在六龍輿輦上,輿輦由六匹純白的駿馬拉著,馬身上裝飾著金絲銀線,顯得格外華麗。
忽然,天穹傳來陣陣仙樂,那樂聲宛如天籟,讓人聽後身心舒暢。
樂聲中,還夾雜著隱隱的誦經聲,仿佛來自遙遠的仙境。
一座巍峨天門緩緩顯現,門上雕刻的仙佛仿佛活過來般,向人間灑下祥瑞之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門周圍環繞著五彩祥雲,雲中隱約可見瓊樓玉宇。
天門上方,寫著"南天門"三個巨大的金字,金字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陛下,此乃天庭征召。"張元德轉身行禮,眼中含著不舍。
托塔天王李靖手持玉旨降落,玉旨上的文字散發著金色的光芒,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
金光閃耀的詔書宣讀完畢,整個天地都響起共鳴。
嘉靖突然拔劍,斬下一綹青絲:"待朕成就人皇大道,定要在天庭擺下千叟宴!"
發絲化作流光沒入張元德袖中,與此同時,他腰間那枚刻著"大明永固"的玉佩,與天庭星辰產生奇妙共鳴。
玉佩表麵泛起微光,浮現出神秘的符文,仿佛在預示著仙凡之間的羈絆永不斷絕。
天門關閉的刹那,一道無形的屏障籠罩大明疆土。
在天庭,張元德翻開三界善惡簿的第一頁,簿上的文字閃爍著金光,記錄著世間的善惡因果。
他開始了新的使命,守護三界的秩序。
在人間,嘉靖望著天際的殘霞,提筆寫下新的治國方略。
他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修仙之道,設立仙學院,培養更多有資質的人才。
仙學院的建築宏偉壯觀,院中有靈氣充沛的修煉場、藏書豐富的藏經閣。
各地的學子紛紛前來報考,希望能夠踏上修仙之路。
同時,嘉靖還加強了與各國的交流,派遣使者前往海外,傳播大明的文化和技術,引進外國的先進知識。
這不是故事的終結,而是一個更大傳奇的序章。
當仙與皇的羈絆跨越天地,屬於大明的神話,才剛剛開始。
而在民間,關於仙師與人皇的故事被編成戲曲、小說,在茶樓酒肆中廣為傳唱,成為了百姓們茶餘飯後最喜愛的話題。
這些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讓他們相信,隻要心懷正義和善良,就能創造奇跡。
喜歡大明:修仙心聲被偷聽,嘉靖求我當國師請大家收藏:()大明:修仙心聲被偷聽,嘉靖求我當國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