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四軍點編

字數:3126   加入書籤

A+A-


    李振華回到駐地,剛吃完中飯。有團部命令傳來:明天早上5:00校場集合、抽調連排基層軍官到二支隊駐地琶村協助整編。
    早上5:00校場集合時,操場一角已集中了48名連排基層軍官,基本上一二團每個連每個排都抽調了連長或副連長、排長或副排長。由熊剛副團長帶隊前往琶村。琶村這邊對接的是二支隊副支隊長粟 裕。
    眾人就來到校場,二支隊四團、五團已在校場集合待命。按照番號一個排一個排出列,一支隊每個人都分配了協助任務。二支隊開始5000米早操了,為活躍氣氛漸漸的操場上響起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聲,由開始小到慢慢聲調一致。
    跑操完後,一支隊和二支隊軍官在操場上相互交流經驗。李振華看到了粟 裕。
    將軍那是後世李振華心目中的軍中偶像。在那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成為了人們交流和討論的重要平台。而李振華也時常活躍於各大軍事論壇和社交群組之中,與眾多軍迷朋友們展開熱烈的辯論。其中一個經久不衰、備受關注的話題便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曆史長河中誰打仗更厲害一些。這一爭論每每引發激烈的觀點交鋒,各方都能擺出一堆有力的論據來支持自己心中的戰神。李振華可沒少為自己心中的戰神慷慨激昂。
    大家談到訓練大綱,談到三三製。李振華編了一個三三製連排進攻隊型設計的初衷,其實他就是想讓後世已成熟的這一戰術提前應用到抗日戰爭中。
    李振華用一節樹枝在地上邊畫邊說:我村裏有個和日本鬼真刀真槍幹過的同鄉,他告訴我日軍火力很猛,炮又多,槍法又準。衝鋒的時候國軍死傷慘重,後來參軍了,我就一直在琢磨。與日軍作戰肯定要分散隊形,分散了隊形,彼此又不好呼應。因此我想把一個班分成了三個一組,三個組又分成一隊,呈三角形排列,班長居中指揮,每個組一個主攻手,一個掩護,一個支援,三個組同樣這樣分配任務,每人相隔5一10米,每組25米一40米,每隊相隔50米一70米,這樣不會阻擋射界,相互又可支援。加上匍匐前進等戰術動作,遇到重火力或炮彈,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傷亡,進可攻,退可守。我就是這樣想的,至於再多我就沒想到什麽了。這個隊形還要在實戰中進一步完善。&34;
    李振華有點緊張,在將軍麵前講戰術,這也和關公麵前耍大刀沒啥兩樣,心裏壓力挺大的!李振華又在地上演示了隊型的轉換,進攻與撤退隊型的變化。
    二支隊的同誌表示昨天訓練大綱他們看了,今天再聽了李振華的圖解,覺得這一戰術很有可行性。配合手勢式、哨聲聯絡,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新四軍將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這種火力比較弱小的情況下作戰,這種戰術能有效避免大的傷亡。新兵上戰場傷亡率低了,幾次戰場下來,就成老兵。老兵多了,部隊的戰鬥力自然而然就高了。
    李振華道:&34;今後上了戰場,使用這一戰術時大家都要留心總結,將來一起討論使這種戰法趨於完善,形成文件,才能三三製連排進攻戰術發揮更大的作用。&34;
    訓練工作非常順利,二支隊戰士們感覺到一支的訓練方式更正規,虛心的從一支隊戰友們身上吸取訓練經驗。
    點檢前五天,李振華他們回到駐地,楊團長對他們的表現非常滿意。
    李振華又去軍工處找熊大正,軍工處的人明顯增多了,李振華估計是天津出發的人到了,找到熊大正,一問果然如此。熊大正看上去人也輕鬆了很多。
    李振華問:你們炸藥試的怎麽樣?
    熊大正說:差不多了,炸藥有兩種,一種黑火藥,威力較小。一種用化肥做的,屬於烈性炸藥,化肥存儲了80噸,還要想辦法采購,越多越好,我已經向上麵匯報了,火柴頭配方也搞好,煙廠的設備也已經采購好了。在上海,二手設備。正在想辦法運往涇縣,現在地方黨委在收集煙葉,肥皂的配方也搞定了。等到了雲嶺,煙廠、火柴廠、肥皂廠、炸藥廠就可以開工了。
    李振華道:我設想了一種武器,現在有火藥了,把火藥捆成炸藥包,用汽油桶做拋射工具,底下放上火藥然後再放一個木板,利用底下火藥的能量把炸藥包投射出去。射程能達50米以上就行了,我們軍隊沒有炮,隻能用土辦法來搞。李振華畫了一個簡圖給熊大正。
    熊大正看了看,覺的沒有太大的難度,我們來做下實驗,這相當於一個二腳踢。
    李振華道:“還有迫擊炮,原因比較簡單,我們也要想辦法搞。”
    &34;你小子就是操心的命,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支隊領導。&34;熊大正揶揄道。
    新四軍各部點編從4月20日早上開始,獨立團首先集合接受點驗。
    一支隊獨立團首先從點編台通過,獨立團以營為單位組成了三個方隊。楊文翰走在最前麵,各營主官在各自營的最前麵,三個營齊步走,節奏一致,齊頭並進。剛走近點編台時,楊團長下達“向右看”的口令,自己敬禮轉向右。後麵的三個營齊步轉正步,所有官兵隨著正步的節奏,將上了刺刀的步槍從肩扛改為手持,用力向前壓下出,變成挺槍前刺的姿態。整齊的三聲哢哢哢之後,上千人的步兵方陣端著雪亮的刺刀齊頭並進、一往無前、殺氣騰騰。為了實現這一幕,楊文翰不僅借了 一、二團的長槍,一、二團的刺刀也被楊團長借光了。
    點編台上的顧墨三很是吃驚。都以為新四軍剛從山溝裏出來,是一群殘兵敗將。但看到獨立團一往無前的氣勢,還有頂在前麵士兵後背的刺刀發出的冷光,士兵眼中的殺氣。令顧祝同倒吸一口涼氣,這就是強軍該有的樣子,顧墨三立刻舉手還禮。
    後麵走過的第一團,雖然沒有劈槍的動作,但從齊步走轉正步,走過點編台時,氣勢也不可小視。
    再後麵第二團人員也是齊裝滿員。軍工處的人也參加了閱兵、點編。
    一支隊兵強馬壯,人數4000多,是三個支隊中人數最多的。
    後麵第二支隊、第三支隊依次走過點閱台,經過這段時間的整訓,人員精神麵貌也發生大的變化,人數雖少但眼中的氣勢不減。二支隊點編1800人,三支隊2100人。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